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同角度”,二是“提出问题”。作为单元开篇,本篇文本承载的任务是提问的切入视角,即“全文和部分”亦是“整体和局部”。
关注文本特征: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共有24个自然段,1600余字,属于第二学段中的长文。正因如此,这篇童话故事不适合逐句逐段理解剖析,而应该从整体着手解决问题,十分符合用来训练学生对故事发展脉络以及某些具体情节进行提问的教学。
关注策略衔接:
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编排和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相衔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自我阅读的意识和阅读的基本能力,是相对于“预测”一种更为理性、更高阶层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目标与课标第二学段“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一致。
关注任务支架:
课前导语“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是第一次在教科书中正式要求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课后练习一“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相较于导语提示,要求更高。课后练习二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小组提问清单,并要求仿照样子对问题进行整理,说说自己的发现。清单中的三个问题隐含了两个提问的角度,旁边的泡泡给予提示,正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针对“课文整体和某一部分内容”提问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
2.整体感知故事大意。
3.阅读时能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点】
自主提问,梳理问题,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进行提问。
【教学难点】
梳理问题的类别,知道哪些是针对局部提问,哪些是针对全文提问。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单元导读,明确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读一读单元首页,说说许多书本组成一个巨大的问号,让你想到了什么?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你知道单元提示语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1:读书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收获才多,进步才大。
出示课件1:
教师过渡:阅读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能激发思考,带来更多的阅读收获。本单元我们要用提问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现在从学习第一篇课文开始。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提问”这一策略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因此先对整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做以了解,旨在围绕提问策略,引导思考的方向,做好心理铺垫,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提问。)
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豌豆)
知识链接: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红色,结荚果,种子近球形。嫩荚和种子可以吃。
3.请同学们把豌豆送进课题一起读一读对吧。
4.教师引导:对于安徒生,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自传式童话《丑小鸭》以及《海的女儿》等作品可谓享誉全球,故事中曲折的情节,鲜活的形象令无数读者为之着迷。《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出示课件7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出示课件9:
(1)同桌互读,纠正错音。
kuàng jiǎn
强调: 框(四声) 笕(三声)
指名朗读,交流记字方法。
识字游戏,加深巩固
出示课件10
预设1:“豌”的右半边“宛”表发音,左边的豆字旁表意思,说明这个字是和豆子有关,是豌豆的豌。
点拨: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汉字是一种高效的记字方法。
预设2:“囚”字非常形象,就像一个人被关进了牢房之中,很容易就能记住这是“囚犯”的“囚”。
点拨:汉字家族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都可以采用这种直观想象的办法来记忆。“囚”是个会意字,能看出是把人圈禁在围墙或囚笼里,乃囚禁之意。
(4)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12-14:
强调:豌,左边“豆”的最后一笔提和右边“宛”的第五笔横撇相互避让。
恐: 上部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下部心字底写扁平,卧钩起笔与左边的竖点起笔齐平,另外两点同向排列。
僵:右边俩“田”写扁,中间横长,横向笔画均匀。
(5)认读词语,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预设1:遇到“水笕”这个词,我感到非常陌生,于是在“百度”中进行了搜索,了解到水笕是屋外用于收集雨水的竹管,旁边还配有插图,一目了然。
点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或网络搜索的方式来自主解决。
预设2:“揭晓”这个词,我推测它的本意揭开有关,但是这五粒豌豆中谁会走得最远马上就知道了。
点拨: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这种方法十分重要!
三、再读课文,思考提问。
1.自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读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疑问,就将问题写在学习纸上。
出示课件16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适时点拨。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1)课文围绕“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了些什么?
预设1:本文讲述了豆荚里的五粒豆,在成熟裂开后,分别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
读完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问题?按照下面的流程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不太懂得同学可以看下老师这个小组问题清单示例。
小组整理清单,老师巡视指导。
小组问题清单整理完毕了,那么如何整理出全班共同的问题清单呢?
预设1:归并相似问题
预设2:舍去相同的问题
预设3:补充新的问题
7.同学们处理问题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来试一试吧。
出示问题,进行整理。出示课件21-23
8.通过同学们的团结合作,我们第一、二小组整理出了这么多问题。
出示课件24
9.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法整理出全班问题清单。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是爱思考问题小小科学家。这么多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来解决吧!大家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解决哦,下节课再来解决哦!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词汇丰富、笔调灵活,很适合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之美,进而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2.本课的教授中我注重以教材为基础,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再通过设置多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答案一步一步的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人文主义价值。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豆荚(jiá jiā) 僵硬(qiāng jiāng) 囚犯(yīn qiú)
二、看拼音写词语。
wān dòu àn zhào shū shì yú kuài
( ) ( ) ( ) ( )
三、比一比,组词语。
抢( ) 曾( ) 玻( ) 愉( )
枪( ) 增( ) 波 ( ) 输 ( )
四、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反问句)
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改为转述句)
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改为“被”字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作家)。
课文讲述的五粒豌豆成熟后,各自奔前程去了,第一粒豆 ,第二粒豆
第三四粒豆 第五粒豆 。其中,你最欣赏第 粒豆 ,因为 。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答案
一、jiá√ jiāng√ qíu√
二、豌豆 按照 舒适 愉快
三、抢劫 手枪 曾经 增加 玻璃 波浪 愉快 输赢
四、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五、1.他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说。
2、小女孩的床被母亲搬得更靠近窗子。
六、1.丹麦 安徒生
被鸽子吃掉了 落到水垢里,涨得大大的 也被鸽子吃掉了 落在长满青苔的裂缝里 五 发芽,生长,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读一读单元首页,说说许多书本组成一个巨大的问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读书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收获才多,进步才大。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你知道单元提示语是什么意思吗?
阅读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能激发思考,带来更多的阅读收获。本单元我们要用提问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现在从学习第一篇课文开始。
猜谜语
两头尖尖,
肚儿圆圆,
脾气不小,
内藏元宝。
谜底:豌豆
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花白色或淡紫红色,结荚果,种子近球形。嫩荚和种子可以吃。
知识链接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安徒生:
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他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红鞋》等。《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
作者简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按照
豌豆
僵硬
囚犯
青苔
wān
àn
jiāng
tái
qiú
窗框
kuàng
洋溢
yì
预感
yù
揭晓
jiē
生字学习
揭晓
豌豆
按照
僵硬
青苔
囚犯
窗框
洋溢
预感
识字游戏
僵
恐
适
舒
按
豌
àn
wān
kǒng
shì
shū
jiāng
硬
枪
耐
探
愉
曾
qiāng
yìng
yú
tàn
nài
céng
生字学习
wān
左窄右宽
左边“豆”的最后一笔提和右边“宛”的第五笔横撇相互避让。
书写指导
kǒng
上部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下部心字底写扁平,卧钩起笔与左边的竖点起笔齐平,另外两点同向排列。
书写指导
jiāng
左松右紧
右边俩“田”写扁,中间横长,横向笔画均匀。
书写指导
下面这些词语,你都能理解吗?
豆荚
揭晓
这五粒豌豆中谁会走得最远马上就知道了。
水笕:一种引水的工具。
词语讲解
1.自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读过程中如果产生了疑问,就将问题写在学习纸上。
初读课文,我提出的问题有:
1.
2.
3.
……
再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豆荚里的五粒豆,在成熟裂开后,分别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
课文围绕“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了些什么?
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问题?按照下面的流程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交流各自问题
去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组内讨论解决
将无法解决或新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清单上
(课后第1、2题)
小组问题清单示例
小组问题清单
1.同样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什么各自的想法不同?
2.第二粒豆原本想直接飞到太阳里去,最后却却躺在脏水沟里,为什么它仍然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3.为什么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4.身体虚弱的小女孩逐渐恢复健康,这和豌豆苗的生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
小组问题清单整理完毕了,那么如何整理出全班共同的问题清单呢?
归并相似问题
舍去相同的问题
补充新的问题
可归并为:
为什么第二粒豆想飞进太阳,认为这样才和自己的身份相称?
第一小组问题清单 第二小组问题清单
1.为什么第二粒豆想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1.第二粒豆为什么认为飞进太阳里才和自己的身份相称?
归并相似问题
两个小组的第2个问题表述不同但内容相同,只需保留一个。
第一小组问题清单 第二小组问题清单
1.为什么第二粒豆想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1.第二粒豆为什么认为飞进太阳里才和自己的身份相称?
2.第二粒豆躺在脏水沟里,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了不起? 2.第二粒豆最后落进脏水沟里,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舍去相同的问题
衍生出新问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谁才是最了不起的一粒?
第二小组问题清单
1.第二粒豆为什么认为飞进太阳里才和自己的身份相称?
2.第二粒豆最后落进脏水沟里,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3.为什么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4.为什么作者说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和在地上打滚的两粒豆子,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
补充新的问题
第一、二小组问题清单
1.为什么第二粒豆想飞进太阳,认为这样才和自己的身份相称?
2.第二粒豆原本想直接飞到太阳里去,最后却躺在脏水沟里,为什么它仍然觉得自己最了不起?
3.为什么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4.身体虚弱的小女孩逐渐恢复健康,这和豌豆苗的生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谁才是最了不起的一粒?
……
整理后的成果
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法整理出全班问题清单。
全班问题清单示例
全班问题清单
1.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
2.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3.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4.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5.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6.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
全班问题清单
1.五粒豆为什么一会儿以为世界是绿色的,一会儿以为世界是黄色的?
2.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3.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4.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吻豌豆叶的那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5.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6.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
思考:这些问题的提问角度有何不同?
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
针对全文提的
(课后第2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