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 平均数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1 平均数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5 11: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85—86页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
(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组同学正在进行投球比赛呢,规则是每人投
10
次球,看哪组投的准?今天,我们班同学来给他们当裁判,好不好?
第一次,每组出一人,老师用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出了第一组和第二组投中的个数(多媒体出示第一组投中7个,第二组投中6个),哪组投的准一些?
生判断:第一组投的准一些;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组出两人,(多媒体出示第一组两人分别投中6个、7个,第二组两人分别投中5个、9个),哪组投的准?
生判断:第二组投的准;
问,这次你们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两个组所有同学都参加比赛,(多媒体出示第一组四人,第二组五人及成绩),这次又是哪组赢呢?
预设:
生1:第二组赢,第二组投的总数多;
生2:我觉得比总数不公平,因为第二组多一个人
师: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说服对方,请你们开动脑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问:有结果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你认为应该比什么?
师:你觉得哪一种比法更加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师:
在刚才的讨论中,
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多,
算总数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才能一比胜负。
(出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师:你能试着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几个球吗?
1、先合再分(多数学生都会先想到计算的方法)
(生答,师演示)
会列式吗?板书:6+9+7+6=28
(个),28÷4=7(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怎样,再怎样的?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这里的
28
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
4?这样我们求出了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
7个,反映了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会计算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师板书)9+8+5+3+5=30(个)
,30÷5=6(个)。
问:刚才第一组用总数除以
4,到了第二组,怎么就除以
5
了呢?(因为第二组是
5
个人)
通过算平均成绩,
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第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第二组投得准一些了吗?(出示:答:第一组投得准一些。)
2.移多补少法。
(出示:第一组投球成绩统计图)我们再来看第一组同学的投球成绩统计图问:谁还有不一样的、更独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
(预设
:二号和四号本来就是7个,把一号的8个移
1
个给3号,,最后大家都是
7
个。(生答,师演示)

师: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个人都一样多。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
⑵你能用移多补少法看出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吗?(生答,师演示)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投球成绩统计图)同学们,不管用哪种方法,刚才我们都得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
7
个,这个
7
就是
8、7、6、7
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个
6
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
师:请问这个6(第二组平均成绩)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生交流;
师:是的,孩子们,平均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统计量,它不仅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能进行不同组数据之间的比较。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智慧的头脑想到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师真替你们骄傲!
3、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同学们是不是都会求平均数了呢?挑一个你喜欢的数据读读,并说明它的意义吧。(出示课件)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几个塑料袋;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使学生体会平均数不是实际的数,而是虚拟的数)
平均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1、解决问题。
小熊冷饮店的进货问题。
2、问题讨论。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
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均数,静静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先合再分
平均数=总数÷个数
反思:能够让学生学会了平均数的求法,体会了平均数的意义,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不足:放手还不够彻底,学生参与率不高,板书过于随意,以后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学中要参考教师用书,吃透课本,讲到位,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准确性,学生回答要用数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