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甲烷用作燃料
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干冰用作致冷剂
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先仰视液面读数为19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判断
3.某同学欲用调至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12.5g食盐,称量时她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5克以下用游码),这时她实际称得药品质量是(
)
A.12.5g
B.12g
C.7.5g
D.11.5g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5.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⑥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⑥
6.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猜想(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7.实验基本操作练习时,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下面对实验操作要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向试管装入粉末状药品时,药品用纸槽送到试管底部——防止药品打破试管底部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以免加热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防止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的燃烧爆炸
D.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加热产生水分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8.实验时不小心使洒出的酒精着火,应立即(
)
①用湿布盖灭;②用嘴吹灭;③用砂子撒盖;④用水泼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0.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
B.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C.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
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
11.小强用托盘天平称5.8克食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称量后天平达到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中央)。
②当指针在分度盘中央时,砝码与食盐放反了,就开始称量。(最小砝码5克)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
A.①②等于5.0克
B.①②小于5.0克
C.①小于5.0克②大于5.0克
D.①大于5.0克,②小于5.0克。
12.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较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D.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较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13.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
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二、填空题
1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组装固体加热或气体发生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B
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为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要尽可能多地添加实验药品;
C
振荡试管内溶液时,用手腕力量摆动,不可上下颠动,以防液体溅出;
D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E
用100mL量筒量取9.5mL食盐水
16.(1)用数字填空
①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一般取________mL
②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
③用量筒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精确到_________mL
(2)给试管里面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17.甲乙两同学一起用量筒量取某液体体积,甲同学俯视读出体积为23mL,之后倒出一部分液体,乙同学仰视读出剩余液体体积为12mL,则倒出液体的体积______11
m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下列描述物理变化的是______,描述化学变化的是____,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A.液化石油气能燃烧
B.土豆加工变成土豆丝
C.菜刀生锈
D.味精是白色晶体
19.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图中a、b、c三种方法似乎都与凹液面相切,其中能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__,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低的是________,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偏高的是__________。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1)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____________。
(2)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____________。
(3)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1.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用试管给某固体物质加热,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至少写三点)_____
22.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下列操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
(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前未预热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_______。
23.怎么证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水蒸气_______?
24.写出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的操作步骤.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5.(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导石蜡的三个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另一只内壁被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和________。由此可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元素;
(4)在该实验中,将蜡烛熄灭,灯芯上有白烟冒出。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针对上述三个假设进行实验,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D
6.B
7.A
8.B
9.D
10.D
11.D
12.B
13.B
14.B
15.BE
16.1~2ml
三分之二
0.1mL
外壁有水(合理即可)
17.小于
18.B
C
D
A
19.b
c
a
20.造成试管破裂
标签可能被流出的液体腐蚀
胶头被腐蚀
21.①加热时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③加热前没有进行预热④加热后试管放入冷水中(答案合理即可)
22.试管受热不均破裂
失火
23.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24.将试管横放;
用药匙或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
将试管慢慢竖起
25.质软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
a
外焰
水
二氧化碳
碳和氢
A
水蒸气
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