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测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平均速度 同步测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5 17:2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测量平均速度
1.如图所示,气泡从充满水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点B、C、D是每隔2s记录的气泡位置。则气泡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在AD段做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图甲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发射场景。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m,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
m,火箭的平均速度为
m/s。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4.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从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为1.2m。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过程中的小车是____的。为了测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需将______移至斜面的中部;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是1.2s,则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5.某列高铁的时刻表如表所示。从上海至北京的全程时间为
h,全程平均速度是
km/h。
车站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
上海

09:00
0
南京
10:00
10:15
295
济南
12:15
12:30
912
北京
13:30

1350
6.小明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50m,以8s的好成绩跑完全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在测试过程中,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7.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________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8.“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如今人们倡导的健康生活理念.阿吉和爸爸测量了某次快速走的全程平均速度.
(1)请从下列可供选择的器材中选择你需要的器材___.
A.皮卷尺
B.秒表
C.装有运动软件的智能手机
(2)如图所示是阿吉通过手机软件收集的数据,则他此次锻炼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m/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截图的最下方还有一排数据“最慢06′53″、平均06′34″、最快06′07″”,你认为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相同比____.
9.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实验线2018年年底将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m、长140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加速到最大400km/h。若测试时,在2.8s时间140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若列车模型以360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_________s。
10.
2021年4月15日起,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要求:最大速度≤25km/h,电动机输出功率≤400W.质检员小华对某款电动自行车进行测试,沿水平直路面从A出发骑行至D结束,测试情况如表格所示。
路段
AB
BC
CD
路程
0.6
4.8
0.6
用时
0.05
0.2
0.05
速度特点
逐步加速
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
逐步减速
阻力特点
越来越大
恒为60N
越来越小
(1)测试过程中,小华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她是以
(选填“自己”或“地面”)为参照物,此时小华向
(选填“东”“西”)骑行。
(2)BC段,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为
km/h,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新《规范》关于最大速度。
(3)从A到D全程,电动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11.(2020吉林)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 
 些。
(3)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mm.
(2)该实验原理是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13.小明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实验前要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2)经测量,AB、BC段长度均为40.0cm,tB=3.0s,tC=5.0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
(3)由以上可知:小车从斜面上A点滑下的过程是做
直线运动。
14.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象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15.小刚从家中出发到学校后,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小刚在OA和AB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哪个阶段是步行的?
(2)小刚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6.如图所示是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的蝴蝶桥,桥梁长度为150
m.
(1)若小强同学骑着电动车以18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蝴蝶桥,则他用了多少时间?
(2)小强仍按上述速度匀速行驶,若他突然发现前方有意外情况,经过0.6
s(从发现情况到制动刹车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再经过5.4
s又滑行21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其平均速度多大?
参考答案
1.0.1
变速
2.104
52
3.时间
40.0

4.运动
金属片
0.5
5.4.5
300
10.
6.25
运动
7.运动
8
8.(1)
A和B(或C)
(2)
2.5
(3)路程
时间
9.50
1.4
10.(1)自己

(2)24
符合
(3)20
11.(1)刻度尺
(2)小
(3)0.3
12.(1)2
(2)
v=
(3)小
(4)
0.03
13.(1)2.75
(2)20.0
(3)变速(加速)
14.(1)小于;(2)A;(3)加速;0.8。
15.(1)由图知,小刚家到学校,学校→家共行驶了3
600
m,因此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
800
m;
其中,第一个1
800
m用了
5
min,速度为v1===6
m/s,
第二个1
800
m用了
25
min-5
min=20
min,速度为v2===1.5
m/s,
v2<v1,因此小刚在前半段(OA段)骑车,后半段(AB段)步行,小刚骑车的速度为6米/秒;
(2)小刚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2.4
m/s。
16.(1)小强骑电动车的速度:v=18
km/h=5
m/s
由v=得通过蝴蝶桥用的时间:
t===30
s
(2)由v=得小强在反应时间内骑行的路程:
s1=vt1=5
m/s×0.6
s=3
m
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过程中的总路程:
s′=s1+s2=3
m+21
m=24
m
总时间:t′=t1+t2=0.6
s+5.4
s=6
s
平均速度:v′===4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