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一)(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同步练习(一)(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5 21: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2.野炊时,小阳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便于更直观的观察火焰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有关消防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下方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5.在太空的空间站划燃火柴,即使是头朝下,火柴也会很快熄灭,原因是(  )
A.空间站内氧气浓度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
C.空气不对流,没有氧气补充
D.达不到着火点
6.“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木柴架空一些后燃烧时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增加氧气含量
B.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升高木柴的温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下列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实验室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在上面,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接打手机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酒精燃烧
C.食物腐烂
D.酿醋
10.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1.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或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油站、加气站内要禁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
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C.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2.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江涛同学对燃烧与灭火展开了探究,如图所示:(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
(1)实验过程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
(2)实验过程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3)实验过程中大烧杯罩住的原因是 
 。
14.火灾发生时我们要正确使用灭火器。二氧化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目的是防止 
 ,其灭火原理是 
 。
15.《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 
 .
16.相同质量的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快、更剧烈,说明 
 ;成语“钻木取火”中包含的化学原理是 
 。
17.日常生活中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实验时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档案室着火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以上实验中,白磷能燃烧的是 
 (填序号)。
(2)对比甲和乙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实验现象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节目向大家科普了夏天不要在汽车内放置装水的透明水瓶的原因。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模拟了该实验,将强烈的光线透过装水的塑料瓶照射在黑色的纸上,该纸片迅速冒烟,继而燃烧起来。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黑色纸片燃烧的原因。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0.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
(2)铜片上不能够燃烧的物质是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1.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出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检测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
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
(1)根据以上现象,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选填字母);
A.400℃
B.280℃
C.150℃
D.20℃
(2)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立即燃烧”的原因 
 。
22.为应对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的火灾,医院配电室应配备 
 (填“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水基型灭火器”)。请说明灭火的原理? 
 。
23.如图所示,用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探究燃烧的条件。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对比“W”形管中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
(3)若用C装置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将C装置中导管补面完整。
3.3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一)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水中的白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体积(而不是质量)的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若缓慢伸入,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原理与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野炊时,小阳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便于更直观的观察火焰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野炊时,小阳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每年的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有关消防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下方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分析】A、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B、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否则容易受损,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的小,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上方,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不是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还需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灭火器的种类与适用范围、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D.天然气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分析】A、根据灭火器的使用范围来分析解答;
B、根据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属性来分析解答;
C、根据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越大燃烧越充分来分析解答;
D、根据爆炸的极限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固态二氧化碳气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而不能用干粉灭火器,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选项说法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一般不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C、煤加工成粉末状,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选项说法正确;
D、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且在有限的空间内易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在太空的空间站划燃火柴,即使是头朝下,火柴也会很快熄灭,原因是(  )
A.空间站内氧气浓度不够
B.空间站温度太低
C.空气不对流,没有氧气补充
D.达不到着火点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在太空的空间站划燃火柴,即使是头朝下,火柴也会很快熄灭,是因为空间站中空气不对流,没有氧气补充。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木柴架空一些后燃烧时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增加氧气含量
B.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升高木柴的温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措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故说法正确;
B、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能降低温度灭火,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说法错误;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的目的是利用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的原理灭火,故说法正确。
D、通常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柴架空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实验室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在上面,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接打手机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B、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C、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进行分析。
【解答】解: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室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在上面,是为了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是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接打手机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呼吸
B.酒精燃烧
C.食物腐烂
D.酿醋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定义可知缓慢氧化是指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觉,其特点为放出热量但不发光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包含缓慢氧化,故A错误;
B、酒精燃烧有明显的发光、发热现象,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包含缓慢氧化,故B正确;
C、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包含缓慢氧化,故C错误;
D、酿醋是物质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包含缓慢氧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缓慢氧化,明确燃烧、自燃、爆炸、缓慢氧化几个易混的基本概念是解决该题目的关键,学生应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反应来解答。
10.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分析】根据已有的爆炸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据此解答.
【解答】解: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正确;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与爆炸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或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油站、加气站内要禁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
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C.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分析】根据爆炸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方法、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加油站、加气站内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时会产生电火花,有可能将燃气引爆,所以加油站、加气站内要禁止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故A正确;
B、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故B错误;
C、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故C正确;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利用隔离可燃物来灭火,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安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爆炸的条件与防范措施、灭火的原理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2.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各标志表示的意义回答本题。
【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物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B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记常见标志的意义。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江涛同学对燃烧与灭火展开了探究,如图所示:(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
(1)实验过程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温度达到着火点 。
(2)实验过程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
(3)实验过程中大烧杯罩住的原因是 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
【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结合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白磷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过程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3)白磷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实验过程中大烧杯罩住,是为了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
(1)温度达到着火点;
(2)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3)防止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火灾发生时我们要正确使用灭火器。二氧化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目的是防止 冻伤 ,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分析】根据灭火器的工作原理、二氧化碳汽化吸热、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二氧化碳汽化发生吸热现象,所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使二氧化碳从钢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达到灭火目的.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防止冻伤.
故答案为:冻伤;隔绝氧气和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灭火器的灭火范围和使用方法,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5.《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 移走可燃物 .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解答】解:(1)“火箭”能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满足使木船着火燃烧的所有条件.
故答案为: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部分船只逃脱,相当于“移走可燃物”,破坏了燃烧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这些逃脱的船只没被烧掉.
故答案为:移走可燃物.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其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6.相同质量的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快、更剧烈,说明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成语“钻木取火”中包含的化学原理是 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分析】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煤粉比煤块在空气燃烧的更快,更剧烈,说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的速率快。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
故填: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日常生活中灭火的方法有很多种,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实验时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C.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D.档案室着火用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三者缺一不可,可以判断出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根据已有的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是灭火常用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选项方法正确;
B.实验时,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灭火,不可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选项方法错误;
C.电器着火时不可用水浇灭,以免造成触电,选项方法错误;
D.档案室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这样既可以灭火,还不会损坏资料档案。
故答案为: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灭火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1)以上实验中,白磷能燃烧的是 甲 (填序号)。
(2)对比甲和乙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实验现象是 甲中白磷燃烧,丙中白磷不燃烧 。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1)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发生燃烧;乙中的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没有燃烧;丙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也没有燃烧;故填:甲;
(2)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发生燃烧;乙中的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没有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3)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发生燃烧;丙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也没有燃烧;故填:甲中白磷燃烧,丙中白磷不燃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节目向大家科普了夏天不要在汽车内放置装水的透明水瓶的原因。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模拟了该实验,将强烈的光线透过装水的塑料瓶照射在黑色的纸上,该纸片迅速冒烟,继而燃烧起来。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黑色纸片燃烧的原因。
【分析】根据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使温度升高,达到纸的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且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比较多,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聚集于一处,使这一处的温度迅速升高,达到纸的着火点,在同时满足有助燃物﹣﹣氧气、可燃物﹣﹣纸、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要素时,纸就燃烧起来了。
故答案为: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具有会聚光线的作用,且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比较多,大量的太阳辐射能聚集于一处,使这一处的温度迅速升高,达到纸的着火点,在同时满足有助燃物﹣﹣氧气、可燃物﹣﹣纸、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要素时,纸就燃烧起来了。
【点评】本题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性试题,需要同学们熟悉相关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使之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能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0.如图是教材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水 。
(2)铜片上不能够燃烧的物质是 红磷 (填名称)。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 氧气 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以及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解答。
【解答】解:(1)图中X是水;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40℃),不满足燃烧所需条件,故图1中铜片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通入白磷处。
答案:
(1)水;
(2)红磷;
(3)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需要同学们在熟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实验目的。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1.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出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检测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
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
(1)根据以上现象,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C (选填字母);
A.400℃
B.280℃
C.150℃
D.20℃
(2)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立即燃烧”的原因 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1)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说明金属X的着火点等于或略低于石蜡蒸气的着火点,即250℃;故填:C;
(2)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故填:蜡烛燃烧时,X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X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X与氧气接触,且焰心温度高于其着火点,所以X立即燃烧。
【点评】本题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解题时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22.为应对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的火灾,医院配电室应配备 二氧化碳灭火器 (填“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水基型灭火器”)。请说明灭火的原理? 隔绝氧气 。
【分析】根据起火的类型以及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熄灭,会引起触电,故使用的是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二氧化碳灭火器;隔绝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3.如图所示,用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探究燃烧的条件。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2)对比“W”形管中a、b处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若用C装置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将C装置中导管补面完整。
【分析】(1)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确定制取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设计来分析;
(3)根据氧气的性质以及收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A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2H2O22H2O+O2↑;
(2)a处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发生了燃烧,而b处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应用如下图装置来收集氧气;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装置的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并能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解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