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榴
语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材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石榴从不同角度的刻画的分析归纳,使学生准确把握它的外在特征。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体会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别是修辞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材内容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和习作的范例。
重点:通过对石榴从不同角度的刻画的分析归纳,体会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难点:结合时代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采用练习和点拨的方法,采用"辐射阅读与教学"的原则予以突破重点、难点。
三、教学对象
根据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性,趣味性的及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诗、小组活动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提 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是他们在轻松愉快操练及知识巩固。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性,趣味性的及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诗、小组活动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是他们在轻松愉快操练及知识巩固。
五、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提问的问题全部用多媒体显示,图片采用多媒体播放。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检查上节课对课文的掌握情况。(《点拨》P4-4)课后练习一。结合上一节课对段意的归纳,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二部分,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二、师生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归纳石榴的外在特征。(2)简介作者的生平以及此文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概括文章主旨。(3)解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2.师生互动:2-1:教师请学生精读课文第2-5段。 这几段紧扣“最可爱”,依次描摹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以及籽粒,请用具体的语言说出石榴每个阶段的特征。教师进一步明确: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2-2:课文中两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请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析、思考:“石榴”与“心脏”有何相同之处?作者为何这样比喻?教师进一步明确: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形了打比方。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这个比喻准确地表现了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 2-3:本文是单纯的状物吗?作者通过石榴寄寓了怎样的深意?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2-4:本文富有文采,蕴含感情,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二例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 教师明确:此题结合练习三进行分析。主要围绕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来说即可。三、课堂练习:1.选词填空:(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 (珍贵 华贵 昂贵)。(2)可是谁用红玛瑙 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琢 铸 做)(3)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 而不枯瘠……(奇崛 奇怪 怪异) 2.说说文中的下列比喻句写出了石榴的哪些特点?1)“红玛瑙的花瓶儿”比喻——(2)“红玛瑙琢成”比喻——(3)“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比喻——(见《教师用书》) 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段中的“风度”指什么?(2)第四段中说“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这里的“奇迹”指什么?(3)石榴的单瓣花有什么特点?(4)第七段中“夏天的心脏”指什么?(5)末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作者说“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这里写枝叶用的是什么方法?表现了枝叶的什么特点?四、学习小结、思想教育:内容: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作者决不是为写石榴而写石榴,而是借写石榴表明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执着坚定的追求,这就是托物言志或状物寄情的手法。 教育:学习本文后我们要学会从事物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把对自然的爱与人生的处世态度紧密联系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老师,也是此理。 学习方法上:要学习课文以下写作方法: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五、课外延伸训练:1、读下面短文(《金色花》),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状物记叙文的特点即以描写 和叙述 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点,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请同学们模仿课文,写一篇状物记叙文。要求抓住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事物,进行描摹,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作为本周课外练笔作文。课后心得:此文精短,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会背诵。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①.用多媒体显示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三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用多媒体显示师生互动的三个问题先由学生来概括,再由老师来明确教师补充交代时代背景(见《教师用书》P3 “课文说明”第一段。)用多媒体显示课堂练习内容: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答案参考《教师用书》)用多媒体显示学习小结、思想教育由学生来回答,再由老师明确用多媒体显示课外延伸练习的有关问题
七、版书设计
石 榴
状物 寄情
枝干:奇崛而不枯瘠
石榴 叶片: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 陆离、华贵、匀称、精巧 —— 夏天的心脏 英勇无畏 蓬勃向上
果实:透明光嫩的皓齿
八、练习设计
课内:课后练习二三
课外:课外练笔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检查上节课掌握的情况
整体感知三部分的内容
师生互动精读2-5段
理解提出的四个问题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思想教育
课外延伸训练
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