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27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课件(27张PPT)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5 08:5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穆青
冯健
周原
焦裕禄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
男,汉族,
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焦裕禄
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背景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当时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背景
1965年12月17日,在兰考县委的会议室里,穆青第一次听到焦裕禄身边的干部介绍焦书记的事迹。大家说着哭着,会议室里哭声一片。穆青坐不住了,他放下笔,不停地掏出手帕擦眼泪。他走到焦裕禄曾经坐过的因肝癌剧痛顶出窟窿的藤椅前,久久无语。接下来,他和同事冒着严寒,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访问焦裕禄慰问过的农户,寻找焦裕禄的足迹和精神,多少次,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穆青说,不把这篇文章写好,那简直对不起老百姓。三天以后,在开封宾馆,穆青和冯建、周原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
背景
1966年2月7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打破常规,占用新闻节目的时间,用1小时20分钟,播出了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而著名播音员齐越,则是含着热泪、几经哽咽才完成播音。焦裕禄的光辉形象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30多年后,一位开封科技干部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起身对素不相识的穆青恭恭敬敬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说:"为了焦裕禄,为了表达家乡人对您的尊重……"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等。
通讯的特点:按著名记者梁衡的说法,一条消息应具有三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件真实的事情;二是这事件必须是新发生的,新鲜的;三是这事件要有足够的受众,有传播价值。概括起来就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这是构成消息的核心。在通讯中,这个核心亦然存在。
 原稿1966年2月7日发表于《人民日报》。
小标题
典型事例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1)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2)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忍受肝病痛苦,坚持除“三害”斗争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3)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焦裕禄精神的影响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为一篇新闻人物通讯,特别注意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请通读全文,补全下表。
实地调查兰考“三害”
风雪天送粮
因肝癌住院,依旧心念兰考人民
请分析利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典型材料的作用。
①以小标题的形式将焦裕禄在兰考的典型事迹组合起来,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使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逻辑清晰。
②每个小标题所代表的部分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都能彰显焦裕禄精神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结合1~2个小标题,进行分析。)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1
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个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和县委其他领导,都参加了这次调查。
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说完就背着干粮,拿着雨伞,和大家一起出发了。
体现了焦裕禄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2
这天,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
第二天,窗户纸刚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全院的同志们叫起来开会。焦裕禄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这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体现了焦裕禄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精神。
3
县委一位副书记在乡下患感冒,焦裕禄几次打电话,要他回来休息;组织部一位同志有慢性病,焦裕禄不给他分配工作,要他安心疗养;财委一位同志患病,焦裕禄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体现了焦裕禄热爱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
4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颤颤地交给这位副书记,然后说道:“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中共河南省委和开封地委有两位负责同志守在他的床前。他对这两位上级党组织的代表断断续续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体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5
事隔一年以后,一九六五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体肉体虽死,精神永存,彰显了焦裕禄精神的永恒意义。
这篇通讯很重视“以言见人”,在文中直接引用人物的原话表现人物性格,凸显作品思想内涵,试举例分析。
 写焦裕禄对待自己肝病的态度时,三次描写了他的语言:“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表现了焦裕禄同疾病做斗争的顽强意志和“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崇高品质。
焦裕禄语录
干劲不足的时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时候,就要加紧读毛主席的书。
干革命工作吗!总会有因难的。越是有困难,越在有雄心斗志,越有困难,越要学习毛主席著作。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要改变兰考的面貌,必须首先改变县委的精神状态。
一个落后地区的转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转变。如果领导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土,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要经常提高警惕,增抵抗力,经常地向一切违反国家利益、侵犯集体经济的错误行为,做坚持不懈的斗争。
应该教育我们的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困难情况下,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
贪污、挥霍浪费、相面、算卦、拜把子、求神拜佛,这些都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注意,不然影响自己,甚至被敌人利用,严重影响生产。
我们干部对待困难,一是不怕,二是顶着干。怨天尤人不可有,悲观丧气不足取,无所作为不能要!
要提倡少开会,多做工作,少讲空话,多办实事,坚决纠正走马观花,一般化的领导方法。
调查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也不缩小,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不要先划一个圈圈,以自己主观想象去收集材料。
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两篇新闻作品的历史背景,深入反思和探究:以焦裕禄为代表的一代人倾尽全力建设祖国的热情和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与香港历经沧桑之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必然联系?
①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
②如果没有以焦裕禄为代表的一代人倾尽全力建设祖国的热情和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经济不可能迅猛发展,中国广大人民也难以从贫苦饥寒中脱身而出,中国综合国力更不会由弱变强;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怎么可能和发达的西方殖民国家谈条件,香港的回归定然难以企及。
③任何事物在它发展壮大的阶段都面临着重重挑战,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阶段都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建设的热情当时时相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不可或缺。
习近平曾写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表达对焦裕禄同志的敬佩之情。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七·十五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词,最先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
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作者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禄精神对作者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全词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表现了作者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亲民爱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科学求实: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
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焦裕禄精神
1.观看《我的父亲焦裕禄》
2.写一写焦裕禄精神在今天的传承
3.走访前辈,初写一篇新闻人物通讯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