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5张PPT20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25张PPT20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5 08:5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021年0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教学目的:?
1.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字词: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掖yè(塞进衣袋或夹缝里)??????蔸dōu(相当于“丛”)?????屏气静神????孟德尔?????摩尔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淤yū泥??????贬biǎn斥chì(贬低斥责)?????籼xiān稻??????分蘖?niè?(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研读课文,总体把握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4、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4、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
理由是:
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②????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深入探究
1、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2、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关系?
是总分关系。
(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
(第二段-----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线索: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1)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2)具体、典型的事例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知识拓展
问: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
提示:
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问:是不是只有国家主席、航天英雄、科学家才能作为报道对象?
提示:不是。只要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把他作为报道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