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温故知新
1.什么叫密度?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水的密度是多少?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1.0×10
kg/m
3
3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
kg
3
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呢?
密度=
质量
体积
ρ
=
m
v
李阿姨在路边捡了一条金灿灿的项链,她不知道这项链是不是金的,想让老师帮她鉴定一下。同学们,怎样鉴定这条项链是不是金的?你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
可以根据金的密度与其他物质不同,测量项链的密度,看它是否与金的密度相等。
导入新课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新知梳理
应用示例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重点)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一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难点)
学习目标
实验室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是用量筒或量杯。
目标导学一:量筒的使用
3.量筒上的标度
单位:
毫升
mL
(ml)
1
mL
=
1
cm3
最大测量值:常用100
mL,200
mL
分度:
1
mL,
2
mL,5
mL
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2.观察量筒,思考课本
P117
[想想做做]中的问题。
4.量筒的读数方法:
量筒的使用
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想一想]哪种读数方法正确?
甲
乙
丙
读数偏大
读数偏小
5.使用原则
(1)被测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
(2)在测量范围内,应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目的是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
(3)不能用量筒测量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
目标导学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根据测量的需要选定相关的物理公式
(2)由公式中待测的物理量选定测量的工具
(3)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测量和读取数据,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
测量类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密度的测量:
ρ=m/v
需要测量的量:
①质量:m
②
体积V
①质量:m
天平(使用方法)
规则:
刻度尺
不规则:量筒(量杯/使用方法)
②
体积V
固体
①质量:m
天平烧杯
②
体积
V
:
量筒
液体
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天平
砝码
量筒
石块
玻璃杯、水、盐水
细线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m
V
ρ=
(1)实验讨论:
以下方法测量的是哪部分盐水的质量?
这样测量有什么好处?
1.测量液体的密度
2.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总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余
;
(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
(5)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盐水的密度。
3.
实验记录表格:
杯和液体的质量m总/g
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余/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g
量筒中液体体积V/cm3
液体的密度
ρ/kg·m-3
注意:计算过程所用单位和测量结果所用的单位.
(1)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小石块、水、细线。
(3)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石。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系好小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完全浸入),记下水的体积V2。
2.测量固体的密度
石块的质量m石/g
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石/cm3
石块的密度ρ/(
g·cm-3)
④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4)实验结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
(5)评估交流
①在测量石块的体积时,要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所放的水不能太多,固体放入时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__________,也不能太少,要能使固体______。
②若测量石块密度时,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它的质量,则测出的石块的密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最大测量值
浸没
大
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测量不规则固体(塑料块)的密度吗?
如果固体不能沉入水底、溶于水或是其他特殊的物质,又该怎么测量呢?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1:压入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
① 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 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
V=
V2-
V1
④ 根据公式 求出石蜡密度
3.密度测量的拓展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2:坠入法(配重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
①
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
③
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
,两次读数之差
V=
V2-
V1
④ 根据公式 求出石蜡密度
3.密度测量的拓展
方法三:埋沙法
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细沙,摇匀且使细沙表面平整,记下体积V1,放入固体后再摇晃量筒,使细沙埋住固体,且细沙表面平整,记下此时体积V2,则V固=V2-V1.
4.溢水法:
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中,所以用溢水杯借助于排水法测量体积。
[想一想]如果没有量筒(杯),我们该怎么去测体积呢?
等效替代法测密度
例2
张磊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出他家中酱油的密度,但他没有量筒和烧杯,只有天平、带有盖子的玻璃瓶和适量的水,请你与他一起来完成实验.(水的密度用ρ水来表示)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测出空玻璃瓶的质量m;
②测出玻璃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1;③倒出瓶中的酱油,将玻璃瓶清洗干净后,装满水,并将瓶外部擦干,测出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可知酱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酱油=
.
解析:已知空瓶的质量和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则酱油的质量:m酱油=m1-m,由
得,瓶子的容积:
,则酱油密度表达式:ρ酱油=
.
知识技能
自学检测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即时练习
1.简便性原则: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于测定。
2.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超出现有条件,不能脱离实际。
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需装置和器材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起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三条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
物理实验的方法设计原则:
课堂小结
1、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检测目标
C
2、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在用量筒测盐水的体积读数时的视线,其中正确的是( )
D
检测目标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A
检测目标
4、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如图所示,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C
检测目标
5、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A
检测目标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