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课题 单元 学科 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2、学习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3、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同学们,喜欢玩吗?告诉老师课余时间你们喜欢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生开始介绍,喜欢参加……………师评价、收集、确定统计的运动项目。从跳绳、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等项目中确定两项)师明确统计项目,请刚才发言的同学,既喜欢……….又喜欢………..举手,只喜欢……….举手,同时把学生编号,课前准备好的编上号的小圆圈贴在学生身上,同时完成下表(随机填表): 喜欢跳绳①②③④⑤5人喜欢丢沙包①②⑥⑦ 4人(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调查过的统计表,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答,师评价)(2)根据发现的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喜欢跳绳、丢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生有的认为9人,有的认为7人)到底多少人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咱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板书:数学广角)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让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讲授新课 1、亲身经历,内化“重复”。 ①分类学生请刚才编号的同学都出来一下。喜欢跳绳的站在一起(左),喜欢丢沙包的站在一起(右),既喜欢跳绳又喜欢丢沙包的该往哪里站? 老师有两个皮筋圈,谁来把喜欢……..圈在一起,喜欢……….圈在一起。 ②说意义:这三部分各表示喜欢什么运动的? 2、自主绘图,处理“重复”。⑴自主画图: 同学们站在这里很累的,你们能不能设计一幅图,把这些学生的编号或姓名写在合适的位置。也就是不用皮筋,用笔画线来代替,不用同学们真人站在这里,用编号或姓名代替,把这个状况画在练习本上,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哪些同学喜欢什么运动。(学生试画,并选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 ⑵评价优化: 学生展示、介绍每部分表示什么,并进行互评。同时板书“重复” “2个” (这里注意让编号的同学评价图中他们的位置对不对,认为对的可以走下讲台,评价中理解图的含义) 师评价。(同学们把图都交叉在一起,虽然形状不同,但想法相同,都想把“重复”的部分形象地表示出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孩子,第一个这样表示的是英国逻辑学家------韦恩。)⑶对比图表: 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直观图,谈感受 。 (图更形象、直观,很容易看出哪些同学喜欢什么运动。)师强调:今后遇到类似情况你们就可以用这样交叉的图来表示了。 3、看图计算,思考“重复”。⑴独立计算请大家根据图示用多种方法解决喜欢跳绳和丢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⑵汇报交流预设:① 5+4-2=7(为什么要减2,此式重点说意义) ② 3+2+2=7 ③ 5-2+4=7 ④ 4-2+5=7 ⑤ 5+2=7 ⑥ 4+3=7(设计意图:能根据直观图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⑶分析错因 开始看表计算出错,主要是什么现象干扰了我们的思维?(重复部分) ⑷强调重点 计算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你们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重复”部分,只算一次)引出副题:重复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尝试、创新的的机会,发展学生个性。)(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用图表示比用表表示更直观、更清楚,特别是很容易看出谁重复了,在比较中加深对用图表示的认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大家留心观察,看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小结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板书 数学广角跳绳 丢沙包只喜欢跳绳 同时都喜欢 只喜欢丢沙包① 5+4-2=7 ② 3+2+2=7 ③ 5-2+4=7 ④ 4-2+5=7 ⑤ 5+2=7 ⑥ 4+3=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