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一、导学指导
【导学目标】
1.认识燃烧及其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3.了解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
4.通过对燃烧利弊分析,能科学的认识燃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了解一些消防安全知识与逃生自救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认识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
2.了解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
二、课堂建议
【课的导入】
2? 播放视频:1.神州七号发射实况;2. 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水下传递。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水火不容,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在水下传递了整整三分钟,独具特色。为什么这支火炬可以在水下持续燃烧而没熄灭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合作探究 8?
1.提出问题: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
2.作出假设: 氧气?一定温度?其它? 。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施实验(请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①开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 ;
②试管中的白磷: 燃烧 ;
③试管中的红磷: 不燃烧 。
阅读资料:
1.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2.几种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酒精
着火点℃
40
240
250—300
320—370
558
交流共享 5?
(1)为什么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没有与氧气接触 。
(2)怎样能够使水中的白磷也燃起来? 对着水中的白磷通氧气或用一支空试管倒立照在白磷上 。
(3)为什么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温度不够高 。
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火三角)
活动二:合作探究 5?
1.人类在很多领域也利用了燃烧,你能举例吗?播放视频:《8.12天津大爆炸》
燃烧利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这些火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看来掌握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是有必要的。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灭火的方法?能分别说出这些灭火方法的原理吗?
上述灭火的原理说明这三个条件是要同时撤掉吗?
①酒精灯不用了,灭火方法是 灯帽盖灭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打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了,具体的灭火方法是: 湿抹布扑灭 ;油锅内着火了,具体的灭火方法是: 锅盖盖灭 。这些灭火的原理都是 隔绝氧气 。
②房屋着火具体的灭火方法是: 用大量水冲 。灭火的原理是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
③家里烧菜煮饭后不用天然气了,灭火方法是: 关闭阀门 ;发生森林大面积着火而无法直接扑灭时,一般是在离火灾现场一定距离的地方 砍伐掉一片林木 ,这些应用的灭火原理都是 撤离可燃物 。
活动三:合作探究 5?
小组交流:
1.你知道下列消防安全标识的含义吗?
2.当你身处火灾现场,有哪些自救或逃生方法? 匍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
3.我们常用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调查我校哪些地方应放哪些灭火器?
【板书设计】 §6-1 燃烧与灭火(1)
三、拓展延伸
【拓展训练】
1.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C)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森林防火工作中开辟“防火带”(即开辟通带)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C)
A.使浓烟沿通道易于扩散 B.隔绝氧气 C.移走可燃物 D.降低着火点
3.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 (C)
A.加少量水 B.倒掉油 C.倒人大量菜 D.撒上沙子
4.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灭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CO2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支持燃烧 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5. 一根燃着的火柴,将火柴头竖直向上放置一会儿便熄灭了,原因是 (B)
A.没有氧气了 B.温度低于了着火点 C.生成的CO2下沉将它扑灭 D.都有可能
【拓展阅读】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珠峰传递;
2.2013年泸州摩尔大爆炸视频。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一、导学指导
【导学目标】
1.知道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关系及防爆炸的措施;
4.了解CO的毒性与可燃性。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含碳物质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及不完全燃烧的危害、促进碳物质的完全燃烧的方法;
2.了解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关系及防爆炸的措施。
二、课堂建议
【课的导入】2? 煤气中毒事例
【探究活动】
活动一:合作探究 5?
小组交流学习:冬天用炭火取暖时,如果门窗紧闭,容易导致煤气中毒,知道为什么吗?
1.①氧气充足单质碳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 C+O2 CO2 ;
②氧气不足单质碳不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 2C+O2 2CO ;
活动二:合作探究 5?
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乙炔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2.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充分燃烧都有 CO2 生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有 CO生成;甚至产生(现象)黑烟。
②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充分燃烧都有 CO2 和 H2O 生成。如:乙炔(C2H2)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 4CO2+2H2O 。又如:甲烷(CH4)燃烧:CH4+2O22H2O+CO2 。
活动三:合作探究 5?
小组交流学习:
1.燃料不完全燃烧会带来哪些危害? 产生有毒气体 或 产生热量不足浪费燃料 等。
2.能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有哪些? 增大接触面积 或 增大氧气浓度 。
活动四:合作探究 5?
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CO是一种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 难 溶于水。
2.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纯净的CO燃烧发出 蓝 色的火焰,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 。
3. 一氧化碳的毒性:
CO有 毒 性,能与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而使之失去输氧功能。
4. 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混有空气或氧气 )都有可能发生 爆炸 ,因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 检验气体的纯度 。
5.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区别与联系。
C+O2 CO2 (O2充足)
2C+O2 2CO(O2不足)
2C2H2+5O2 4CO2+2H2O
CH4+2O22H2O+CO2
2CO+O2 2CO2
【板书设计】 燃烧与灭火(2)
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的危害:
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积
或增大氧气浓度
4.一氧化碳的性质:毒性;可燃性
三、拓展延伸
【拓展训练】
1.某校正在创建无烟型校园,你认为在校园内应张贴的标志是 (D)
2.当天然气发生泄漏时,由于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惨祸。若室内发生天然气发生泄漏,首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C)
A.拨大120 B.打开换气扇 C.关闭天然气阀门并打开门窗 D.用水泼灭
3.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C)
A.携带灭火器下井 B.下井前先点火检验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防毒面具下井
4.点燃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A.二氧化碳和氧气 B.一氧化碳和空气 C.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D.天然气和氧气
5.下列做法(或认识)有科学依据的是 (A)
A.带上火把进入山洞进行科学探究 B.浴室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并拨打110
C.带上手电筒放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6.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有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低 (选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8H18+25O2 16CO2+18H2O 。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AD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拓展阅读】
1. 2015年全国火灾事故;
2. 火灾带给人类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