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复习 001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中考语文复习 001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08:2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知识考点系列讲解
(一)
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的《春》)
相似点:充满生机和活力
——比喻修辞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作用:一是能使深奧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中考中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或: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2.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举例说说其好处。
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判断比喻修辞手法,明确本体和愉体。我们可以借助比喻词,如“像”、“好像”、“仿佛”、“如同”、“是”、“就是”、“变成”、“成了”、“成为”等来判断,再在比喻词前后分别找出本体和喻体,弄清楚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
一、判断比喻修辞,明确本体喻体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的《春》)
比喻词:像
细且密
相似点:细且亮
细且柔
喻体:牛毛 花针 细丝
本体:雨(春雨)
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可分为两步
第二步,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达效果。这里既要考虑比喻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还要考虑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殊表达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动形象地表现本体的特征和表达作者的情感两方面来分析。
二、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朱自清的《春》)
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不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本体春雨细且密、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答题模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这里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
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展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情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⑾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袭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⑿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⒀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 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题目: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炊烟”比作“小村的晨钟暮鼓”,写出了炊烟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按时出现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