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41张PPT)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5 13: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镜头(凸透镜)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镜头(凸透镜)
投影片(物)

屏幕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投影仪
温故而知新: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能用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3.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目标指引我们的方向!
动手体验:
  
  (1)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2)把放大镜正对着
窗户外,并且在放大镜
另一侧比较靠近的位置前后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窗外景物的像?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
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 有什么关系?
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的远近有关,
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等。

设计
课题
预备
实验
论证
口诀
练习
拓展
挑战
返回
应用
规律

学生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根据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过程中各种器材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什么、测量什么、所记录的数据或内容是什么?
设计
课题
预备
实验
论证
口诀
练习
拓展
挑战
返回
应用
规律

学生
点燃的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光具座
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
注意: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2f表示两倍的焦距
f
2f
F
F
F
F
u
v
物距、像距、焦距
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 U>2f 的地方,移动光屏,直 到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V>2f
2f>V>f
Vf
f
2f
2f
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并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
记下像距,观察成像位置在V>2f,还是2f>V>f,还是V(2)再将蜡烛放在U=2f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2f
(3)再将蜡烛放在2f>U>f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f
f
2f
(5)再将蜡烛放在Uf
f
2f
2f
(4)再将蜡烛放在U=f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f
f
2f
2f
2f
f
f
2f
·
·
·
F
F
O
·
·
·
F
F
O
·
·
·
F
F
O
·
·
·
F
F
O
透镜的光心、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u>2f 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①当u>2 f 时
F
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②当u=2 f 时
小于2倍焦距
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③当f等于1倍焦距
不成像
④当u= f 时
小于1倍焦距
正立、放大、虚像
⑤当u<f 时
凸透镜焦距f = _____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探究实验记录表
f < v <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v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v = 2f
倒立
等大
实像
u > 2f
f u = 2f
u = f
u < f
不成像
异侧
异侧
同侧
异侧
v > u
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实虚
大小
正倒
10cm
u>2f
u>2f
2f>u>f
2f>u>f
uu分析与论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中的相关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
1、u>f 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U>2f时成缩小实像,u<2f时成放大实像,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成实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异侧且一定是倒立的。成虚像时,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侧且一定是正立的。
分析与论证
凸透镜的焦距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实虚
大小
正倒
10cm
u>2f
u>2f
2f>u>f
2f>u>f
u u4、当蜡烛从u>2f的位置逐渐靠近U=f时,物距如何变,像距如何变,像的大小呢?通过像距和物距大小的比较能否判断像的大小?
5.为什么实像可显示在光屏上,而虚像不显示在光屏上?
4、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5、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显示在光屏上。
实像
实像
缩小
放大
倒立
倒立
2f>V>f
V>2f
虚像
放大
正立
归纳实验:
一、两个分界点:(针对于物距)
(1)焦点:实像(大于焦距)和虚像(小于焦距)的界限,
(2)2倍焦距处:缩小(大于2倍焦距)和放大(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界限。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实像越大,像就越远离透镜。
(2)物体在焦距之内,移动物体,越靠近透镜,所成虚像越小,像越靠近透镜。


u>f 时成实像,u<f 时成虚像。
(一倍焦距点分虚实 )
1. 像的虚实:
凸透镜成像规律
2. 像的大小:
u>v时,得到缩小实像;
u<v时,得到放大实像.
实像
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f时,物体不成像。
2.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3.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规律方法
我们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的,能说出它们的原理吗?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1.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具体应用
照相机的原理
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设计
课题
预备
实验
论证
口诀
练习
拓展
挑战
返回
应用
规律

学生
幻灯机的原理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F
f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①如何让焦距不变的照相机得到更大的实像?
照相机中的凸透镜成实像是利用了u>2f,f<v<2f,若要想得到更大的实像,就要利用“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在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减小,所成像变大,像距也跟着变大;反之随着物距增大,所成像变小,像距也跟着变小.因此我们要让照相机镜头靠近被照物体(缩小物距),同时加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像距).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②如何让投影仪得到更大的实像?
投影仪中的凸透镜成实像是利用了f <u<2f,v>2f,若要得到更大的实像,利用“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相近像变小”的原理,就要让投影仪的凸透镜靠近投影片(缩小物距),同时加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增大像距).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③如何让放大镜得到更大的虚像
放大镜中的凸透镜成虚像是利用了u<f,若要想得到更大的虚像,就要让放大镜远离物体(增大物距),同时物体的像也会远离放大镜(像距增大),但距离不能大于焦距,若物距大于焦距,则起不到放大镜的作用了.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③如何让放大镜得到更大的虚像
放大镜中的凸透镜成虚像是利用了u<f,若要想得到更大的虚像,就要让放大镜远离物体(增大物距),同时物体的像也会远离放大镜(像距增大),但距离不能大于焦距,若物距大于焦距,则起不到放大镜的作用了.
课堂小结
1、用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正确( )
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检测目标
C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D
检测目标
3、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无法显示在光屏上的是( )

A 倒立的像 B 放大的像

C 缩小的像 D 正立的像
D
检测目标
4、如图所示,在发光的灯泡附近放置一凸透镜,在远处的墙上出现了灯丝清晰的像。关于此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是正立的 B.像是放大的
C.像是虚像 D.像比灯丝亮

B
检测目标
5、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和像相距4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12cm B.等于12cm

C.大于12cm D.等于24cm
B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