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3-27 11:33:17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东明期中)呼吸运动实现了(  )
A.胸骨和肋骨的运动 B.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
C.胸廓的扩大或缩小 D.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2.(2019七上·安康期末)如图是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甲模拟呼气动作,乙模拟吸气动作
B.气球模拟肺
C.甲膈肌收缩,乙膈肌舒张
D.橡皮膜模拟膈肌
3.(2019七上·安康期末)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与有利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肺分为左肺和右肺
B.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总数有7亿个
4.(2019八上·深圳期末)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1模拟支气管 B.装置中2在正常呼吸时容积不变
C.4上升时,3体积变小 D.4下降时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5.(2018·淄博)人体呼吸运动需要相应肌肉的参与,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不会出现()
A.膈肌顶端下降 B.胸腔容积减小
C.肺泡内气压上升 D.肺内气体排出
6.(2018·莱芜)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
B.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
C.实验中K1,关闭,K2打开时,实验者的隔肌处于舒张状态
D.实验证明:与吸人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
7.(2018七上·铁力期中)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经过(  )
A.一层细胞 B.二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8.(2018九上·东明期中)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不符合题意的是(  )
A.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吸气状态 B.图中曲线的BC段表示呼气状态
C.图中曲线的BC段表示吸气状态 D.图中曲线的AC段表示呼气状态
9.(2018九上·揭西期中)婴儿总是“啼哭”着来的人间,这是因为(  )
A.婴儿见到妈妈非常高兴引起“啼哭”
B.吸气之后与吸气有关的肌肉舒张,胸廓回缩,使肺内气体部分排出,冲击声带,引起“啼哭”
C.从温暖的体内环境突然来到自然环境,因感觉冷而引起“啼哭”
D.因环境变化而害怕,引起“啼哭”
10.(2018九上·揭西期中)人体内主要参与呼吸运动的呼吸肌是(  )
A.肱二头肌 B.胸大肌
C.肋间肌和膈肌 D.腹部肌肉
11.(2018·湘潭)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
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12.(2018·邵阳)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c<a B.a<b<c C.a<c<b D.c<a<b
13.(2018·聊城)下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位置应是(  )
A.肺泡 B.血管Ⅰ C.血管Ⅱ D.组织细胞
14.(2018·包头)左图和右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与右图相比,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B.与左图相比,右图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频率为27次/分
C.左图中a点、b点肺内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肺内气压高于c点
D.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15.(2018八上·海沧开学考)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2018七上·铁力期中)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17.(2018七下·沙洋期中)图是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   。
(2)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   。
(3)肺处于吸气状态的是   。
(4)肋间外肌收缩时的状态是   。
18.(2017七下·临泽期中)在一次体检中,小明连续三次测得肺活量的结果是3000毫升、3500毫升、3700毫升,则他的肺活量为   毫升.
19.(2017七下·重庆期中)呼吸的四个环节依次是:   、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
20.(2017七下·望都期中)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肋骨间肌肉,膈肌、肋骨、胸廓、肺内气压是如何变化的?填表说明.
肋骨间肌肉 膈肌 肋骨 胸廓 肺内气压
吸气                    
呼气                    
三、实验探究题
21.(2018七上·铁力期中)下图为模拟隔肌的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   表示吸气状态,图   表示呼气状态。
(2)图B状态中,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A、B过程合起来表示肺与   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4)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会直接影响   (填“图A”或“图B”)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经常这样会引起体质下降。
22.(2018七下·开封期末)如图实验装置可用于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2)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处的橡皮管(不通气);呼气时,夹紧a处的橡皮管(不通气)进行多次后,   (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的较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3)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
(4)在呼吸时,由于   ,胸廓扩大,气体就被   ;反之,气体就被呼出。
四、综合题
23.(2018七下·萍乡期末)图中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肺,能进行气体交换.
(2)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
(3)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③]   应处于   状态.
24.(2018七下·郑州期末)甲图是用小木板和橡皮筋模拟呼吸运动时,胸骨、肋骨和助间肌状态变化示意图,乙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的曲线发生AB段交化时,胸腔的容积逐渐   。
(2)乙图中的曲线发生BC段变化时,膈肌处于   状态,膈顶部   。
(3)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受到肋骨   ,向   运动,此时肋间肌处于   状态,吸气结束瞬间对应甲图中状态[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答案】C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中甲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中乙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3.【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4.【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中,1是模拟气管、支气管,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2模拟胸廓,在正常的呼吸时,胸廓会随着肋间肌、肋骨的变化而变化,呼气时胸廓变小,吸气时胸廓变大,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4是模拟膈肌,当膈肌顶部上升时,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体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是呼气过程,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4是模拟膈肌,当膈肌顶部下降时,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过程,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吸气、呼气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以及气压变化,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加以理解记忆: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5.【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故答案为:A
【分析】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6.【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由表数据可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瓶检验呼气过程,乙图检验吸气过程,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
C.k2打开,k1关闭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故C符合题意;
D.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所以实验证明: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呼吸全过程如下:
2、图中k2打开、k1关闭是吸气过程,k1打开、k2关闭是呼气过程。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7.【答案】B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的图解如下:
8.【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A不符合题意;
BC、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曲线AC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AB段表示呼气,BC段表示吸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9.【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通过胎盘把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中,由母体排出体外。婴儿出生后,胎盘失去作用,婴儿要用肺自主呼吸,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婴儿啼哭能帮助排出羊水然后学会用肺呼吸,要独立靠肺呼吸,所以在出生后大声的啼哭,表明孩子的肺已张开,可以独立呼吸了,不然很容易造成脑部缺氧,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婴儿总是“啼哭”来的人间,这是因为吸气之后与吸气有关的肌肉舒张,胸廓回缩,使肺内气体部分排出,冲击声带,引起“啼哭”。
故答案为:B
【分析】 胎儿的身体在母体内处于卷缩状态,胸腔很小,肺内没有空气。婴儿刚出生时,由于环境的变化,胸廓突然扩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时候,婴儿才第一次吸入空气。吸气之后,与吸气有关的肌肉舒张,胸廓就缩小,肺随着回缩,迫使肺内的部分气体排出体外。当气体由肺排出,经过喉部,冲击喉腔中的声带时,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婴儿的第一次‘啼哭’。这就是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的原因。
10.【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骨之间的肌肉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11.【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压迫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故答案为:D
【分析】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12.【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说明膈肌收缩下降,表明进行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状态。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即 b<c<a。
故答案为:A
【分析】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13.【答案】D
【知识点】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14.【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属于呼气状态,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右图比左图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右图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濑率为30次/分,B不符合题意;
C.左图中a点,b点肺内外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和e点肺内外气压也相等,C不符合题意;
D.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1、 呼吸频率为一种形容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医学术语,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识图时看单位时间内达到峰值的次数,即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
2、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15.【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故B符合题意;
C、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回缩而不是扩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16.【答案】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解: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如下:
17.【答案】(1)A
(2)C
(3)C
(4)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图中的A。此时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肺正在进行呼气过程。
(2)(3)(4)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以及肋间外肌收缩时的状态是图中的C,此时肋间肌收缩,肺正在进行吸气过程。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8.【答案】3700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为了减少误差,测肺活量时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因此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是:3000毫升、3500毫升、3700毫升,该同学的肺活量应该是3700毫升.
故答案为:3700
【分析】此题考查对肺活量的理解,解答时可以从肺活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方面来切入.
19.【答案】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0.【答案】收缩;收缩;向上向外移动;扩张;减小;舒张;舒张;向下向内运动;缩小;增大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答案为:
肋骨间肌肉 膈肌 肋骨 胸廓 肺内气压
吸气 收缩 收缩 向上向外移动 扩张 减小
呼气 舒张 舒张 向下向内运动 缩小 增大
【分析】根据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隔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21.【答案】(1)B;A
(2)收缩
(3)外界
(4)图B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解:(1)图B膈肌向下运动,气球充足,表示吸气状态,图A膈肌向上运动,气球瘪,表示呼气状态,故答案为:B A(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吸气,图B状态是吸气,故膈肌处于收缩状态;(3)A.B分别表示呼气和吸气过程,吸气和呼气合起来共同构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4)因为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进行吸气,由于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影响了胸廓的扩张,故会影响吸气过程,故答案为:图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22.【答案】(1)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B;较多的二氧化碳
(3)对照
(4)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吸入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在此试验中,当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当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
(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处的橡皮管(不通气);呼气时,夹紧a处的橡皮管(不通气)进行多次后,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的较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3)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设置A试管进行对照。
(4)当吸气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就被吸入;当吸气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就被呼出。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
23.【答案】(1)①
(2)二氧化碳;氧气
(3)膈肌;收缩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一中的①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瑞流到⑤端后,其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图二中c代表的物质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③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分析】图中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图一中:①为肺,②为呼吸道,③为膈肌,图二中,④表示肺动脉,⑤表示肺静脉,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24.【答案】(1)扩大
(2)舒张;上升
(3)向上;外;收缩;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乙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扩大。
(2)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此过程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都变小,胸腔体积缩小。因此,乙图中的曲线发生BC段变化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
(3)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肋间肌收缩 可以看到肋骨由A状态向B状态运动,可见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图甲中的B状态。因此,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受到肋骨向上,向外运动,此时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吸气结束瞬间对应甲图中状态[B]状态。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 / 12018-2019学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九上·东明期中)呼吸运动实现了(  )
A.胸骨和肋骨的运动 B.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
C.胸廓的扩大或缩小 D.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2019七上·安康期末)如图是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甲模拟呼气动作,乙模拟吸气动作
B.气球模拟肺
C.甲膈肌收缩,乙膈肌舒张
D.橡皮膜模拟膈肌
【答案】C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中甲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中乙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肋间肌
和膈肌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气 体 变 化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扩张 下降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含氧较多
呼气 舒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上升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3.(2019七上·安康期末)下列关于肺的叙述中,与有利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肺分为左肺和右肺
B.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总数有7亿个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有利于气体交换;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
故答案为:A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4.(2019八上·深圳期末)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装置中1模拟支气管 B.装置中2在正常呼吸时容积不变
C.4上升时,3体积变小 D.4下降时模拟的是呼气过程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图中,1是模拟气管、支气管,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2模拟胸廓,在正常的呼吸时,胸廓会随着肋间肌、肋骨的变化而变化,呼气时胸廓变小,吸气时胸廓变大,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4是模拟膈肌,当膈肌顶部上升时,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体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是呼气过程,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4是模拟膈肌,当膈肌顶部下降时,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完成吸气过程,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吸气、呼气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以及气压变化,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加以理解记忆: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5.(2018·淄博)人体呼吸运动需要相应肌肉的参与,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不会出现()
A.膈肌顶端下降 B.胸腔容积减小
C.肺泡内气压上升 D.肺内气体排出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故答案为:A
【分析】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6.(2018·莱芜)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
B.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
C.实验中K1,关闭,K2打开时,实验者的隔肌处于舒张状态
D.实验证明:与吸人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
【答案】C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A.由表数据可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氧气的含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瓶检验呼气过程,乙图检验吸气过程,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故B不符合题意;
C.k2打开,k1关闭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顶端下降,故C符合题意;
D.实验时,甲瓶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瓶的变化不明显;所以实验证明: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体呼吸全过程如下:
2、图中k2打开、k1关闭是吸气过程,k1打开、k2关闭是呼气过程。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7.(2018七上·铁力期中)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经过(  )
A.一层细胞 B.二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答案】B
【知识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血液中的氧气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氧气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
故答案为:B
【分析】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的图解如下:
8.(2018九上·东明期中)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不符合题意的是(  )
A.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吸气状态 B.图中曲线的BC段表示呼气状态
C.图中曲线的BC段表示吸气状态 D.图中曲线的AC段表示呼气状态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A不符合题意;
BC、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曲线AC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AB段表示呼气,BC段表示吸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9.(2018九上·揭西期中)婴儿总是“啼哭”着来的人间,这是因为(  )
A.婴儿见到妈妈非常高兴引起“啼哭”
B.吸气之后与吸气有关的肌肉舒张,胸廓回缩,使肺内气体部分排出,冲击声带,引起“啼哭”
C.从温暖的体内环境突然来到自然环境,因感觉冷而引起“啼哭”
D.因环境变化而害怕,引起“啼哭”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通过胎盘把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血液中,由母体排出体外。婴儿出生后,胎盘失去作用,婴儿要用肺自主呼吸,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婴儿啼哭能帮助排出羊水然后学会用肺呼吸,要独立靠肺呼吸,所以在出生后大声的啼哭,表明孩子的肺已张开,可以独立呼吸了,不然很容易造成脑部缺氧,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婴儿总是“啼哭”来的人间,这是因为吸气之后与吸气有关的肌肉舒张,胸廓回缩,使肺内气体部分排出,冲击声带,引起“啼哭”。
故答案为:B
【分析】 胎儿的身体在母体内处于卷缩状态,胸腔很小,肺内没有空气。婴儿刚出生时,由于环境的变化,胸廓突然扩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时候,婴儿才第一次吸入空气。吸气之后,与吸气有关的肌肉舒张,胸廓就缩小,肺随着回缩,迫使肺内的部分气体排出体外。当气体由肺排出,经过喉部,冲击喉腔中的声带时,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婴儿的第一次‘啼哭’。这就是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的原因。
10.(2018九上·揭西期中)人体内主要参与呼吸运动的呼吸肌是(  )
A.肱二头肌 B.胸大肌
C.肋间肌和膈肌 D.腹部肌肉
【答案】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骨之间的肌肉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11.(2018·湘潭)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
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压迫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故答案为:D
【分析】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12.(2018·邵阳)下列图示中,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c<a B.a<b<c C.a<c<b D.c<a<b
【答案】A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化时,说明膈肌收缩下降,表明进行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B状态。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即 b<c<a。
故答案为:A
【分析】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13.(2018·聊城)下图为人体内气体交换示意图,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位置应是(  )
A.肺泡 B.血管Ⅰ C.血管Ⅱ D.组织细胞
【答案】D
【知识点】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14.(2018·包头)左图和右图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与右图相比,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B.与左图相比,右图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频率为27次/分
C.左图中a点、b点肺内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肺内气压高于c点
D.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D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左图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属于呼气状态,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右图比左图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右图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呼吸频率较快,呼吸濑率为30次/分,B不符合题意;
C.左图中a点,b点肺内外气压相等;右图中d点和e点肺内外气压也相等,C不符合题意;
D.右图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1、 呼吸频率为一种形容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的医学术语,胸部的一次起伏就是一次呼吸,即一次吸气一次呼气。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 识图时看单位时间内达到峰值的次数,即单位时间内呼吸的次数,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
2、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15.(2018八上·海沧开学考)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A、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故B符合题意;
C、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回缩而不是扩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吸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便扩大,肺内气压相应减小.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的肌肉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相应增大.
二、填空题
16.(2018七上·铁力期中)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减少了,而   的含量增加了
【答案】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
【解析】【解答】解: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如下:
17.(2018七下·沙洋期中)图是表示人体呼吸时,膈肌的不同活动状态,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   。
(2)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是   。
(3)肺处于吸气状态的是   。
(4)肋间外肌收缩时的状态是   。
【答案】(1)A
(2)C
(3)C
(4)C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泡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完成呼气.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压最大的状态是图中的A。此时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肺正在进行呼气过程。
(2)(3)(4)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肺处于吸气状态时、膈肌收缩最紧张的状态以及肋间外肌收缩时的状态是图中的C,此时肋间肌收缩,肺正在进行吸气过程。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8.(2017七下·临泽期中)在一次体检中,小明连续三次测得肺活量的结果是3000毫升、3500毫升、3700毫升,则他的肺活量为   毫升.
【答案】3700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为了减少误差,测肺活量时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因此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是:3000毫升、3500毫升、3700毫升,该同学的肺活量应该是3700毫升.
故答案为:3700
【分析】此题考查对肺活量的理解,解答时可以从肺活量的概念、测量方法方面来切入.
19.(2017七下·重庆期中)呼吸的四个环节依次是:   、   、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
【答案】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0.(2017七下·望都期中)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肋骨间肌肉,膈肌、肋骨、胸廓、肺内气压是如何变化的?填表说明.
肋骨间肌肉 膈肌 肋骨 胸廓 肺内气压
吸气                    
呼气                    
【答案】收缩;收缩;向上向外移动;扩张;减小;舒张;舒张;向下向内运动;缩小;增大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解: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答案为:
肋骨间肌肉 膈肌 肋骨 胸廓 肺内气压
吸气 收缩 收缩 向上向外移动 扩张 减小
呼气 舒张 舒张 向下向内运动 缩小 增大
【分析】根据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隔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21.(2018七上·铁力期中)下图为模拟隔肌的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   表示吸气状态,图   表示呼气状态。
(2)图B状态中,膈肌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A、B过程合起来表示肺与   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4)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会直接影响   (填“图A”或“图B”)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经常这样会引起体质下降。
【答案】(1)B;A
(2)收缩
(3)外界
(4)图B
【知识点】模拟肺部呼吸运动实验
【解析】【解答】解:(1)图B膈肌向下运动,气球充足,表示吸气状态,图A膈肌向上运动,气球瘪,表示呼气状态,故答案为:B A(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吸气,图B状态是吸气,故膈肌处于收缩状态;(3)A.B分别表示呼气和吸气过程,吸气和呼气合起来共同构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4)因为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进行吸气,由于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影响了胸廓的扩张,故会影响吸气过程,故答案为:图B;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体平静状态下呼吸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22.(2018七下·开封期末)如图实验装置可用于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2)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处的橡皮管(不通气);呼气时,夹紧a处的橡皮管(不通气)进行多次后,   (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的较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   。
(3)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   。
(4)在呼吸时,由于   ,胸廓扩大,气体就被   ;反之,气体就被呼出。
【答案】(1)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B;较多的二氧化碳
(3)对照
(4)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吸入
【知识点】大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在此试验中,当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管的橡皮管;当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
(1)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在“呼吸处”做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b处的橡皮管(不通气);呼气时,夹紧a处的橡皮管(不通气)进行多次后,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的较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3)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设置A试管进行对照。
(4)当吸气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就被吸入;当吸气时,由于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就被呼出。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
四、综合题
23.(2018七下·萍乡期末)图中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肺,能进行气体交换.
(2)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端流到[⑤]端后,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
(3)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③]   应处于   状态.
【答案】(1)①
(2)二氧化碳;氧气
(3)膈肌;收缩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一中的①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瑞流到⑤端后,其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图二中c代表的物质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③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分析】图中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图一中:①为肺,②为呼吸道,③为膈肌,图二中,④表示肺动脉,⑤表示肺静脉,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 的主要器官.
24.(2018七下·郑州期末)甲图是用小木板和橡皮筋模拟呼吸运动时,胸骨、肋骨和助间肌状态变化示意图,乙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的曲线发生AB段交化时,胸腔的容积逐渐   。
(2)乙图中的曲线发生BC段变化时,膈肌处于   状态,膈顶部   。
(3)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受到肋骨   ,向   运动,此时肋间肌处于   状态,吸气结束瞬间对应甲图中状态[   ]。
【答案】(1)扩大
(2)舒张;上升
(3)向上;外;收缩;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图乙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扩大。
(2)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此过程中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径都变小,胸腔体积缩小。因此,乙图中的曲线发生BC段变化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
(3)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肋间肌收缩 可以看到肋骨由A状态向B状态运动,可见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图甲中的B状态。因此,深深地吸气,你可以感受到肋骨向上,向外运动,此时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吸气结束瞬间对应甲图中状态[B]状态。
【分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