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自主计算、交流、判断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
2、知道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1.情景导入,“题里的故事”
请出一位童话大王与同学互动,将两幅画面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引入“倍数”概念。
师:冬天来了,同学们要戴帽子了,你们喜欢哪一顶?
师口述信息:“皮帽90元,布帽18元”
生提问题并解答。(引导提出倍数的问题“皮帽的价钱是布帽的的几倍?”)
解答:90÷18=5(不加单位)
答:皮帽的价钱是布帽的的5倍。 师引导说出:90是18的5倍。反过来也可以说18的5倍是90 5的18倍是90
在这个式子里90是什么?(被除数)18是什么?(除数)5是什么?(商)
从这个式子里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2.举一反三我最棒
学生通过举例子加深对倍数的理解。
二、1.探究倍数的特征
老师今年42岁,你们呢?(10岁左右)能不能问老师的年龄是你们的几倍?(不能)为什么?(除不尽)
计算下面两组题
(1)12÷3= 11÷3=
40÷8= 43÷8=
315÷15= 637÷15=
观察黑板上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导学案上做好后讨论,各小组推荐汇报员课堂汇报)
生观察,引导总结:1、两个自然数相除。2、商是自然数。3、没有余数。
师总结: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相除,商没有余数,我们就说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的倍数。
2.课堂活动 帮助数字回家(使学生理解如何找倍数)
三、
4、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有倍数关系的数字。(年龄、学生人数、角的度数等)
四、探究求倍数的方法
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肯动脑,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数学非常有趣而且有用。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2、出示数字2 4 6 9 12 18 20 30 48
先找哪些是4的倍数?(4、12、20、48)再找哪些是6的倍数?(6、12、18、30)你是怎样找的?
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12)为什么?
五、拓展
1、出示数字1、2、3、4、5,写出他们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倍数个数无限,但有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2、独立完成50页练一练第2题
生生互练,找几组来展示。
3、50页猜数游戏
六、小结: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七、作业
练一练第一题
八、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想:
在讲授倍数时,以整除的概念为基础,从实际生活出发情境引出倍数。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我给这节课设计了一下几个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
探究倍数的特征
牛刀小试
4、探究求倍数的方法
5、拓展
6、小结?
二、存在问题
1.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仔细分析了_??????_,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在时间的把握上,节奏的控制还应该更紧凑些。
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这点在这节课中做的不是很好。尤其在学生交流评价环节,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还是还是不够充分。
3 但本节课容量比较大,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充分,同时由于我水平有限,对课堂的生成和调控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可能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