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说课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说课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5 14:4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统一部编初中教材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单课时的载荷量
密集性的知识体量
教义式的文字表述
&
五大核心素养的诉求
——2019年7月江苏溧阳历史教学论坛李慧军
1.6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标与教材对照,确定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
1.关于晚清时期人民反抗侵略斗争:外部欧洲的来临和内部满清“异族”王朝的建立发生在同一时期,异己因素激发起一种强烈的民族或种族意识。
2.关于在新天地里寻求生存之道:十九世纪西方与中国的直接对抗,表现出极大的破坏性,加速了旧秩序的瓦解,却没有提供替代它的新秩序,中国人面临着痛苦的抉择,旧中国的多少成分应予抛弃?西方多少东西予以采纳?对新秩序的探求涉及一场艰难的观念之争。
1.7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6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标与教材对照,确定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
1.关于晚清时期人民反抗侵略斗争:外部欧洲的来临和内部满清“异族”王朝的建立发生在同一时期,异己因素激发起一种强烈的民族或种族意识。
2.关于在新天地里寻求生存之道:十九世纪西方与中国的直接对抗,表现出极大的破坏性,加速了旧秩序的瓦解,却没有提供替代它的新秩序,中国人面临着痛苦的抉择,旧中国的多少成分应予抛弃?西方多少东西予以采纳?对新秩序的探求涉及一场艰难的观念之争。
1.7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危局下的变局
近代中国早期道路的探索
课标与教材对照,确定教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
从学习逻辑出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三环节教学
环节一、时序为坐标,地图为载体,自主梳理基础知识
1851—1864年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帝国主义在华加紧扩张,蚕食边疆地区和朝贡国,东南、西北、西南出现边疆危机。
19世纪60-90年代,一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擢升的汉族官僚地主积极推行洋务新政,60-70年代为“自强”建立译馆、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发展军工企业;70年代中后期为“求富”,开办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
1
2
3
4
1894—1895年这场战争是中日近代化国力的较量,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国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
1
2
3
4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1851年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1856年西征胜利
1856年天京变乱
1864年天京陷落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1858年保卫战
1853年定都天京;开始北伐西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运动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何以精彩开场?何以悲情落幕?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经济: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人口
可耕地
人均耕地面积
1741年
1.43亿
5.49亿亩
3.84亩
1850年
4.3亿
7.37亿亩
1.71亩
政治:
出银三千两,可得一县之官职。

1850年鸦片进口上升到52,929箱,加剧了业已恶化的经济混乱和铜银兑换价格,农民的地租负担重了一倍。条约口岸地区洋货普遍的涌入摧毁当地的家庭手工业,广州受害尤重。
武备:
旗人早已颓废不堪,朝廷不得不仰仗汉军绿营兵。白莲教起义(1796-1804)之时,绿营兵也丧失斗志,清廷被迫启用地方团练。

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灾害:
1847年河南严重干旱,1849年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长江沿岸四省水灾,广西省饥荒;1852年山东黄河自行改道,淹没大片地区。
出现大动荡的条件成熟了,改朝换代的时间到了!太平天国革命并非偶然!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
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1853年)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创立“拜上帝教”,建立人间“天国”,以实现“平等”为初衷的“革命”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1862年)
革命者宣扬废除私有制,但领导人自己却集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倡导夫妻分营而居、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但洪秀全本人却有88个嫔妃,东王有36个,北王14个,翼王7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背离“平等”原则,构建特权贵族的“上帝家庭”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社会秩序的建立?还是“历史周期律”的延续?
胡绳:天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蒋介石: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毛泽东: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郭廷以:天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遍野白骨……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劫惨剧。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洋务运动
湘系为总督的如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左宗棠为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据统计湘军将领先后出任总督者有19人之多。
湘系如此,淮系亦然,李鸿章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刘铭传曾任台湾、福建巡抚……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创办者
企业名称
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的军工厂
1865年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的军工厂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最全的造船厂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1878
李鸿章
开平煤矿
最早使用机器采煤
1888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最大的织布厂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是近代化改革的新方向?还是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19世纪最后30年是帝国主义在华加紧扩张时期,从蚕食边疆和朝贡国到心脏地带
1871-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
1871-1881年,俄国侵占伊犁
1884-1885年,中法争夺安南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从列强蚕食边疆和朝贡国到心脏地带,清政府的抵抗为何一败再败?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多角度评估甲午中日战争,探究中国注定失败的原因。
看中日两国的军备
1888年北洋舰队最初成军时确有雄踞东亚之势,可日本举全国之力急起直追,短短数年内即完成赶超!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多角度评估甲午中日战争,探究中国注定失败的原因。
看中日两国的皇室
一天宁可只吃一餐,也要建立强大海军
今日令吾不欢者,我将令其终生不欢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多角度评估甲午中日战争,探究中国注定失败的原因。
看中日两国的官民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摘编自姜明《龙旗飘扬的舰队》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多角度评估甲午中日战争,探究中国注定失败的原因。
看中国的传统势力:
曾谒晤恭邸,极陈铁路立意……邸意以为然,谓无人敢主持。复请其乘间为两宫言之,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从此遂绝口不谈……
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中国人心真有万不可解者矣。
——李鸿章致友人的一封信
1874年,由于机车撞到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伤害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暴民们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毁。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邦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多角度评估甲午中日战争,探究中国注定失败的原因。
看中日两国的国力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俾斯麦(德)
国家之败!制度之败!是封建农业国败于近代化工业国!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多角度评估甲午中日战争,探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环节二、史料创设情境,问题驱动教学,深化历史理解
边疆危机与民族危机
多角度评估甲午中日战争,探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2岁的张 謇,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34岁的詹天佑,修筑铁路,科技救国
37岁的康有为,公车上书,改良救国
29岁的孙中山,暴力颠覆,革命救国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失效做了证明。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变法终于一步步转化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环节三、拟定主题,撰写论文,总结提升历史认识
第十章 太平天国革命、捻军叛乱及回民叛乱
社会动荡的根源
社会经济因素;鸦片战争影响;政治腐败;
武备松弛;自然灾害;客家人和基督教
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
太平天国的制度
太平天国的崩溃
战略错误;意识形态冲突;领导集团的失误;
太平天国生活的自相矛盾;蹩脚的外交
太平天国革命的遗产
第十一章 清朝中兴与自强运动
合作政策和外交现代化
军事现代化和早期工业化
自强运动的各个阶段
自强运动的局限与影响
缺乏协调;眼界狭窄;资本匮乏;外国资本主义;
技术落后和世风日下;社会和心理惰性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第十四章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日本侵略朝鲜与“中国的瓜分危机”
战争爆发
和平协定
清朝失败的原因
战争的反响
帝国主义加紧扩张;民族工业受到压制;
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新政治运动
战后对外关系
三国干涉;中俄秘约;割地狂潮;门户开发政策
选择其中一个标题或自拟观点,写一段话阐释自己对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危局与变局的看法。
谢谢大家的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