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氧气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不易溶于水
C.能液化
D.能支持燃烧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4.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该物质可能是(
)
A.红色油漆
B.红磷
C.铁锈
D.高锰酸钾
5.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6.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只有④
7.下列关于氧气叙述:①氧气可以用作燃料②它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③它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
C.②③
D.全部
8.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不引入其他气体,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是(
)
A.木炭
B.硫
C.红磷
D.镁
9.下列有关木炭、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
A.都产生浓厚的白烟
B.都能放出热量
C.都有气体生成
D.都有蓝色火焰产生
10.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时冒出白烟
D.燃烧生成物是白色固体
11.下面是四种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A
红磷
不能燃烧
能够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铁丝
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
C
木炭
均能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
硫粉
均能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2.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表面的锈未擦去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引燃
二、填空题
13.镁条燃烧的现象是
,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4.从下列实验现象的编号中,选择合适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火焰呈淡蓝色
B、火星四射
C、耀眼白光
D、浓厚白烟E、蓝紫色火焰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镁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硫在氧气中燃烧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15.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
,未经点燃的木炭
(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
。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16.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甲
;乙
;丙
;
(2)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只答四点即可);
(3)丙实验中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
(4)在做甲、丙实验时,集气瓶内会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分别是甲:
,丙:
。
17.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2.2氧气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答案】B。
【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正确;
B、液态氧是淡蓝色的,错误;
C、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正确;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正确;
2.下列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
B.不易溶于水
C.能液化
D.能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能液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里,铜丝加热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4.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该物质可能是(
)
A.红色油漆
B.红磷
C.铁锈
D.高锰酸钾
【答案】B。
【解析】灯泡的灯丝若与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而烧坏,红磷可以与氧气反应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而不至于使灯丝熔断,就可以延长灯泡的寿命。所以,B正确,A、C、D错误。
5.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三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6.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②高温煅烧石灰石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④焦炭充分燃烧.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只有④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
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焦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7.下列关于氧气叙述:①氧气可以用作燃料②它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③它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
C.②③
D.全部
【答案】B。
【解析】①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用作燃料,故错误;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它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
③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错误;
8.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不引入其他气体,得到较纯净的氮气,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是(
)
A.木炭
B.硫
C.红磷
D.镁
【答案】C。
【解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但是生成物二氧化碳为气体,故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但生成物二氧化硫气体,故B错误;
C、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C正确;
D、镁能够和氧气之外的成分反应,不能用于空气成分测定,故D错误。
9.下列有关木炭、红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
A.都产生浓厚的白烟
B.都能放出热量
C.都有气体生成
D.都有蓝色火焰产生
【答案】B。
【解析】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都能放出热量。
10.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时冒出白烟
D.燃烧生成物是白色固体
【答案】A。
【解析】镁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利用镁粉的这一性质可做庆典时的烟花、军事方面的照明弹。
11.下面是四种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A
红磷
不能燃烧
能够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铁丝
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
C
木炭
均能燃烧,发出白光,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
硫粉
均能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A、红磷在空气、氧气中均能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均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12.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表面的锈未擦去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引燃
【答案】C。
【解析】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可能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
B、铁丝生了锈或表面可能含有油漆时,可能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
C、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与铁丝在氧气中是否能够燃烧无关。
D、铁丝一端没有系火柴梗进行引燃,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
二、填空题
13.镁条燃烧的现象是
,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镁+氧气氧化镁.
【解析】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氧化镁.
14.从下列实验现象的编号中,选择合适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火焰呈淡蓝色
B、火星四射
C、耀眼白光
D、浓厚白烟E、蓝紫色火焰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镁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硫在氧气中燃烧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答案】D;C;A;E;B.
【解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5.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
,未经点燃的木炭
(填“能”或“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理由是
。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待集气瓶冷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答案】(1)坩埚钳;不能。(2)木炭可与氧气充分接触,持续反应;(3)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坩埚钳;未经点燃的木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
(2)如果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燃烧生成的热和二氧化碳会将中上部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为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把加热至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甲
;
乙
;
丙
;
(2)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只答四点即可);
(3)丙实验中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
,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
(4)在做甲、丙实验时,集气瓶内会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分别是甲:
,丙:
。
【答案】(1)硫+氧气二氧化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①都是化合反应;②都是氧化反应;③反应都放出大量热;④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
(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引燃;
(4)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乙: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
【解析】(1)硫、磷、铁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硫、磷、铁和氧气反应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例如反应类型方面、是否放热方面、反应条件方面。
①、都是化合反应。
②、都是氧化反应。
③、反应都放出大量热。
④、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
(3)丙实验中铁丝绕城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由于二氧化硫是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也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17.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答案】(1)气态;(2)沸点;有。
【解析】(1)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2)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木炭在氧气中能充分燃烧没有火焰,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