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毛主席讲话曾经在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回首在站起来的过程中,我们有流血牺牲,有万里长征,有百团大战,也有人间温情,历经百年历史,中国的国土被割让,这是我们的屈辱香港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缩影。今天让我们走入那段历史。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结构及特点,了解特写新闻。
2.鉴赏新闻语言,理解重点词语。
3.了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走进作者
周婷、杨兴是《別了,“不列颠尼业”》的署名作者。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这四个人是这篇新间的创作者。
背景简介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各让九龙半岛。1898年出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土地及附属二百多个岛屿。后称为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表示收复香港的决心。最终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归还香港。
题目解说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周树春等记录香港回归瞬间的短新闻。“不列颠尼亚”即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它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150多年管治的终结,中国的这段屈辱终被洗刷。
层次结构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二部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三部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第四部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还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在哪些段落里),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文本探究
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文本探究
比如:“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分析: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的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黯然神伤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
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大家能否从文中找出意味深长的细节之处?
文本探究
①“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②“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这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文本探究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文本探究
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该如何理解结语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文本探究
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作者的苦心?
文本探究
如课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
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日落仪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湾中的‘不列颠尼亚’号,一是‘紫荆花图案’作为英国告别仪式的背景,标志着英国对中港150年来的殖民统治结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含义。“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中心思想
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几次升旗与降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管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的方式交错呈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管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主题。
2.细节描写,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细节的交代,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具体清楚。
3.气氛烘托,对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构成背景,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警示行业弊端,洛阳房天下发起“洛阳地产人关心的十大问题”大调查,旨在避免积羽沉舟,扶持行业健康发展。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募捐。
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
⑥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开放倒逼改革深化,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持续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一个大国释放出举世瞩目的活力奇迹。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B
当堂检测
解析:①积羽沉舟: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的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使用正确。②苦心孤诣: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此处应用“苦口婆心”。③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不能用于形容想象力,不符合语境。④进退有度:前进、后退都有规律,有标准,合法度。使用正确。⑤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使用对象错误,可用“络绎不绝”。⑥举世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人或事。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使用正确。
当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B.5月17日为世界电信日,中国移动香港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用5G手机通过5G网络,成功接通香港首个本地及跨境语音通话及视频通话。
C.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原定于10月1日晚上8时在维多利亚港举行的国庆烟花汇演将会取消。
D.据统计,香港每年的人民币流量约在190亿元上下,但如果把掌握在香港居民和其他机构手中的人民币计算进去,总量应该早已跃过千亿元了。
B
当堂检测
解析:A项,语序不当,“日本政府”应移到“自从”之后;C项,“基于公共交通安排及市民安全”成分残缺,应为“基于……的考虑”;D项,成分赘余,“约在190亿元上下”中“约”和“在……上下”语意重复,应删除其中一个。
当堂检测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每空不超过8个字。
记者要采写出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就要注意选择新闻角度。但现实中,有些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不顾事实本身的性质如何,只用心于揣摩编辑心理,投其所好定角度;有些记者采访的事实无个性、无特点,角度千篇一律,是“你用我用大家用”的角度;有的记者采用想当然的办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有些则完全不顾及事实自身的内在联系,不顾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有机联系,表面看来好似在对事实进行挑选,实则却是对事实进行歪曲、夸大甚至虚构。
上述材料中有些记者选择新闻角度时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做法,表现形式虽然各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它们都没有尊重事实。
当堂检测
答案:投编辑所好;千篇一律;强加观点;歪曲、夸大、虚构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注意语段中共三个分号,结合“不顾事实本身的性质如何,只用心于揣摩编辑心理,投其所好定角度”“有些记者采访的事实无个性、无特点,角度千篇一律”“有的记者采用想当然的办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表面看来好似在对事实进行挑选,实则却是对事实进行歪曲、夸大甚至虚构”分析可知,由此提取出四个关键短语“投其所好定角度”“千篇一律”“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对事实进行歪曲、夸大甚至虚构”即可得到答案。
当堂检测
4.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学校将举行诗文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话,要求语意相关,前后连贯。
女:朋友们,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当中华儿女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时候,我们都会心潮澎湃,为祖国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朋友们,我们为今天中国的巨变而欣慰,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
当堂检测
答案:示例:朋友们,当你听到孩子们甜美的歌声时,当你看见老人们爽朗的笑容时,当你挽着心爱的人漫步时,当你走遍祖国的壮丽河山时,你是否还记得中华民族的悲壮历史,是否还记得历史上的今天——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