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05 16: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测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
2.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
3.为了好看,人们把地球仪做成倾斜的样子。( )
4.“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 )
5.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 )
6.地球自转一周是12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30度。( )
7.在地球上,当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 )
8.地球和月球都有自转现象。( )
9.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西边早,东边晚。( )
10.蜜蜂喜欢在白天采蜜,所以它是昼行性动物。( )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没有新证据之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说暂时都是正确的
B.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C.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只有一种
12.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那么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太阳( )。
A.东升西落 B.西升东落 C.一直挂在天空中
13.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在观测工具不发达、理论基础薄弱的年代提出了“地心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举措。下列选项不属于他的观点的是( )。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体。
14.在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几种解释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地球不动,太阳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15.下列动物中,都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的是( )。
A.刺猬、狗 B.蛇、青蛙 C.熊、虎
16.公鸡打鸣主要是受( )的影响。
A.温度 B.光照 C.空气
17.地球内部的三层结构中,最厚的一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18.下列( )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A.昼夜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月亮圆缺变化
19.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日心说”。
A.托勒密 B.伽利略 C.哥白尼
20.在我国的同一地点,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冬至时( )。
A.大 B.小 C.一样大
21.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约为(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22.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 )。
A.今天属于哪个季节 B.现在的时刻 C.今天是周几
23.下面是“日心说”示意图,其中甲、乙分别表示( )。
A.太阳和地球 B.地球和太阳 C.月球和地球
24.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这属于( )产生的现象对生物的影响。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日食和月食
25.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时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6.?大雁迁徙过程中,黑夜睡、白天飞,由此可见,大雁是___________(填“昼行性”或“夜行性”)动物。大雁迁徙是受___________(填“昼夜交替”或“四季变化”)的影响。
27.?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___________。地球不但会公转还会绕地轴___________,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
28.?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___________的天文仪器。
29.?四季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___________,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___________,比如枫树、杨树。
30.?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填“向前”或“向后”)。
四、填图题(每空1分)
31.*
空1___________ 空2___________ 空3___________
五、连接题(每对1分)
32.将下列动物与相应的分类用线连接起来。
猫头鹰
蝴蝶 A. 昼行性动物
飞蛾 B. 夜行性动物

六、探究题(每空2分)
(一)一年四季的变化
33.用“春”“夏”“秋”“冬”填空,表示出北半球的季节。
空1___________ 空2___________ 空3___________ 空4___________
34
?
上面两幅照片都是小明家上午11点的情形,第______幅是夏天拍的。
A. ① B. ②
35.我国城市高楼林立,高楼与高楼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能照到阳光,设计师设计两幢楼之间的距离应按( )的楼影来计算。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中国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虚构了“流浪地球”计划,它分为五个阶段。
刹车时代:建造一万二千座”地球发动机”,地球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驱使地球停止自转。。
逃逸时代: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流浪时代Ⅰ(加速):向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流浪时代Ⅱ(减速):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新太阳时代: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36.?通过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
37.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我们可以推测“地球发动机”喷口方向应该向( ),产生推力,驱使地球停止自转。
A.东 B.西 C.北
38.在流浪时代Ⅰ,地球没有公转,也没有自转。( )
A 正确 B 错误
39.进入新太阳时代后,不会发生的是( )。
A.北京人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B.下午6点的北京,天已经暗下来了,可是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在学习、工作
C.北京没有昼夜变化
(三)观察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40.?读表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时昼夜平分。
41.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
①__________时影长最短;__________时影长最长。
②夏至→秋分→冬至:影长逐渐____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冬至→春分→夏至:影长逐渐__________(填“变长”或“变短”)。
4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__________时白昼时间最长;__________时白昼时间最短。
②夏至→秋分→冬至;白昼逐渐____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冬至→春分→夏至:白昼逐渐__________(填“变长”或“变短”)。
(四)下表是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据此回答。
43.从数据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 )。
A.正圆 B.很接近正圆的椭圆 C.很扁的椭圆
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
B.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冬季
C.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
答案解析
1正确
2正确
3错误。地球仪做成倾斜是因为地轴本身就是倾斜的。
4正确。这是两种学说的共同观点。
5错误。四季不是由日地距离决定的,是因为倾斜公转引起的。
6错误。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角度是15度。
7错误 。南北半球昼夜一般是相同的,东西半球昼夜一般不同。
8正确。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月球自转公转一周都是一月。
9错误。说反了,应该是东边早,西边晚。
10正确
11答案是A。四种假说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12答案是B。
13答案是B。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4答案是C。昼夜交替时地球自转引起的。
15答案是B。A中的狗和C中的虎不会冬眠。
16答案是B。
17答案是C。地核半径约3500千米。
18答案是B。
19答案是C。
20答案是A。
21答案是C。
22答案是A。圭表测的是正午影子长度,不能确定时刻。
23答案是A。
24答案是A。
25答案是C。北半球时冬季时,南半球时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6昼行性 四季变化
答案解析:大雁迁徙过程中,黑夜睡、白天飞,由此可见,大雁是昼行性动物。大雁迁徙是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27椭圆形 ?自转 昼夜交替;昼夜更替;昼夜变化;白天黑夜
答案解析: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地球不但会公转还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8日影长度;日影长短;太阳影子长短;太阳影子长短
答案解析:
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29换毛 落叶
答案解析:
四季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
30向后
答案解析: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填“向前”或“向后”)
31答案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32猫头鹰是夜行性动物
蝴蝶是昼行性动物
飞蛾是夜行性动物
鸡是昼行性动物
33答案依次是冬春夏秋。
34答案是①。同一时刻,夏天的影子短一些。
35答案是D。冬至日的影子最长。
36答案是自西向东。
37答案是A。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8正确。
39答案是B。此时地球停止自转,并且已经离开太阳,没有公转。
40春分 秋分
41夏至 冬至 变短 变长
42夏至 冬至 变短 变长
43B
4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