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化学方程式(二)(含解析)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4化学方程式(二)(含解析)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5 20: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化学方程式(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2.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mCaO+2SO2+O2═mCaSO4,则m的值是(  )
A.4
B.3
C.2
D.1
3.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前到后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5:2
B.生成物属于化合物
C.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后固体质量比比反应前增加
4.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5.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化学式
D.化学计量数
6.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mCO2+nH2O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m+n
B.a=2m
C.a+2b=2m+n
D.n=2b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铝、参加反应的氧气、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24:51
B.27:16:43
C.4:3:2
D.27:32:59
8.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三者的质量比是(  )
A.6:4:11
B.13:8:20
C.24:32:40
D.48:32:80
9.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P+O2↑═PO2
B.4Fe+3O22Fe2O3
C.CH4+2O2CO2+2H2O
D.C+2CuO
2Cu+CO2
10.下列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铁在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C.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11.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7.0g
1.0g
5.0g

4.0g
4.0g
5.0g

ag
bg
3.0g
则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  )
①3:7
②3:37③7:2④37:3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g,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7:5
B.7:2
C.3:4
D.3: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在3Fe+2O2Fe3O4反应中:
(1)反应物是 
 和 
 .
(2)每 
 份质量的 
 和 
 份质量的 
 化合为 
 份质量的 
 .
1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这个式于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还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 
 份质量的硫与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15.配平化学方程式。
① 
 Al+3O2 
 Al2O3
②C2H5OH+ 
 O22CO2+ 
 H2O
③3C+ 
 Fe2O3 
 Fe+3CO2↑
④ 
 CO+Fe3O43Fe+ 
 CO2
⑤ 
 Cu2(OH)2CO3 
 CuO+H2O+CO2↑
16.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 
 .
17.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华晨宝马530Le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微电脑控制器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8.计算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镁与稀盐酸、铝与稀盐酸中反应的物质质量比。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9.下列字母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H、C、O、Cl、Ca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A发生分解反应能生成B,A的化学式为 
 。
(2)C为氧化物,与B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与F溶液反应生成气体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解答题(共3小题)
20.以C+O2CO2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质的方面: 
 ;
(2)量的方面: 
 。
(3)粒子方面: 
 。
21.以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为例:2H2+O22H2O,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表示 
 与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
②表示 
 个氢气分子与 
 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
③表示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 
 ):( 
 ):( 
 )= 
 。
2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的省略不写):
(1) 
 Mg+ 
 N2 
 Mg3N2
(2) 
 Fe+ 
 H2O 
 Fe3O4+ 
 H2↑
(3) 
 C6H6+ 
 O2 
 CO2+ 
 H2O
(4) 
 Fe2O3+ 
 C 
 Fe+ 
 CO2↑
4.4化学方程式(二)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2C+O22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示碳加氧气等于一氧化碳
B.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发生了改变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2):32=3:4,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一氧化碳分子,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mCaO+2SO2+O2═mCaSO4,则m的值是(  )
A.4
B.3
C.2
D.1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不变,则m+2×2+2=4m,m=2。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前到后各物质的质量比为4:5:2
B.生成物属于化合物
C.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后固体质量比比反应前增加
【分析】A、在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比.
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C、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解答】解:A、在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31×4):(16×10):(31×4+16×10),4:5:2是分子个数比,不是质量比,所以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五氧化二磷符合单质的定义,所以正确。
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要求,所以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大于磷的质量,所以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了解方程式的读法、理解方程式的涵义是解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不是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是改变(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化学式
D.化学计量数
【分析】根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mCO2+nH2O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m+n
B.a=2m
C.a+2b=2m+n
D.n=2b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列等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反应物中含有2a个C原子、6a个氢原子、(a+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C原子、2n个氢原子、(2m+n)个氧原子。
A、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a+2b=2m+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a+2b=2m+n,故选项关系式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抓住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铝、参加反应的氧气、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24:51
B.27:16:43
C.4:3:2
D.27:32:59
【分析】首先正确写出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108
96
204
参加反应的铝、参加反应的氧气、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比是108:96:204=27:24:51.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三者的质量比是(  )
A.6:4:11
B.13:8:20
C.24:32:40
D.48:32:80
【分析】首先正确写出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解决问题即可.
【解答】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
48
32
80
故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48:32:80。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考查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主要是利用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属于基础题型.
9.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P+O2↑═PO2
B.4Fe+3O22Fe2O3
C.CH4+2O2CO2+2H2O
D.C+2CuO
2Cu+CO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氧气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3Fe+2O2Fe3O4。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2CuO2Cu+CO2↑。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下列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铁在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C.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铁和固体,生成物铜的后面无需注明↓,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1.金属单质A和非金属单质B可生成化合物A2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A2B.某校一课外小组的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在实验室内做该实验,充分反应时,所用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有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A的用量
B的用量
A2B的质量

7.0g
1.0g
5.0g

4.0g
4.0g
5.0g

ag
bg
3.0g
则丙学生实验中a:b的值可能是(  )
①3:7
②3:37③7:2④37:3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甲和乙可知,都生成5.0g生成物,甲中有1.0gB而乙中有4.0gA即可,所以A、B的质量比为
4:1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据此求算生成3.0g生成物需要的反应物的质量以及结合A和B的质量a和b各不相同,但总质量相等都是8.0g求算a:b的值。
【解答】解:根据表中数据甲和乙可知,都生成5.0g生成物,甲中有1.0gB而乙中有4.0gA即可,所以A、B的质量比为
4:1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设丙中生成3.0g生成物消耗的A的质量为x,B的质量为y。
2A+B=A2B
4
1
5
x
y
3.0g
解得:x=2.4g
y=0.6g
若A完全反应,则a:b=2.4g:(8.0g﹣2.4g)=3:7,
若B完全能反映,则a:b=(8.0g﹣0.6g):0.6g=37:3
故选:D。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g,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A.7:5
B.7:2
C.3:4
D.3:1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增加的质量就是氧元素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CuOCu+CO2
气体增加质量
28
44
16
x
3.2g﹣2.4g=0.8g
x=1.4g,
所以二氧化碳质量为2.4g﹣1.4g=1g,
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质量比是:1.4:1=7:5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题中的数据列出比例关系解出相关的数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在3Fe+2O2Fe3O4反应中:
(1)反应物是 铁 和 氧气 .
(2)每 168 份质量的 铁 和 64 份质量的 氧气 化合为 232 份质量的 四氧化三铁 .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
(2)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每168份质量的铁与64份质量的氧气点燃完全反应,生成232份质量的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1)铁;氧气;
(2)168;
铁;
64;
氧气;
232;
四氧化三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这个式于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 硫和氧气 ,生成物是 二氧化硫 ,反应条件是 点燃 ,还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 32 份质量的硫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64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S+O2SO2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16×2):(32+16×2)=32:32:64.
故答案为:硫和氧气;二氧化硫;点燃;32;32;64.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15.配平化学方程式。
① 4 Al+3O2 2 Al2O3
②C2H5OH+ 3 O22CO2+ 3 H2O
③3C+ 2 Fe2O3 4 Fe+3CO2↑
④ 4 CO+Fe3O43Fe+ 4 CO2
⑤ 1 Cu2(OH)2CO3 2 CuO+H2O+C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气、氧化铝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1,最后调整氯化钾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2。
②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相等,则氧气、水的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3。
③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和铁原子的个数相等,则氧化铁、铁的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4。
④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CO分子反应中获得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Fe3O4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个,所以CO与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4,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Fe3O4、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3.
⑤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和铜原子的个数相等,则碱式碳酸铜、氧化铜的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
故答案为:
①4;2;
②3;3;
③2;4;
④4;4;
⑤1;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 21:8:29 .
【分析】首先正确写出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168
64
232
在此反应中铁、氧气和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168:64:232=21:8:29.
故答案为:3Fe+2O2Fe3O4;21:8:2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华晨宝马530Le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微电脑控制器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AlN)。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N2+3C2AlN+3CO 。
【分析】根据题意,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
故答案为:
Al2O3+N2+3C2AlN+3C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8.计算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铁和稀盐酸反应、锌和稀盐酸反应、镁与稀盐酸、铝与稀盐酸中反应的物质质量比。
【分析】(1)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系数之比;(2)根据方程式2H2O2=2H2O+O2↑、CaCO3+2HCl=CaCl2+H2O+CO2↑、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解答。
【解答】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m(H2O2):m(H2O):m(O2)=(2×34):(2×18):(32)=17:9:8;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
m(CaCO3):m(HCl):m(CaCl2):m(H2O):m(CO2)=100:73:111:18:44;
铁和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m(Fe):m(HCl):m(FeCl2):m(H2)=56:73:127:2;
锌和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m(Zn
):m(HCl):m(ZnCl2):m(H2)=65:73:136:2;
镁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m(Mg):m(HCl):m(MgCl2):m(H2)=24:73:95:2;
铝与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m(Al):m(HCl):m(2AlCl3):m(H2)=54:219:267:6=18:73:89: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的计算。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9.下列字母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H、C、O、Cl、Ca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A发生分解反应能生成B,A的化学式为 H2O2 。
(2)C为氧化物,与B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与F溶液反应生成气体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分析】根据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H、C、O、Cl、Ca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根据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A发生分解反应能生成B,所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C为氧化物,与B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D,所以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3)根据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与F溶液反应生成气体G,所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H、C、O、Cl、Ca中的2~3种元素组成,
(1)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A发生分解反应能生成B,所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A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
(2)C为氧化物,与B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D,所以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与F溶液反应生成气体G,所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H2O2;
(2)CaO+H2O=Ca(OH)2;
(3)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五.解答题(共3小题)
20.以C+O2CO2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质的方面: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2)量的方面: 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
(3)粒子方面: 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1)质的方面,该反应可读作: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量的方面,该反应可读作: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粒子方面: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故答案为:
(1)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结合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1.以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为例:2H2+O22H2O,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表示 氢气 与 氧气 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水 。
②表示 2 个氢气分子与 1 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 2 。
③表示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 4 ):( 32 ):( 36 )= 1:8:9 。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各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解:①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微观方面看该化学方程式可读作: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③2H2+O22H2O
4
32
36
所以说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4:32:36=1:8:9
故答案为:①氢气、氧气、水
②2、1、2个水分子
③2×2:1×32:2×18=1:8:9。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的省略不写):
(1) 3 Mg+ 1 N2 1 Mg3N2
(2) 3 Fe+ 4 H2O 1 Fe3O4+ 4 H2↑
(3) 2 C6H6+ 15 O2 12 CO2+ 6 H2O
(4) 2 Fe2O3+ 3 C 4 Fe+ 3 C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解:(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Mg3N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Mg、N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1。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Fe3O4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Fe、H2O、H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3、4、4。
(3)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6H6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6、3,同时扩大2倍,则C6H6、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5、12、6。
(4)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Fe2O3、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最后调整碳、铁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4。
故答案为:
(1)3;1;1;
(2)3;4;1;4;
(3)2;15;12;6;
(4)2;3;4;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