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学案(2份打包)中图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件+学案(2份打包)中图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8-06 07:15:13

文档简介

第13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标内容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地理实践力: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体系导图]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1)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以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
(2)生态破坏: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2.主要的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
原因
影响
大气污染与酸雨
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并与大气中水汽结合而形成酸雨
大气污染极大地危害人类健康,酸雨使草木枯萎、土壤及水体酸化、建筑物被腐蚀
全球变暖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温室效应增强
加速了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并导致沿岸低地和岛国遭海水侵扰,以及持续高温、干旱、飓风、特大暴雨与暴雪等灾害事件的发生
臭氧层破坏
氯氟烃等人造化学物质使大气臭氧层变得越来越薄,局部地区(如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大气层温度发生变化并出现气候异常,威胁地球上的生命
土地荒漠化
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
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农牧业减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生物多样性锐减
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消极影响,使越来越多生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物种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从而使某些生物的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给人类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
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 ?
(1)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在规模、波及范围和解决途径上具有全球性。
(2)长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积累过程,其造成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往往不能立刻得到解决,其解决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3)复杂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必须用整体性观点来审视全球性环境问题,制定综合处理环境问题的策略。
二、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原始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4)现代文明——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1)含义: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内涵 ?
①经济可持续发展——
条件。
②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
③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
(3)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 ?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
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只有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4)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①转移观念:包括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等。
②调整行为:社会行为包括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③发展绿色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④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两类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全球生态环境。
?全球性环境问题从工业革命之后逐渐出现,并不断增强。
?城市或发达国家(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或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绿水青山”反映了生态可持续发展,“金山银山”反映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公平性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共同性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考点一 环境问题及成因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获取信息】
①图示主题是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
②图中显示华东地区城市大气PM2.5大多数时段大于东北地区,都在10时后下降;东北地区SO2浓度大多数时段大于华东地区。
【尝试解答】(1)C (2)A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②可知,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主要是因为此时段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第(2)题,由信息②可知,东北地区SO2浓度大多数时段高于华北地区。从资源状况看,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煤炭资源少,我国为其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其能源消费以油气为主,SO2
的排放量少。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分析如下:
1.环境污染
具体内容
产生原因
典型实例简介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排放
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状况
水体污染
多瑙河的污染
土壤污染
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市区垃圾场
噪声污染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机场附近的噪声
放射性污染
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海洋污染
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2.生态破坏
具体内容
产生原因
典型实例简介
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毁林开荒
热带雨林的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土地盐渍化
不合理的灌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
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
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南极臭氧层空洞
生物物种减少
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
珍稀动物的减少,如大熊猫、华南虎等
(2020·辽宁模拟)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环境的耐盐植物,植株高密,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草滩。自20世纪90年代末互花米草被成功引入天津滨海滩涂以来,该物种表现出快速扩散的趋势。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天津当初引种互花米草是为了(  )
A.保护海岸滩地
B.防止泥沙淤积
C.形成沿海草滩
D.增加植株密度
2.互花米草现成为天津海滩的强势植被,给滨海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海滩面积不断扩大
B.海水对海滩侵蚀减弱
C.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D.大型船只航行受阻
1.A 2.C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互花米草是一种适应海滩潮间带环境的耐盐植物,其在海滩潮间带可以形成草滩。因此可推测天津引种互花米草是为了促淤造陆,保护海滩,A正确;引种互花米草不能消除泥沙淤积,B错误;形成沿海草滩、增加植株密度都是为了保护海滩,C、D错误。第2题,互花米草成为天津海滩的强势植被,会导致海滩植被结构单一,生物的多样性减少,C正确;海滩面积不断扩大不是互花米草生长造成的,A错误;海水对海滩侵蚀减弱是有利影响,B错误;互花米草生长在陆地上,不影响大型船只航行,D错误。
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
(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获取信息】
①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需要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②图示主题是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③图中显示,厨余垃圾先经过分拣之后再进一步进行分类处理。
【尝试解答】(1)B (2)C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②③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第(2)题,结合信息①②③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的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人类必须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某网站用户在该网站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完成1、2题。
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
2.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B 2.A 解析:第1题,“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B项正确。第2题,响应号召,共同参与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A项正确。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完成3、4题。
3.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3.D 4.A 解析:第3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4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考点三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2—2015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获取信息】
①2002—2015年,该地区的人均GDP不断增长。
②2005年后,该地区人均GDP增长速度增大。
③工业废水排放量2005年前不断增加,2005年之后排放量不断下降。
【尝试解答】(1)C (2)C 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可知,控制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由信息①③可知,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不同步增长,由信息②③可知,人均GDP的增长并不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第(2)题,由信息②③可得,出现转折的最可能原因是环保政策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增大,工业生产不断扩大,而人口规模主要影响生活污水排放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无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分析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1)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2)特点
农业资源得到再生
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综合效益突出
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2020·青岛模拟)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1.A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第2题,循环经济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完成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D 4.B 解析:第3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为闽浙丘陵。第4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
PAGE
-
11
-(共63张PPT)
第十三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01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氮氧
建筑物
大气温室
低地
臭氧
紫外线
波及范围
解决途径
积累过程
适应
利用
改造
尖锐
当代人
后代人
条件
目的
基础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技术
资源耗竭

持「[基本内涵
制度
环境污染」环境□续发「[基本原则
经济
生态破坏问题展
金径
主要途
教育
点此进入
答案
PM25浓度(吧g/m3)
SO2浓度(ugm
60
50
40
40
30
Q
b30
20
10
10
3时
华东城市PM25浓度▲东北城市PM25浓度
华东城市SO2浓度
东北城市SO2浓度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强调发展要以发展和提高生活质
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目的
会系统(含人口、科技
籴感/)人的管
条件)经济团理调控
生态系统
系统生产废弃物,(含资源
环境资源
强调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强调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承
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载力相协调,它包括资源和
能和减少废物。环境保护||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要实
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
必要的资金和技术
生态的持续发展
天不剩饭
从我做起
我,是“光盘
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清洁能源
常规能源原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技术/郑
原料
无毒、无害、节约,少用昂贵、稀缺原料、二次资源
清洁生产过程

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
少废、无废工艺,高效的设备,材料再循环
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
完善的管王
消费使用废
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章/物

易于回收、使用和再生;易处理和降解
电、蒸汽

动力
粉煤
氧化
液态
会媒
氢化忠解铝材深
选谋矸石
硅钙渣、活
煤矸石
性硅酸钙
白炭
料纸
脱硫石(水泥)(建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