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同步练习(二)(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同步练习(二)(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5 21: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和离子(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中子带负电荷
B.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C.原子中质子与中子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会引起极光的是(  )
A.水分子
B.氢离子
C.氢原子
D.中子
3.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5.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6.考古学家通过C﹣14测定法将我省宁波地区的文明发展史推到距今8000多年前。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7.同一原子中,其数目不一定相同的是(  )
A.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B.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和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
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9.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描述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但数目改变
10.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下归纳中有错误的是(  )
A.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的区别:
B.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净化方法的依据:
C.环境问题﹣﹣主要原因﹣﹣﹣﹣﹣﹣解决对策:
D.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相等”: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相等.
1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分离液态空气能得到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如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②原子中质子数为 
 ;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
1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X=10+Y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当Y=2时,X= 
 ,该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写出该离子的符号为 
 。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该粒子的符号为 
 。
15.锰原子的质子数是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
16.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采集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月壤的成分非常复杂,经分析含有丰富的氦﹣3(He﹣3)等元素。氦﹣3是核放射性小、比较安全和环保的一种核材料,已知一个氦﹣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如图为某﹣种原子发生的一种核聚变示意图,则其中属于氦元素的原子核有 
 。
17.已知Rn﹣离子核外电子数为X,相对质量约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原子的原子序数为x+n
B.R原子的相对质量约为m+n
C.Rn﹣离子核内质子数为x﹣n
D.Rn﹣的核内中子数为 
 (用m、n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19世纪以前,?们?直认为原?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并提出类似“西?”的
原?模型。为进?步探究原?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了著名的α粒?轰击?箔实验。
【收集证据】绝?多数α粒?穿过?箔后仍沿原来的?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发?了较?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乎达到180°,像是被?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遇到电?后,就像飞?的?弹碰到灰尘?样运动?向不会发?明显的改变,?结果却出乎意料,除?原?的?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个很?的结构上,否则??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原?的?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个很?的结构上”中的“很?的结构”指的是 
 ;
(2)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是 
 ;
(3)能说明原?内部绝?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
19.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表示元素的核电荷数,a、b、c代表该原子相应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若如图表示的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 
 (用a、b、c表示).当x=17时,c=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化合物.
(2)若如图表示的是某负二价的阴离子,则其离子符号为 
 .
(3)若如图表示的是某一阳离子,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0.一个氧18原子的中子数为 
 。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1.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选填序号)。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2.“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将速度从每秒约1.7km减到0(悬停)。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月球车顺利驶抵月球表面,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玉兔号”月球车总质量为120kg。通过轮子“行走”。能在月面方圆3km的范围内行走10km。请回答下列问题: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关于He和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1个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
B.He和He互为同位素
C.1个He原子核内含有1个中子
D.He和He属于不同种元素
2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一)如图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2)用字母代号填空:以上五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表示阳离子的是 
 。
(二)如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
(3)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4)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24.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
该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
2.3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和离子(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中子带负电荷
B.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C.原子中质子与中子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分析】A、原子中的中子呈中性;
B、决定原子种类的粒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C、原子中质子与中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
【解答】解:A、原子中的中子不带电荷,呈中性,错误;
B、决定原子种类的粒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
C、原子中质子与中子的数目不一定相同,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构成粒子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能对原子的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属常规性识记题。
2.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下列这些微粒中,会引起极光的是(  )
A.水分子
B.氢离子
C.氢原子
D.中子
【分析】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磁场,受到地球对它的洛伦兹力的作用,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然后结合材料的内容完成答题。
【解答】解:A、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水分子不带电,所以水分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A错误;
B、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氢离子带正电,所以氢离子会引起极光现象,故B正确;
C、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氢原子不带电,所以氢原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C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人们看到的极光,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中造成的,因中子不带电,所以中子不会引起极光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极光的形成原因,能够从短文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B.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
D.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A、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及类别。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是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B、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解答;
C、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D、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
【解答】解:
A、④是11号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个,易得到4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错误;
C、④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④和②是同种元素。图中共有三种元素,故错误;
D、②属于稳定结构,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并应用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质子数是92,故其核外电子数为9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是干扰信息。
6.考古学家通过C﹣14测定法将我省宁波地区的文明发展史推到距今8000多年前。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分析】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已知C﹣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
故选:A。
【点评】熟记原子中这两个等式: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同一原子中,其数目不一定相同的是(  )
A.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B.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和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
【分析】根据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并要结合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这些关系要灵活运用.
【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联系。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它们与中子数没有什么关系.
8.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分析】A.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
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
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质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关于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描述错误的是(  )
A.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但数目改变
【分析】A、根据阳离子的定义分析;
B、根据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解答;
C、根据分子的性质解答;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解答】解:A、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故正确;
C、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数目也不变,故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特点,原子的构成和离子的区别。
10.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下归纳中有错误的是(  )
A.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的区别:
B.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净化方法的依据:
C.环境问题﹣﹣主要原因﹣﹣﹣﹣﹣﹣解决对策:
D.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相等”: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相等.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物质和微粒间的区别进行解答;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根据具体的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解答;根据微粒间的关系解答.
【解答】解:A、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分子构成不同;生铁中的含碳量是2%~4.3%,钢中的含碳量是0.03%~2%,故A正确;
B、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缓温室效应;污水的排放造成水体污染,可以将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废弃塑料造成了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会缓解,故C正确;
D、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相等,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化学常见知识的总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1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分离液态空气能得到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A、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错误;
B、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C、分离液态空气能得到氧气,是利用的空气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来的,不是说明分子可以再分,说法错误;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②④均属于原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②④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①是原子失去2个电子得到的,与②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前提是原子结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如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②原子中质子数为 1 ;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①② 。
【分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②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故答案为:1;①②。
【点评】掌握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X=10+Y时,该粒子为 原子 (填“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2)当Y=2时,X= 12 ,该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 失 电子,写出该离子的符号为 Mg2+ 。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X= 16 ,该粒子的符号为 S2﹣ 。
【分析】(1)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
(3)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分析X的值,写出微粒的符号。
【解答】解:(1)当X=10+Y时,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该粒子为原子。
(2)当Y=2时,X=2+8+2=12,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该微粒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形成镁离子,该离子的符号为Mg2+。
(3)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则X=2+8+6=16。该粒子的质子数是16,电子数是18,该粒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
故答案为:(1)原子。
(2)12;失;Mg2+。
(3)16;S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解题的依据是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核外电子数相关特点的应用。
15.锰原子的质子数是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核外电子数为 25 ,中子数为 30 。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质子数是25,故其核外电子数为25;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中子数=55﹣25=30.
故答案为:
25;3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6.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采集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月壤的成分非常复杂,经分析含有丰富的氦﹣3(He﹣3)等元素。氦﹣3是核放射性小、比较安全和环保的一种核材料,已知一个氦﹣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如图为某﹣种原子发生的一种核聚变示意图,则其中属于氦元素的原子核有 ABC 。
【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带正电荷考虑。
【解答】解:氦﹣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质子带正电荷,所以圆圈内含有2个带正电荷的质子的属于氦元素的原子核。
故答案为:AB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核内质子数带正电荷。
17.已知Rn﹣离子核外电子数为X,相对质量约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R原子的原子序数为x+n
B.R原子的相对质量约为m+n
C.Rn﹣离子核内质子数为x﹣n
D.Rn﹣的核内中子数为 m+n﹣X (用m、n表示)
【分析】根据Rn﹣是R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由题意,该离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可确定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进而由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Rn﹣是R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由题意,该离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n,所以A原子的原子序数为X﹣n,故A错误;
B、Rn﹣是R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和离子的质量相差不大,所以原子相对质量约为m,故B错误;
C、Rn﹣是R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由题意,该离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n,所以A原子的质子数为X﹣n,故C正确;
D、Rn﹣是R原子得到n个电子形成的,由题意,该离子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X﹣n,A原子的质子数为X﹣n,由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Rn﹣的核内中子数m﹣(X﹣n)=m+n﹣X。
故答案为:C;m+n﹣X。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19世纪以前,?们?直认为原?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并提出类似“西?”的
原?模型。为进?步探究原?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了著名的α粒?轰击?箔实验。
【收集证据】绝?多数α粒?穿过?箔后仍沿原来的?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发?了较?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乎达到180°,像是被?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遇到电?后,就像飞?的?弹碰到灰尘?样运动?向不会发?明显的改变,?结果却出乎意料,除?原?的?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个很?的结构上,否则??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原?的?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个很?的结构上”中的“很?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如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是 乙 ;
(3)能说明原?内部绝?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
【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大多数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填:原子核;
(2)α粒子带正电,当α粒子束轰击金箔时,大部分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且与原子核的距离越近,偏转方向越大,极少数的α粒子原路返回;故填:乙;
(3)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了在原子内部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故填: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9.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表示元素的核电荷数,a、b、c代表该原子相应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若如图表示的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值= a+b+c (用a、b、c表示).当x=17时,c= 7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化合物.
(2)若如图表示的是某负二价的阴离子,则其离子符号为 S2﹣ .
(3)若如图表示的是某一阳离子,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四 周期.
【分析】(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及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进行解答;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以及质子数<电子数的是阴离子,离子的书写方法分析解答;
(3)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数=周期数分析解答.
【解答】解:(1)若如图表示的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的值=a+b+c;若x=17,则是17号元素﹣﹣﹣氯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是7>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化合物;
(2)若如图表示的是某负二价的阴离子,则该粒子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核外电子数是18,则其核内质子数是16,是硫离子,符号为:S2﹣;
(3)若如图表示的是某一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原子是失去1个电子形成该粒子结构,则其原子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故答案为:
(1)a+b+c;7;
得;
(2)S2﹣;
(3)四.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了解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0.一个氧18原子的中子数为 10 。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个氧18原子是指相对原子质量为18的氧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为8,故中子数为18﹣8=10,故填:10.
【点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1.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〇”、“。”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 氦 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①② (选填序号)。
【分析】根据微观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来确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圈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白球表示质子,黑圈表示中子;再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可知,③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是氦元素的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①和②这两种粒子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
故答案为:氦;①②。
【点评】掌握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2.“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开始实施动力下降,将速度从每秒约1.7km减到0(悬停)。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月球车顺利驶抵月球表面,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玉兔号”月球车总质量为120kg。通过轮子“行走”。能在月面方圆3km的范围内行走10km。请回答下列问题:
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关于He和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填字母)。
A.1个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
B.He和He互为同位素
C.1个He原子核内含有1个中子
D.He和He属于不同种元素
【分析】原子符号ZAX,左下角Z代表质子数,左上角A代表质量数,X代表元素符号,其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解:A.1个He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故A正确;
B.23He与24He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为氦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
C.23He中中子数:3﹣2=1,故C正确;
D.23He与24He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原子构成中微粒之间关系等,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2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一)如图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Cl﹣ 。
(2)用字母代号填空:以上五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bce ,表示阳离子的是 
 。
(二)如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
(3)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BC 。(填标号)
(4)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分子种类 有关。
【分析】(一)(1)根据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2)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来分析;
(二)(3)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4)根据图示信息以及探究的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一)(1)a粒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l﹣;故填:得到;Cl﹣;
(2)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以上五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bce;b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填:bce;b;
(二)(3)在A、B和C中,B、C是同种物质,温度不同,故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故填:BC;
(4)从图A和B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故填:分子种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
该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 26 .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56 .
【分析】依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6,而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所以中子数为26+4=30,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26+30=56;
故答案为:26;56.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的结构中质子,中子,电子之间的关系.掌握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