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七上 走近科学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永嘉模拟)国庆节,外出游玩,许多小朋友和“恐龙”合影。图中的“恐龙”身高可能是( )
A.16米 B.6米 C.1.6米 D.0.6米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将图片中的恐龙与周围的建筑物或树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致高度。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恐龙比右下角的房屋高一些,因为一层房子的高度大约3m,所以它的身高6m左右,故A、C、D错误,而B正确。
故选B。
2.(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已经是七年级学生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身高约160毫米 B.质量约500克
C.体温约30℃ D.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质量、温度和呼吸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七年级学生的身高约160cm,故A错误;
B.质量约50kg,故B错误;
C.体温约37℃,故C错误;
D.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故D正确。
故选D。
3.(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某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从数据分析,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一个正确的长度的测量结果,从右边数起,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所在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解答】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最右边的数字“4”为估读数字,而数字“3”所在的单位毫米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2020七上·诸暨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立方分米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千克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体积、质量和温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教室长、宽和高,大约为10m、6m和3m,那么里面空气的体积约为:V=10m×6m×3m=180m3,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千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0七上·镇海期末)小科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块积木的高度时,测得四次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 厘米 B.2.127 厘米 C.2.13 厘米 D.2.15 厘米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短,结果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2.24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6.(2020七上·嘉兴期末)秋天的清晨,小明抓拍到一颗小水珠即将从草叶掉下的瞬间(如图所示).下列对这颗小水珠的相关估算,最接近事实的是( )
A.质量约为0.05克 B.直径约为5厘米
C.温度约为35℃ D.密度约为1千克/米3
【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温度和密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一滴水的质量约为0.05克,在正常范围内,故A符合题意;
B.质量约为0.05克,那么它的体积大约为,根据圆的体积公式可以计算出直径约为0.46厘米,故B不合题意;
C.秋天清晨的温度约为10℃,故C不合题意;
D.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米3,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7.(2021·江干模拟)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在一分钟跳绳测试时的功率约为800W
B.一本九年级下册科学书的质量约为20g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D.一个发育正常的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50dm3
【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分别估计中学生的体重和跳起的高度,一分钟跳的次数,根据W=Gh计算出克服重力做功,再根据公式计算跳绳的功率;
(2)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3)人的身高大约在1.7m~2m之间;
(4)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根据公式计算人的体积。
【解答】A.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0N,每次跳起0.05m,每分钟跳100次,那么克服重力做功W=Gh=500N×(0.05m×100)=2500J,则跳绳的功率,故A错误;
B.一本九年级下册科学书的质量比一个鸡蛋大的多,肯定大于50g,故B错误;
C.课桌的高度大约在腰间,即等于身高的一半,因此高度大约在80cm左右,故C错误;
D.个发育正常的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故D正确。
故选D。
8.(2020七上·仙居期末)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对于一些非常微小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即测量几十、几百个相同的物理量,然后除以个数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元硬币的厚度太小,直接测量无法很大,可以使用“累积法”测量,即: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42cm、8.43cm、8.64cm、8.42cm、8.4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短,结果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9.64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10.(2020七上·镇海期末)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就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答案】B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测量人的技术、方法、测量工具等,都是产生误差的原因,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产生的是错误,故A不合题意;
B. 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产生的是误差,故B符合题意;
C. 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方法错误,故C不合题意;
D. 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就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物体的长度,产生的是错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2020七上·江北期末)测量球形物体直径时,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和“组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夹住物体的桌面没有对准刻度尺的某个刻度线,故A错误;
B.只用一把刻度尺很难确定直径的位置,故B错误;
C.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物体,它们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的边线重合,此时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物体的直径,故C正确;
D.只用一把刻度尺很难确定直径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12.(2020七上·江北期末)在初中科学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D.错误和误差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误差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不管选用如何精密的测量仪器,或是重复实验,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误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2020七上·江北期末)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的心率为80次/秒 B.中学生体重约5kg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m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温度和长度等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正常人的心率为50~60次/秒,故A不合题意;
B.中学生体重约50kg,故B不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20七上·江北期末)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8.8℃
B.甲的读数是37.2℃,乙的读数是38.8℃
C.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6.6℃
D.以上读数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依靠重力流回液泡。当测量的体温高于它现在的示数时,水银柱会上升,测得的温度是准确的;当测量的体积低于或等于它现在的示数时,水银柱保持不变,测得的温度是错误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甲的体温36.5℃<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还是37.2℃;乙的体温38.8℃>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会上升,显示为38.8℃,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2020七上·苍南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范分析。
【解答】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最大程度的贴近被测的铅笔,故A错误;
B..刻度尺的刻度没有最大程度的贴近被测的铅笔,故B错误;
C.被测的铅笔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C错误;
D.铅笔的左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整个铅笔最大程度的贴近刻度尺的刻度线,三角板的立边与铅笔左端的距离就是铅笔的长度,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35℃~42℃;38.1℃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找到体温计上的最小刻度和最大刻度,从而确定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弄清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该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35℃,最大刻度为42℃,那么它的测量范围为35℃~42℃;
(2)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示数为38.1℃。
1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2)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衡,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填“<”“=”或“>”)。
(3)科学上有些量的大小不容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可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就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_____
A.量筒 B.刻度尺 C.温度计
【答案】(1)3.70
(2)6.8;<
(3)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物体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好将它们相减即可;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首先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确定量筒内剩余液体的体积V2,再根据V=V1-V2分析倒出液体的体积变化。
(3)分析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木块A的长度为:7.70cm-4.00cm=3.40cm。
(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那么液体的体积为6.8mL。倒出液体后仰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V2大于2.8mL,根据V=V1-V2可知,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3)量筒和刻度尺都是对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而温度计则是通过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温度高低的,故A、B不合题意,而C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0七上·仙居期末)请观察下图后填空,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图乙中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示数为 。
【答案】1mm;2.70cm(合理即可);热胀冷缩;-15℃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物体所对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
(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根据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一下,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它的分度值为:1cm÷10=0.1cm=1m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7.70cm-5.00cm=2.70cm。
(2)图乙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它的分度值为1℃,因为刻度值向下增大,因此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15℃。
19.(2020七上·镇海期末)
用 A、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从用法正确的尺上读出此木块的长度为 cm。
【答案】A;B;2.23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密;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判断即可;
(3)木块的长度=准确值+估读值。
【解答】(1)刻度尺A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1cm÷10=0.1cm;
刻度尺B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5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1cm÷5=0.2cm;
刻度尺A的分度值更小,测量更精密。
(2)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要最大限度的接近被测物体,故B的使用不正确。
(3)刻度尺A的分度值为0.1cm,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3cm,那么此木块的长度为:2.20cm+0.03cm=2.23cm。
20.(2020七上·嘉兴期末)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0℃和5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 A和 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 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 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
(2)5.0;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水柱向左移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内空气放热缩小,水柱向右移动;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A、B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将它们相减得到AB段的长度。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AC的长度。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液柱长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那么液柱的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9.00cm-4.00cm=5.00cm; 同理,AC段的长度为:L=7.00cm-4.00cm=3.00cm,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30℃。
21.(2020七上·台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柯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 ℃。再把瓶浸在沸水中,待稳定后,在液柱处作好标记 B。然后把装置放在室内,液柱稳定在C 点,用刻度尺测得
AB 为 25cm,BC 为
18cm, 则此时室温为 ℃。
【答案】(1)右/B
(2)0;28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
(2)根据摄氏温标的标注方法解答。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的变化量为L,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液柱向右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0℃。
当BC为18cm时,AC=25cm-18cm=7cm,
根据得到:;
解得:t=28℃。
22.(2020七上·江北期末)如图一所示,小科对一个长方体木块进行了长度测量,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物体的长度 cm。如图二所示,小科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答案】0.1;2.50;-2.2;1.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最小的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用大格长度÷小格数计算即可;
(2)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读值;
(3)根据图二确定分度值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根据图一可知,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
(2)刻度值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准确值为2.5cm,估读值为0.00cm,物体的长度为:2.5cm+0.00cm=2.50cm;
(3)根据图二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0.2℃,甲的刻度向下增大,那么温度在0℃以下,示数为-2.2℃;乙的刻度值向上增大,那么温度在0℃以上,示数为1.8℃。
三、解答题
23.(2020七上·余杭期末)实验桌上有一盒大头针,小金想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30枚大头针的质量为2.4g
②用天平测出所有大头针的质量为50g
③计算出大头针的数目
(1)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是 个。
(2)实验步骤①中,小金把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其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625
(2)测量更方便,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每个大头针的质量相等,根据m总=nm可知,大头针的质量与它的数量成正比,即;
(2)根据累积法的定义和优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n2=625;
(2)实验步骤①中,小金把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其优点是:测量更方便,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24.(2020七上·江北期末)学习温度计之后,小科同学想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他在家中找出如下材料,一个玻璃药瓶,一支吸管,红色颜料。
(1)小科在水中加入红色颜料的目的是: 。
(2)制作过程中小科发现无论他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冷水还是热水中,吸管内的液面高度都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 。
(3)问题解决之后,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为B点(B点在A点之上),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4)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若水温为60℃ ,则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 厘米。
【答案】(1)便于观察
(2)瓶塞气密性不好(答案合理即可)
(3)2℃
(4)3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水和吸管都是无色透明的,当水在吸管内的位置发生改变时,不容易观察到。如果加入红色颜料,那么就很容易看到水柱高度的变化。
(2)如果瓶塞的气密性不好,那么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就会有部分气体跑出来,因此瓶内气压几乎不变,自然水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改变。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那AB两点之间就是100℃,用它除以中间的刻度数得到温度计的最小刻度;
(4)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和刻度长度的变化量呈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液柱到A点的距离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小科在水中加入红色颜料的目的是:便于观察。
(2)制作过程中小科发现无论他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冷水还是热水中,吸管内的液面高度都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瓶塞气密性不好。
(3)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00℃÷50=2℃。
(4)当水温为60℃时,根据得到:
;
解得:L=3cm。
25.(2020七上·缙云期末)使用水银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小宇说:“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然后立即进行读数。”小丽说:“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而小强却说:“温度计插入水中的时间越久越好,因为这样读数更精确。”你认为三人中谁的方法最合理?并简要说明另外两人的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
【答案】小丽的最合理
小宇的方案:温度计插入水中立即读数不准确,读数结果会偏小,因为璃泡内水银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还没有完全一致。
小强的方案:时间过长,水的温度会下降,导致读数结果变小。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后,由于温度计的温度低于热水的温度,因此水银柱需要一段时间上升。当水银柱的温度与热水温度相同时,水银柱的高度保持不变,这时才可以读数。温度计在热水里的时间过长,还会造成热水温度下降,也不能测量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我认为小丽的最合理,理由是:
小宇的方案:温度计插入水中立即读数不准确,读数结果会偏小,因为璃泡内水银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还没有完全一致。
小强的方案:时间过长,水的温度会下降,导致读数结果变小。
26.(2020七上·苍南期中)小明用如图甲、乙、丙三种容器制做简易温度计,选择哪种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会最高?并说明理由?(注:底部玻璃泡装满种类相同液体且甲、乙管径粗细相同,甲、丙底部玻璃泡大小相同。)
【答案】选择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因为甲、乙容器比较,玻璃管粗细相同,但乙的容器底部玻璃泡更大,装入同种
液体也越多。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乙会有更多的液体进去
玻璃管,乙玻璃管液面上升比甲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甲、丙容器比较,底部玻璃
泡大小相同,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等体积的液体进入玻璃管,甲的玻璃管更细,
甲液面上升比丙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综上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根据V=Sh可知,当液体膨胀的体积更大,而玻璃管越细时,液柱升高的距离越大,自然精确度越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选择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甲、丙容器比较,底部玻璃泡大小相同,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等体积的液体进入玻璃管,甲的玻璃管更细,甲液面上升比丙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
因为甲、乙容器比较,玻璃管粗细相同,但乙的容器底部玻璃泡更大,装入同种液体也越多。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乙会有更多的液体进去玻璃管,乙玻璃管液面上升比甲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
综上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27.(2020七上·普陀期中)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
(1)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1中的 .图2所示的是用该温度计测得的液体的温度,示数为 。
(2)小明同学又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3)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多少?请列式计算 c。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答案】(1)D;-4℃
(2)气体的热胀冷缩
(3)4.00;22.5℃
(4)玻璃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根据图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于是红色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于是红色液柱向右移动,据此分析工作原理;
(3)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从图片中读出C处的刻度,然后计算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列式计算,即。
(4)根据公式V=Sh分析改进精确度的措施。
【解答】(1)图A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底部,图B中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侧壁,图C中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液体接触,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4℃。
(2)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那么AB的长度为:8.00cm-4.00cm=4.00cm,BC的长度为:7.00cm-4.00cm=3.00cm。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47.5℃。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即液柱的长度h变化较小,根据公式V=Sh可知,
①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从而增大液柱长度h;
②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里面气体的体积。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0八上·苍南期中)在学习了“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后,小明同学也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气体温度计( 如图甲)。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用液态水柱密封一段空气柱,水柱高5cm。玻璃管竖直固定,将空气柱浸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柱下表面的位置,分别测出水柱下表面距离玻璃管底端的高度h,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空气柱高度h(cm) 20 35 50 65 80
(1)实验中空气柱的压强大小是用 来体现的。
(2)小明同学指出此温度计的最大量程为70℃,你是否支持他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3)小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高温下水分易蒸发,而且在0℃以下,水柱会结冰无法测量。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常见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则表中替代水最合适的液体是 (温馨提示:一般情况下,液体沸点越高越难挥发。)
液体种类 酒精 水 乙酸 食用油
凝固点(℃) -117 0 16.6 -20
沸点(℃) 78.3 100 118.1 160
【答案】(1)空气柱高度
(2)支持,当温度为 70℃时,空气柱高度为 95cm, 水柱自身高度 5cm, 总高度为 1m,该值与玻璃管长度相等,使水柱上端正好处于玻璃管口。
(3)食用油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空气柱的高度越大;温度越低,空气柱的高度越小;
(2)当温度计达到最大测量值时,水柱不能跑到管外,即空气柱的长度和水柱的长度之和不能大于管的长度。根据表格数据,找到水柱高度的变化量与温度升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据此计算出70℃时空气柱的长度,并与水柱长度相加,最后与管的长度比较大小即可。
(3)液体存在的温度范围就是在熔点和沸点之间,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实验中空气柱的压强大小是用空气柱高度来体现的。
(2)我支持小明的结论。根据表格可知,温度每升高10℃,空气柱高度增加15cm。70℃比60℃高10℃,那么此时空气柱的高度比80cm大15cm,即:80cm+15cm=95cm。而95cm+5cm=100cm,正好等于管的长度,因此该温度计的最大量程就是70℃。
(3)乙酸的凝固点比水还高,在0℃时肯定变成固体,因此乙酸不符合要求。酒精的沸点为78.3℃,很容易挥发,故酒精不适合要求。食用油的熔点为-20℃,因此可以测量0℃以下的温度;它的沸点为160℃,比水的沸点高很多,因此测量范围增大,故选食用油。
1 / 1华师大七上 走近科学 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永嘉模拟)国庆节,外出游玩,许多小朋友和“恐龙”合影。图中的“恐龙”身高可能是( )
A.16米 B.6米 C.1.6米 D.0.6米
2.(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已经是七年级学生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身高约160毫米 B.质量约500克
C.体温约30℃ D.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
3.(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某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从数据分析,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4.(2020七上·诸暨期末)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
B.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0立方分米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千克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5.(2020七上·镇海期末)小科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块积木的高度时,测得四次数据分别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 厘米 B.2.127 厘米 C.2.13 厘米 D.2.15 厘米
6.(2020七上·嘉兴期末)秋天的清晨,小明抓拍到一颗小水珠即将从草叶掉下的瞬间(如图所示).下列对这颗小水珠的相关估算,最接近事实的是( )
A.质量约为0.05克 B.直径约为5厘米
C.温度约为35℃ D.密度约为1千克/米3
7.(2021·江干模拟)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在一分钟跳绳测试时的功率约为800W
B.一本九年级下册科学书的质量约为20g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mm
D.一个发育正常的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50dm3
8.(2020七上·仙居期末)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9.(2020七上·仙居期末)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42cm、8.43cm、8.64cm、8.42cm、8.4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
10.(2020七上·镇海期末)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就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11.(2020七上·江北期末)测量球形物体直径时,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0七上·江北期末)在初中科学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D.错误和误差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
13.(2020七上·江北期末)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的心率为80次/秒 B.中学生体重约5kg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m
14.(2020七上·江北期末)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8.8℃
B.甲的读数是37.2℃,乙的读数是38.8℃
C.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6.6℃
D.以上读数都不对
15.(2020七上·苍南期中)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的示数为 。
17.(2021七下·杭州开学考)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cm。
(2)用10mL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乙所示,请读出所量液体的体积数为 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液体后,把量筒放平衡,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8mL,则从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 4mL(填“<”“=”或“>”)。
(3)科学上有些量的大小不容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可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就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_____
A.量筒 B.刻度尺 C.温度计
18.(2020七上·仙居期末)请观察下图后填空,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图乙中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示数为 。
19.(2020七上·镇海期末)
用 A、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从用法正确的尺上读出此木块的长度为 cm。
20.(2020七上·嘉兴期末)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0℃和5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 A和 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 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 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21.(2020七上·台州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柯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 ℃。再把瓶浸在沸水中,待稳定后,在液柱处作好标记 B。然后把装置放在室内,液柱稳定在C 点,用刻度尺测得
AB 为 25cm,BC 为
18cm, 则此时室温为 ℃。
22.(2020七上·江北期末)如图一所示,小科对一个长方体木块进行了长度测量,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物体的长度 cm。如图二所示,小科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三、解答题
23.(2020七上·余杭期末)实验桌上有一盒大头针,小金想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30枚大头针的质量为2.4g
②用天平测出所有大头针的质量为50g
③计算出大头针的数目
(1)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知道这盒大头针的数目是 个。
(2)实验步骤①中,小金把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其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24.(2020七上·江北期末)学习温度计之后,小科同学想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他在家中找出如下材料,一个玻璃药瓶,一支吸管,红色颜料。
(1)小科在水中加入红色颜料的目的是: 。
(2)制作过程中小科发现无论他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冷水还是热水中,吸管内的液面高度都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 。
(3)问题解决之后,他先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标记为A点。然后把温度计放在沸水中(当天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标记为B点(B点在A点之上),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5厘米。小科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4)最后他用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若水温为60℃ ,则液柱所处位置距A点 厘米。
25.(2020七上·缙云期末)使用水银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小宇说:“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然后立即进行读数。”小丽说:“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而小强却说:“温度计插入水中的时间越久越好,因为这样读数更精确。”你认为三人中谁的方法最合理?并简要说明另外两人的方法有什么不足之处。
26.(2020七上·苍南期中)小明用如图甲、乙、丙三种容器制做简易温度计,选择哪种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会最高?并说明理由?(注:底部玻璃泡装满种类相同液体且甲、乙管径粗细相同,甲、丙底部玻璃泡大小相同。)
27.(2020七上·普陀期中)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
(1)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1中的 .图2所示的是用该温度计测得的液体的温度,示数为 。
(2)小明同学又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3)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多少?请列式计算 c。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四、实验探究题
28.(2020八上·苍南期中)在学习了“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后,小明同学也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气体温度计( 如图甲)。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用液态水柱密封一段空气柱,水柱高5cm。玻璃管竖直固定,将空气柱浸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中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柱下表面的位置,分别测出水柱下表面距离玻璃管底端的高度h,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空气柱高度h(cm) 20 35 50 65 80
(1)实验中空气柱的压强大小是用 来体现的。
(2)小明同学指出此温度计的最大量程为70℃,你是否支持他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3)小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高温下水分易蒸发,而且在0℃以下,水柱会结冰无法测量。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常见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则表中替代水最合适的液体是 (温馨提示:一般情况下,液体沸点越高越难挥发。)
液体种类 酒精 水 乙酸 食用油
凝固点(℃) -117 0 16.6 -20
沸点(℃) 78.3 100 118.1 16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将图片中的恐龙与周围的建筑物或树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致高度。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恐龙比右下角的房屋高一些,因为一层房子的高度大约3m,所以它的身高6m左右,故A、C、D错误,而B正确。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质量、温度和呼吸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七年级学生的身高约160cm,故A错误;
B.质量约50kg,故B错误;
C.体温约37℃,故C错误;
D.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一个正确的长度的测量结果,从右边数起,倒数第一个数字为估读数字,倒数第二个数字所在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解答】同学测得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6.34厘米,最右边的数字“4”为估读数字,而数字“3”所在的单位毫米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体积、质量和温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0厘米,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教室长、宽和高,大约为10m、6m和3m,那么里面空气的体积约为:V=10m×6m×3m=180m3,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千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诸暨市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短,结果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2.24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温度和密度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一滴水的质量约为0.05克,在正常范围内,故A符合题意;
B.质量约为0.05克,那么它的体积大约为,根据圆的体积公式可以计算出直径约为0.46厘米,故B不合题意;
C.秋天清晨的温度约为10℃,故C不合题意;
D.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米3,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1)分别估计中学生的体重和跳起的高度,一分钟跳的次数,根据W=Gh计算出克服重力做功,再根据公式计算跳绳的功率;
(2)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3)人的身高大约在1.7m~2m之间;
(4)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根据公式计算人的体积。
【解答】A.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0N,每次跳起0.05m,每分钟跳100次,那么克服重力做功W=Gh=500N×(0.05m×100)=2500J,则跳绳的功率,故A错误;
B.一本九年级下册科学书的质量比一个鸡蛋大的多,肯定大于50g,故B错误;
C.课桌的高度大约在腰间,即等于身高的一半,因此高度大约在80cm左右,故C错误;
D.个发育正常的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对于一些非常微小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即测量几十、几百个相同的物理量,然后除以个数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元硬币的厚度太小,直接测量无法很大,可以使用“累积法”测量,即: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短,结果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据此去掉错误数据,然后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解答】比较可知,9.64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测量人的技术、方法、测量工具等,都是产生误差的原因,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产生的是错误,故A不合题意;
B. 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产生的是误差,故B符合题意;
C. 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方法错误,故C不合题意;
D. 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就将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值作为物体的长度,产生的是错误,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和“组合法”测圆的直径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夹住物体的桌面没有对准刻度尺的某个刻度线,故A错误;
B.只用一把刻度尺很难确定直径的位置,故B错误;
C.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物体,它们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的边线重合,此时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物体的直径,故C正确;
D.只用一把刻度尺很难确定直径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误差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不管选用如何精密的测量仪器,或是重复实验,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误差,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温度和长度等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正常人的心率为50~60次/秒,故A不合题意;
B.中学生体重约50kg,故B不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不能依靠重力流回液泡。当测量的体温高于它现在的示数时,水银柱会上升,测得的温度是准确的;当测量的体积低于或等于它现在的示数时,水银柱保持不变,测得的温度是错误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甲的体温36.5℃<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保持不变,还是37.2℃;乙的体温38.8℃>37.2℃,因此体温计的示数会上升,显示为38.8℃,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范分析。
【解答】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最大程度的贴近被测的铅笔,故A错误;
B..刻度尺的刻度没有最大程度的贴近被测的铅笔,故B错误;
C.被测的铅笔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C错误;
D.铅笔的左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整个铅笔最大程度的贴近刻度尺的刻度线,三角板的立边与铅笔左端的距离就是铅笔的长度,故D正确。
故选D。
16.【答案】35℃~42℃;38.1℃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找到体温计上的最小刻度和最大刻度,从而确定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弄清体温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该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35℃,最大刻度为42℃,那么它的测量范围为35℃~42℃;
(2)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那么示数为38.1℃。
17.【答案】(1)3.70
(2)6.8;<
(3)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物体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好将它们相减即可;
(2)根据乙图确定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首先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确定量筒内剩余液体的体积V2,再根据V=V1-V2分析倒出液体的体积变化。
(3)分析三种测量工具的测量原理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木块A的长度为:7.70cm-4.00cm=3.40cm。
(2)根据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0.2mL,那么液体的体积为6.8mL。倒出液体后仰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剩余的液体体积V2大于2.8mL,根据V=V1-V2可知,量筒内倒出液体的体积<4mL。
(3)量筒和刻度尺都是对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而温度计则是通过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温度高低的,故A、B不合题意,而C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1mm;2.70cm(合理即可);热胀冷缩;-15℃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甲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物体所对两个刻度值,最后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
(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根据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一下,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它的分度值为:1cm÷10=0.1cm=1m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7.70cm-5.00cm=2.70cm。
(2)图乙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它的分度值为1℃,因为刻度值向下增大,因此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15℃。
19.【答案】A;B;2.23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密;
(2)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判断即可;
(3)木块的长度=准确值+估读值。
【解答】(1)刻度尺A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1cm÷10=0.1cm;
刻度尺B上,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5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1cm÷5=0.2cm;
刻度尺A的分度值更小,测量更精密。
(2)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要最大限度的接近被测物体,故B的使用不正确。
(3)刻度尺A的分度值为0.1cm,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3cm,那么此木块的长度为:2.20cm+0.03cm=2.23cm。
20.【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
(2)5.0;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瓶内空气受热膨胀,水柱向左移动;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内空气放热缩小,水柱向右移动;
(2)根据乙图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分别记录A、B所对的两个刻度值,最后将它们相减得到AB段的长度。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AC的长度。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液柱长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那么液柱的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9.00cm-4.00cm=5.00cm; 同理,AC段的长度为:L=7.00cm-4.00cm=3.00cm,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30℃。
21.【答案】(1)右/B
(2)0;28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分析;
(2)根据摄氏温标的标注方法解答。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的变化量为L,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烧瓶内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液柱向右移动;
(2)在标准大气压下,先把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液柱稳定在 A,此处标注0℃。
当BC为18cm时,AC=25cm-18cm=7cm,
根据得到:;
解得:t=28℃。
22.【答案】0.1;2.50;-2.2;1.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最小的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用大格长度÷小格数计算即可;
(2)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读值;
(3)根据图二确定分度值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的位置读出示数。
【解答】(1)根据图一可知,一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
(2)刻度值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准确值为2.5cm,估读值为0.00cm,物体的长度为:2.5cm+0.00cm=2.50cm;
(3)根据图二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0.2℃,甲的刻度向下增大,那么温度在0℃以下,示数为-2.2℃;乙的刻度值向上增大,那么温度在0℃以上,示数为1.8℃。
23.【答案】(1)625
(2)测量更方便,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每个大头针的质量相等,根据m总=nm可知,大头针的质量与它的数量成正比,即;
(2)根据累积法的定义和优点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n2=625;
(2)实验步骤①中,小金把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其优点是:测量更方便,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24.【答案】(1)便于观察
(2)瓶塞气密性不好(答案合理即可)
(3)2℃
(4)3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水和吸管都是无色透明的,当水在吸管内的位置发生改变时,不容易观察到。如果加入红色颜料,那么就很容易看到水柱高度的变化。
(2)如果瓶塞的气密性不好,那么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就会有部分气体跑出来,因此瓶内气压几乎不变,自然水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改变。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那AB两点之间就是100℃,用它除以中间的刻度数得到温度计的最小刻度;
(4)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和刻度长度的变化量呈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液柱到A点的距离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小科在水中加入红色颜料的目的是:便于观察。
(2)制作过程中小科发现无论他把自制温度计放在冷水还是热水中,吸管内的液面高度都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瓶塞气密性不好。
(3)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100℃÷50=2℃。
(4)当水温为60℃时,根据得到:
;
解得:L=3cm。
25.【答案】小丽的最合理
小宇的方案:温度计插入水中立即读数不准确,读数结果会偏小,因为璃泡内水银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还没有完全一致。
小强的方案:时间过长,水的温度会下降,导致读数结果变小。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后,由于温度计的温度低于热水的温度,因此水银柱需要一段时间上升。当水银柱的温度与热水温度相同时,水银柱的高度保持不变,这时才可以读数。温度计在热水里的时间过长,还会造成热水温度下降,也不能测量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我认为小丽的最合理,理由是:
小宇的方案:温度计插入水中立即读数不准确,读数结果会偏小,因为璃泡内水银的温度与被测液体的温度还没有完全一致。
小强的方案:时间过长,水的温度会下降,导致读数结果变小。
26.【答案】选择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因为甲、乙容器比较,玻璃管粗细相同,但乙的容器底部玻璃泡更大,装入同种
液体也越多。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乙会有更多的液体进去
玻璃管,乙玻璃管液面上升比甲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甲、丙容器比较,底部玻璃
泡大小相同,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等体积的液体进入玻璃管,甲的玻璃管更细,
甲液面上升比丙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综上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温度计的精确度越高。根据V=Sh可知,当液体膨胀的体积更大,而玻璃管越细时,液柱升高的距离越大,自然精确度越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选择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甲、丙容器比较,底部玻璃泡大小相同,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等体积的液体进入玻璃管,甲的玻璃管更细,甲液面上升比丙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
因为甲、乙容器比较,玻璃管粗细相同,但乙的容器底部玻璃泡更大,装入同种液体也越多。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乙会有更多的液体进去玻璃管,乙玻璃管液面上升比甲高,所以精确度也越高。
综上乙容器制成的温度计精确度最高。
27.【答案】(1)D;-4℃
(2)气体的热胀冷缩
(3)4.00;22.5℃
(4)玻璃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根据图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于是红色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于是红色液柱向右移动,据此分析工作原理;
(3)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从图片中读出C处的刻度,然后计算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列式计算,即。
(4)根据公式V=Sh分析改进精确度的措施。
【解答】(1)图A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底部,图B中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侧壁,图C中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液体接触,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4℃。
(2)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那么AB的长度为:8.00cm-4.00cm=4.00cm,BC的长度为:7.00cm-4.00cm=3.00cm。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47.5℃。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即液柱的长度h变化较小,根据公式V=Sh可知,
①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从而增大液柱长度h;
②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里面气体的体积。
28.【答案】(1)空气柱高度
(2)支持,当温度为 70℃时,空气柱高度为 95cm, 水柱自身高度 5cm, 总高度为 1m,该值与玻璃管长度相等,使水柱上端正好处于玻璃管口。
(3)食用油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空气柱的高度越大;温度越低,空气柱的高度越小;
(2)当温度计达到最大测量值时,水柱不能跑到管外,即空气柱的长度和水柱的长度之和不能大于管的长度。根据表格数据,找到水柱高度的变化量与温度升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据此计算出70℃时空气柱的长度,并与水柱长度相加,最后与管的长度比较大小即可。
(3)液体存在的温度范围就是在熔点和沸点之间,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实验中空气柱的压强大小是用空气柱高度来体现的。
(2)我支持小明的结论。根据表格可知,温度每升高10℃,空气柱高度增加15cm。70℃比60℃高10℃,那么此时空气柱的高度比80cm大15cm,即:80cm+15cm=95cm。而95cm+5cm=100cm,正好等于管的长度,因此该温度计的最大量程就是70℃。
(3)乙酸的凝固点比水还高,在0℃时肯定变成固体,因此乙酸不符合要求。酒精的沸点为78.3℃,很容易挥发,故酒精不适合要求。食用油的熔点为-20℃,因此可以测量0℃以下的温度;它的沸点为160℃,比水的沸点高很多,因此测量范围增大,故选食用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