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1·cn·jy·com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www.21-cn-jy.com
如表实验中,实验器材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脱色
2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3
探究蒸腾作用
白塑料袋
白塑料袋上有水珠
4
探究呼吸作用
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掉叶片中的叶绿素,清水没有脱色功能,A相符;
B、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组织时,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如果滴加清水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涨破而影响观察,B不相符;
C、探究蒸腾作用,会发现白色塑料袋上有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植物见光时进行蒸腾作用释放水分形成的,C相符;
D、为了验证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相符;
故选:B。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的是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4)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明确每一个实验各步骤的作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
遇阴雨连绵天气在农田边挖排水沟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种子萌发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在生产的运用,种子萌发的条件。
A.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气肥”实质上二氧化碳气体,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故A错误;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阴雨连绵天气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B正确;
C.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故C正确;
D.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A。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只能在黑暗处进行
B.
①过程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C.
②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
D.
①②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答案:C
解析:A、①过程有光无光都能进行,错误;
B、①过程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错误;
C、②过程是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正确;
D、因为植物细胞内既有叶绿体、又有线粒体,因此①②过程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
主要考查了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图示可以简洁、直观地表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如图表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B.
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
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①②是氧气、水蒸气
D.
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A、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有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表示进入的①是二氧化碳,表示放出的②是氧气,表示向上的③是水,表示向下的④是有机物,故A错误。
B、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呼吸作用的公式如图: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表示进入的①应是氧气,表示放出的②是二氧化碳,③是有机物,④是水,故B正确。
C、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蒸腾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把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②是水蒸气,蒸腾作用和氧气无关,因此,①是氧气错误,故C错误。
D、绿色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三种生理功能,晚上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功能,呼吸作用不受光的限制,在晚上和白天都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上图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水;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指的是水蒸气。据此解答。
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个重要的生命活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B.
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D.
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的概念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A.叶片是由多个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属于器官。A错误;
B.叶肉细胞中靠近上表皮的②中栅栏组织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⑤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C错误;
D.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D错误。
?故选B。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植物体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A.
气孔、导管、成熟区
B.
成熟区、导管、气孔
C.
成熟区、气孔、筛管
D.
导管、气孔、成熟区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植物体水分散失的“门户”、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以及运输水分的通道,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1·世纪
教育网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成熟区根毛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
植物体水分散失的“门户”、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以及运输水分的通道依次是
气孔、成熟区、导管。故B符合题意。
??
故选B。
农耕时节,晓亮总是把田间看到的现象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太恰当( )
A.
移栽幼苗时根部留土坨,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
B.
给庄稼施农家肥是为作物提供无机盐
C.
将种子挂在屋檐下保存,是为了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
D.
果农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割,以减少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提高坐果率
答案:D
解析:A、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A正确;
B、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给庄稼施农家肥是为作物提供无机盐,B正确;
C、将种子挂在屋檐下保存,是为了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
D、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向下运输,因此果农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割,以减少有机物向下运输,提高坐果率,D错误。
故选:D。
1、成熟区的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3、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灵活运用。
人们住往把生物学知识、原理等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果树移装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B.
农作物灌溉后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C.
白天为大棚疏菜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
花树形成花蕾后及时施加氮肥--防止出现落蕾现象【来源:21cnj
y.co
m】
答案:D
解析:A、移栽植物剪去部分枝叶,降低了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A正确;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及时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正确;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白天为大棚疏菜补充二氧化碳,能够增强光合作用,C正确;
D、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果农及时给桃树施加了某种肥料,落蕾现象消失了,并且不久开花,果农施加的肥料应该是磷肥,D错误。
故选:D。
(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施肥的目的、植物根的呼吸是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和清新,而你进入到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此时你会想到这分别绿色植物的哪些作用?( )
A.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B.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因此使人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密闭大棚内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会使人感到气闷。所以“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和清新,而你进入到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此时你会想到这分别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故选:B。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特点。
下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生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
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体内物质的变化过程,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借助曲线图进行分析。2-1-c-n-j-y
A.大豆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地吸水,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的,所以曲线甲是表示种子萌发的鲜重;曲线乙是表示种子干重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因此其鲜重是不断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大豆幼苗还没长出叶前,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从A点到C点有机物是减少的,呼吸作用又消耗了大量有机物,即干重下降,故C不符合题意;
D.大豆幼苗长出叶,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萌发的种子一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从C点开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有机物开始积累,干重增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
B.
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
C.
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
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答案:C
解析:A、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而无机盐主要来自所施的肥料;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A错误;
B、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移栽的黄瓜的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错误;
C、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所以蒸腾作用可以促进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C正确;
D、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导管运输的是无机物,所以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D错误。
故选:C。
(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解答即可。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近几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林水会战”工程,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
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C.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
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A正确;
B、绿色植物只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B错误;
C、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C正确;
D、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等,据此分析解答。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结合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掌握。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B.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只能制造淀粉这一种有机物
C.
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D.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A正确;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C错误;
D、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要进行,D错误。
故选:A。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光合作用能够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明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为叶含有叶绿体。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强,积累的有机物少
B.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有机物少
C.
白天光合作用弱,夜间呼吸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
D.
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产哈密瓜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故选:D。
温度可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积累的程度不相同,即甜瓜的甜度不一样。
温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
转运和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C.
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D.
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答案:A
解析: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第一步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故选:A。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的主要目的是( )
A.
带来水分
B.
带来无机盐
C.
避免损伤茎秆
D.
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
答案:D
解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移栽植物时的注意事项,可结合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来分析。思考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明确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
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答案:A
解析:A、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正确;
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错误;
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错误;
D、叶片A只有中间变蓝而不是叶片A变蓝;叶片A中间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错误。
故选:A。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
A.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B.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C.
水+氧气有机物+氧气
D.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
故选:A。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有很重要的意义
C.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防止叶片在夏天被阳光灼伤
D.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其他生物要少
答案:D
解析:A、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C不符合题意;
D、根吸收来的水分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其他生物要多,D符合题意。
故选:D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蒸腾作用能促进吸水与水分的运输 ?
2.蒸腾作用无机盐的运输。
3.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
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一→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
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答案:B
解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水分。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
故选:B。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根吸水主要靠根尖的成熟区,原因此处生有大量的根毛。
(2)水主要靠植物体内的导管运输的。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
(3)水分的散失是靠蒸腾作用由气孔散发出去的。据此可以解答此题。
关键是理解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线。无机盐随着水分一起在植物体内运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酒检验,请分析回答
?
(1)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_________运走耗尽。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见光,这样处理可以起到_______作用。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______。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_________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4)用碘酒染色后,不遮光部分变成______
色,说明该部位产生了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_____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6)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西红柿产量。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1)淀粉
(2)对照
(3)b;黄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4)蓝紫色;淀粉
(5)光
(6)合理密植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要点:一是验证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故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见光,这样处理可以起到对照作用。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b。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4)用碘酒染色后,不遮光部分变成蓝紫色色,说明该部位产生了淀粉。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6)提高种植的西红柿产量,具体措施是合理密植。
故答案为:?
(1)淀粉
(2)对照
(3)b;黄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4)蓝紫色;淀粉
(5)光
?(6)合理密植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开展休闲采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草莓、黄瓜等是大棚种植的常规品种,深受农民和游客欢迎。图一是草莓植株,图二是草莓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三是密闭大棚中一天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草莓植株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______。
(2)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看,采摘的草莓果实属于______,采摘的草莓果实堆放起来,时间久了内部会发热,原因是草莓果实进行______释放了热量。
(3)蒸腾作用对草莓植株自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植株从土壤中吸收______,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还能使植株有效地散热。
(4)在大棚环境中,由于昆虫缺乏,草莓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而导致减产。果农通过实施______,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达到增产。
(5)图三中曲线bd段,草莓叶片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可以用图二中的数字______表示。通过分析此曲线,你对大棚种植有何建议?______。
(6)菜农在大棚内将南瓜秧的芽切去并留下合适的切口,再插入黄瓜秧的芽,用嫁接植株生产黄瓜,实现了黄瓜的丰产丰收。在这里,黄瓜秧的芽是作为______(填“砧木”或“接穗”)使用的。
答案:营养繁殖
?
器官
?
呼吸作用
?
水
?
人工辅助授粉
?
①③⑤⑥
?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
接穗
解析:(1)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不通过有性途径,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繁殖后代。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有分根,压条,扦插,嫁接等。所以图一中草莓植株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
(2)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草莓属于果实,所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草莓属于生殖器官。采摘的草莓果实堆放起来,时间久了内部会发热,原因是草莓果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3)蒸腾作用对草莓植株自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水,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还能使植株有效地散热;
(4)在种植瓜果的大棚周围放养蜜蜂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原因是蜜蜂帮助果树进行传粉,增加产量。在大棚环境中,由于昆虫缺乏,草莓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而导致减产。果农通过实施人工辅助授粉,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达到增产;
(5)在图四中,bd段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在图三中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因此可以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释放到大气中,都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因此⑤⑥可以进行。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经常通风;
(6)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所以黄瓜秧的芽是作为接穗。
故答案为:(1)营养繁殖;
(2)器官;呼吸作用;
(3)水;
(4)人工辅助授粉;
(5)①③⑤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6)接穗。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3)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
(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________。21教育网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该实验中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呈蓝色的装置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________。(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___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______散失的。
(4)综合上述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起重要作用。
(5)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氧气
???????????
(2)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3)E
?叶片????
(4)碳-氧平衡????????
(5)合理密植(或延长光照时间、或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或合理灌溉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探究方法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在实验一中,A瓶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氧气没被消耗,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蜡烛熄灭,B瓶中的蜡烛燃烧,因此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D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该实验中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呈蓝色的装置是D,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在实验三中,E、F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因此“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散失的。
(4)?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5)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合理密植(或延长光照时间、或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或合理灌溉等)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到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观察比较萝卜条②到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
(4)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
答案:(1)溶液浓度???
(2)浓盐水
?吸水??
(3)大于????
(4)适量浇水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原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1)此实验探究的是: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因此变量是外界溶液的浓度。?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一③的变化,萝卜条萎蔫失水了,说明A中的溶液浓度大于萝卜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A中盛的是浓盐水;B烧杯中盛的是清水。观察萝卜条②一④的变化,萝卜条变得硬挺了,说明B烧杯中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就发生了吸水的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会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4)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适量浇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基础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1教育网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1·c·n·j·y
如表实验中,实验器材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脱色
2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3
探究蒸腾作用
白塑料袋
白塑料袋上有水珠
4
探究呼吸作用
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A.
1
B.
2
C.
3
D.
4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匹配的是( )
A.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
遇阴雨连绵天气在农田边挖排水沟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只能在黑暗处进行
B.
①过程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C.
②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
D.
①②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示可以简洁、直观地表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如图表示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B.
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
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①②是氧气、水蒸气
D.
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www-2-1-cnjy-com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B.
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D.
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植物体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
气孔、导管、成熟区
B.
成熟区、导管、气孔
C.
成熟区、气孔、筛管
D.
导管、气孔、成熟区
农耕时节,晓亮总是把田间看到的现象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中哪一项不太恰当( )
A.
移栽幼苗时根部留土坨,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
B.
给庄稼施农家肥是为作物提供无机盐
C.
将种子挂在屋檐下保存,是为了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
D.
果农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割,以减少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提高坐果率
人们住往把生物学知识、原理等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果树移装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B.
农作物灌溉后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C.
白天为大棚疏菜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
花树形成花蕾后及时施加氮肥--防止出现落蕾现象21cnjy.com
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和清新,而你进入到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此时你会想到这分别绿色植物的哪些作用?( )
A.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B.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
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下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生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来源:21cnj
y.co
m】
A.
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
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庄稼施肥,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和必需的无机盐
B.
移栽的黄瓜幼苗根部带一个土团,主要目的是给幼苗提供水和无机盐
C.
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
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版权所有:21教育】
近几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林水会战”工程,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
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C.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
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1
cnjy
com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B.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只能制造淀粉这一种有机物
C.
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将有机物中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D.
“绿水青山”中的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 )
A.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强,积累的有机物少
B.
白天和夜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有机物少
C.
白天光合作用弱,夜间呼吸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
D.
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积累的有机物多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
转运和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C.
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D.
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的主要目的是( )
A.
带来水分
B.
带来无机盐
C.
避免损伤茎秆
D.
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
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21·cn·jy·com
A.
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
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
A.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B.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C.
水+氧气有机物+氧气
D.
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
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有很重要的意义
C.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防止叶片在夏天被阳光灼伤
D.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比其他生物要少21
cnjy
com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
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
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一→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
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酒检验,请分析回答
?
(1)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_________运走耗尽。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见光,这样处理可以起到_______作用。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______。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叶片变成_________色。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碘酒染色后,不遮光部分变成______
色,说明该部位产生了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_____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6)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西红柿产量。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开展休闲采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草莓、黄瓜等是大棚种植的常规品种,深受农民和游客欢迎。图一是草莓植株,图二是草莓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三是密闭大棚中一天内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草莓植株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______。
(2)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看,采摘的草莓果实属于______,采摘的草莓果实堆放起来,时间久了内部会发热,原因是草莓果实进行______释放了热量。
(3)蒸腾作用对草莓植株自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植株从土壤中吸收______,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还能使植株有效地散热。
(4)在大棚环境中,由于昆虫缺乏,草莓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而导致减产。果农通过实施______,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达到增产。
(5)图三中曲线bd段,草莓叶片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可以用图二中的数字______表示。通过分析此曲线,你对大棚种植有何建议?______。
(6)菜农在大棚内将南瓜秧的芽切去并留下合适的切口,再插入黄瓜秧的芽,用嫁接植株生产黄瓜,实现了黄瓜的丰产丰收。在这里,黄瓜秧的芽是作为______(填“砧木”或“接穗”)使用的。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________。www.21-cn-jy.com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该实验中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呈蓝色的装置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________。(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2-1-c-n-j-y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___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______散失的。
(4)综合上述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起重要作用。
(5)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2)观察比较萝卜条①到③的变化,可推测A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观察比较萝卜条②到④的变化,这是因为萝卜细胞液浓度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浓度,萝卜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的过程。
(3)用糖拌西红柿时,我们会发现盘中渗出很多汁液,这是由于糖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的缘故。
(4)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萎蔫现象,最简便有效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