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5 20: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自我综合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K-39 Ca-40 Hg-2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原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2020·湘西]
煤中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在煤中加入X可有效防止煤燃烧时生成的SO2对大气造成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X+2SO2+O22CaSO4+2CO2,则X的化学式是
(  )
A.CaO
B.Na2CO3
C.Ca(HCO3)2
D.CaCO3
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Al+O2Al2O3
B.2KMnO4K2MnO4+MnO2+O2↑
C.CaCO3CaO+CO2↑
D.2Mg+O22MgO
5.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氧气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质量为d
g。则c等于
(  )
A.d+b+a
B.d-b-a
C.d-b+a
D.d+b-a
6.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可能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
B.在化学方程式C+O2CO2中,“点燃”不可改成“燃烧”
C.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读作水等于氢气加氧气
D.化学方程式S+O2SO2↑中的“↑”应当去掉
8.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H2O2+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参加反应的KO2和H2O的质量比为71∶18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没有变化
9.[2020·德州]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10.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丙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1.[2020·湖州]
图是一定量的B2和AB在一定条件下混合以及混合结果的模型,则
(  )
A.反应得到的生成物有两种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2.[2020·南宁]
在反应A+3B2C+2D中,28
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
g
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
A.7∶8
B.8∶7
C.7∶24
D.24∶7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对此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64
32
8
4
反应后质量/g
32
24
48
4
A.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D.物质丁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中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15.1.6
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
CO2和3.6
g
H2O,关于该物质的以下论断:
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①②⑥
二、填空题(共32分)
16.(10分)我们常通过化学反应来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和Cu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我们常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就具有还原性。上述两个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都从    变成    ,都能体现氢气具有还原性。?
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来分析,在下列四个反应中,能体现金属铁具有还原性的反应有   (填字母)。?
A.3Fe+2O2Fe3O4
B.Fe+2FeCl33FeCl2
C.3CO+Fe2O32Fe+3CO2
D.Fe+CuSO4FeSO4+Cu
17.(8分)试评价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下表。
题号
化学方程式
评价
反应类型
(1)
H2O2H2↑+O2↑
(2)
P+O2P2O5
(3)
H2+CuOCu+H2O
(4)
Ca(OH)2+CO2↑CaCO3↓+H2O
评价序号:A.完全正确 B.违背事实 C.没有配平 D.箭头不当
类型序号:①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其他类型
18.(6分)从古至今,化学一直渗透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1)[2020·襄阳]
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有“投泥泼水愈光明”,其意是指高温条件下,投入的碳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而使燃烧更旺。试写出碳与灼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20·青岛期末]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8分)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的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              ,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
Ⅰ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          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Ⅱ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得石棉网上留下固体的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还轻,其原因可能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分)
20.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
(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7.6
g,则图中托盘天平游码的读数为    g。?
(3)白磷燃烧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只写一条)。?
(5)白磷燃烧    (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 
?
 。?
四、计算题(共11分)
21.(5分)[2020·常德]
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得到沉淀的质量为1.00
g。计算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2.(6分)[2020·眉山]
实验室为了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称取85.00
g
H2O2溶液和2.00
g
MnO2混合放入质量为50.00
g的烧杯中,用电子天平称得烧杯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15
30
45
60
75
90
烧杯总质量/g
136.50
136.10
135.70
135.50
135.40
135.40
(1)产生O2的质量为    g。?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教师详解详析
1.B [解析]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16×2)=1∶1。
2.D [解析]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煤块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所以煤灰的质量减少。
3.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CO3。
4.A 5.D 6.C 7.C 
8.C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都不是0,反应后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前没有气体,反应后生成了氧气。
9.B [解析]
氧化汞分子是由汞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保持不变;化学反应的实验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出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01∶16。
10.B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2甲+乙2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由丙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物质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若其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该物质就属于氧化物;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11.D [解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2+2AB2AB2。生成物只有一种;有单质参加反应,化合价一定有变化;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12.A [解析]
设生成的D的质量为x,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k、9k。
A+3B2C + 2D
22k×2
9k×2
88
g
x
= x=36
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8
g+36
g-28
g=96
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
g∶=7∶8。
13.D [解析]
该反应中甲、乙两物质质量减少,是该反应的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增加,是该反应的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中消耗甲物质32
g,生成丙物质40
g,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5;物质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与该反应无关。
14.B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7%-14%=3%,故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40%=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6%-25%=11%,丙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甲是反应物,可能为单质;丙、丁两物质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6%-25%)∶(48%-40%)=11∶8。
15.D [解析]
4.4
g
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1.2
g,3.6
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
g×=0.4
g,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2
g+0.4
g=1.6
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16.
2H2+O22H2O 化合 0 +1 ABD
17.(1)B ① (2)C ② (3)A ③
(4)D ③ 
18.(1)C+H2O(
g
)CO+H2
(2)①原子 ②CH4+H2OCO+3H2
19.(1)B
(2)2Mg+O22MgO 参加反应的氧气(或氧元素)
(3)部分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和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3)镁燃烧有白烟生成,逸散到空气中,造成质量减少。
20.(1)防止锥形瓶底部因局部过热而炸裂
(2)2.6
(3)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胀大后缩小
(4)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5)遵循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1.解:设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74
100
x
1.00
g
=
x=0.74
g
答: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0.74
g。
22.(1)1.60
(2)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0
g
= x=3.40
g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