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化学方程式(一)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化学符号是连接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有关化学符号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A.NH4NO3中氮元素都显﹣3价
B.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表示每2体积的水分解生成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C.和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所以两种所以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汞的元素符号是Hg
2.在化学方程式aCu+bHNO3═cCu(NO3)2+dNO↑+eH2O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e+2d=b
B.2b=c
C.a+d=e
D.d+e=a
3.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同学们从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3、MnO2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P)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lO3在MnO2催化下放出O2,使红磷燃烧。同时Sb2S3也可与O2反应生成Sb2O3和一种气体。Sb2S3燃烧生成Sb2O3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A.Sb2S3+8O2Sb2S3+3SO2
B.Sb2O3+9O2Sb2O3+3SO2
C.2Sb2S3+8O22Sb2O3+6SO2
D.2Sb2S3+9O22Sb2O3+6SO2
6.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
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出该化学反应的快慢
C.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之比是
27:32:102
D.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
A.9:1:16
B.9:1:8
C.9:2:8
D.10:1:9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3Fe+2O2Fe3O4
B.NaOH+H2SO4═Na2SO4+H2O
C.CO+CuOCu+CO2↑
D.Al+2HCl═AlCl2+H2↑
10.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双氧水制氧气:H2O2H2↑+O2↑
B.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2Fe+3CuSO4═Fe2(SO4)3+3Cu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2NaOH+CuSO4═Cu(OH)2↓+Na2SO4
D.用食盐水生产氯气和烧碱:NaCl+H2OCl2↑+NaOH+H2↑
11.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
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的固体是纯净物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3.8g气体是CO2和O2的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12.混有某种物质的碳酸钙100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放出45g二氧化碳气体,则混入的物质可能是( )
A.K2CO3
B.NaOH
C.Na2CO3
D.MgCO3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病人增多,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填字母序号)。
A.NOX
B.CO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2)气体打火机中装的是液态丁烷(C4H10),当有2个丁烷分子与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时,则至少需要
个氧分子参与反应。
14.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
,“△”表示
.生成的气体符号为“
”,难溶化合物的沉淀符号为“
”.
15.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
C2H2+
O2
H2O+
CO2
(2)
Fe(OH)3+
H2SO4═
Fe2(SO4)3+
H2O
16.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
.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清洁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
(2)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A、B、C三个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分析后认为,只有装置A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B、C不能,理由分别是
;
。
(2)小明将装置B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
①天平左盘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完全反应后,发现托盘天平并未平衡,原因可能是
、
(写出两点即可)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
;那么,36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
g氢气。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0.根据描述,写出符合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1)一种化肥A,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2)一种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3)一种紫红色金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4)一种银白色金属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白一黑两种固体
。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1.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观察化学方程式可得到很多信息。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
(读作氮化镁),写出你得到的三点信息。
(1)
。
(2)
。
(3)
。
22.S+O2SO2能表示的意义是:
(1)微观:表示
。
(2)宏观①质的关系:
;
②量的关系:
。
2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略)。
(1)
H2S+
O2═
SO2+
H2O
(2)
P+
O2
P2O5
4.4化学方程式(一)第四章生命之源-水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化学符号是连接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桥梁。下列有关化学符号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A.NH4NO3中氮元素都显﹣3价
B.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表示每2体积的水分解生成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
C.和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所以两种所以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汞的元素符号是Hg
【分析】A、根据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A、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2)×3=﹣1,则y=+5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方程式2H2O2H2↑+O2↑,表示的是化学反应间的质量关系,不能表示每2体积的水分解生成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第一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第二种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汞的元素符号是H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在化学方程式aCu+bHNO3═cCu(NO3)2+dNO↑+eH2O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e+2d=b
B.2b=c
C.a+d=e
D.d+e=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aCu+bHNO3═cCu(NO3)2+dNO↑+eH2O,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可得3Cu+8HNO3═3Cu(NO3)2+2NO↑+4H2O.则a=3,b=8,c=3,d=2,e=4。
故e+2d=4+2×2=8=b.2b=2×8≠c,a+d=3+8≠e,d+e=2+4≠a。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分析】A、在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比;
B、根据单质的定义判断;
C、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解答】解:A、在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31×4):(16×10):(31×4+16×10)=31:40:71,所以A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磷和氧气符合单质的定义,所以B正确;
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要求,所以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大于磷的质量,所以D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了解方程式的读法,理解方程式的含义,明确方程式中体现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4.同学们从化学方程式CuO+H2Cu+H2O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是氧化铜和氢气,生成物是铜和水,选项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选项说法正确;
C.在该反应前后,铜元素由+2价变成0价,氢元素由0价变成+1价,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80份质量的氧化铜与2个份质量的氢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3、MnO2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P)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产生的热,KClO3在MnO2催化下放出O2,使红磷燃烧。同时Sb2S3也可与O2反应生成Sb2O3和一种气体。Sb2S3燃烧生成Sb2O3和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A.Sb2S3+8O2Sb2S3+3SO2
B.Sb2O3+9O2Sb2O3+3SO2
C.2Sb2S3+8O22Sb2O3+6SO2
D.2Sb2S3+9O22Sb2O3+6SO2
【分析】判断一个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首先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再看是否配平,最后观察反应条件是否齐全和是否多标或漏标“↑”或“↓”。
【解答】解:依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Sb2S3和O2,生成物为Sb2O3和一种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所以A中生成物错误,B中反应物有错误,即可排除A、B两选项;
C选项没有配平,D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正确。
故选:D。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会发生以下错误:写错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没有配平;未写或写错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符号(“↑”或“↓”)及位置。
6.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是( )
A.反应前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物质的分子总数
B.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C.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
【解答】解: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指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即粒子的个数,它是个整数值,当它是1时省略不写),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的过程。配平后反应前后的分子总数、物质的体积、各物质的质量并一定相等,所以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的理解,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理解.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出该化学反应的快慢
C.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之比是
27:32:102
D.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分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正确;
B.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出该化学反应的快慢,故错误;
C.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108
96
204
在此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08:96:204=27:24:51,故错误;
D.不同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
8.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
A.9:1:16
B.9:1:8
C.9:2:8
D.10:1:9
【分析】首先正确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36
4
32
在此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36:4:32=9:1:8。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3Fe+2O2Fe3O4
B.NaOH+H2SO4═Na2SO4+H2O
C.CO+CuOCu+CO2↑
D.Al+2HCl═AlCl2+H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一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CuOCu+CO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6HCl═2AlCl3+3H2↑,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双氧水制氧气:H2O2H2↑+O2↑
B.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2Fe+3CuSO4═Fe2(SO4)3+3Cu
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2NaOH+CuSO4═Cu(OH)2↓+Na2SO4
D.用食盐水生产氯气和烧碱:NaCl+H2OCl2↑+NaOH+H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选项错误。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Cl+2H2OCl2↑+2NaOH+H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1.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在密闭容器中,将6.6g
CO2与一定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变为3.8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的固体是纯净物
B.3.8g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气体减少2.2g
C.3.8g气体是CO2和O2的混合物
D.生成Na2CO3的质量为15.9g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差量关系求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然后依次进行分析。
【解答】解:设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反应的过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氧气的质量为m,则:
2CO2+2Na2O2=2Na2CO3+O2
△m
88
156
212
32
88﹣32=56
x
y
z
m
6.6g﹣3.8g=2.8g
解得:x=4.4g,y=7.8g,z=10.6g,m=1.6g
由计算结果可知,
A、反应中二氧化碳过量,Na2O2固体已反应完全,反应后的固体只有碳酸钠,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
B、将该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二氧化碳被吸收,气体减少2.2g,故B正确;
C、剩下的3.8g气体有二氧化碳2.2g,氧气1.6g,故C正确;
D、生成
Na2CO3的质量为10.6g,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找准反应前后气体的差量关系求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2.混有某种物质的碳酸钙100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放出45g二氧化碳气体,则混入的物质可能是( )
A.K2CO3
B.NaOH
C.Na2CO3
D.MgCO3
【分析】根据计算,100g碳酸钙能够与酸反应最多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现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纯碳酸钙的多,故相同质量的该杂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比碳酸钙多,故存在的物质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即含有碳酸根,但对应的化学式的式量比碳酸钙的小.
【解答】解:利用中间值法:100g碳酸钙反应后可以得到二氧化碳44克,现在中间值为45克,就只需要找到100克某物质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大于45克就可以了。
分析答案:
A.K2CO3,100克K2CO3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31.9克,小于了45克,故此选项错误。
B、NaOH,不能与盐酸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
C、Na2CO3
100克Na2CO3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41.5克,小于45克,故此选项错误。
D、MgCO3,100克MgCO3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52.4克,大于45克,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化学计算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对混合物的组成进行判断,对强化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有一定帮助.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系统病人增多,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D (填字母序号)。
A.NOX
B.CO
C.SO2
D.可吸入颗粒物
(2)气体打火机中装的是液态丁烷(C4H10),当有2个丁烷分子与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时,则至少需要 13 个氧分子参与反应。
【分析】(1)根据题目信息判断雾霾中主要组分;
(2)根据丁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所需氧气分子个数。
【解答】解:(1)雾霾主要是空气含有一些可吸入颗粒物造成的污染性天气,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这些颗粒物为直径不高于2.5μm的颗粒物,所以选择D;
故选:D。
(2)根据题目信息书写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4H10+13O28CO2+10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2分子丁烷需要13分子氧气完全反应;
故答:13。
【点评】结合题目信息,根据掌握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解决此类题目。
14.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 和 ,“△”表示 加热 .生成的气体符号为“ ↑ ”,难溶化合物的沉淀符号为“ ↓ ”.
【分析】可以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和”,“△”表示“加热”,“↑”表示无气体参与反应时生成了气体,“↓”表示在溶液或者气体中生成的沉淀.
故填:和;加热;↑;↓.
【点评】本题只有考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方面的内容.
15.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 2 C2H2+ 5 O2 4 H2O+ 2 CO2
(2) 2 Fe(OH)3+ 3 H2SO4═ 1 Fe2(SO4)3+ 3 H2O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解:(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C2H2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1,同时扩大2倍,则C2H2、O2、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5、4、2。
(2)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Fe2(SO4)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Fe(OH)3、H2SO4、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3。
故答案为:
(1)2;5;4;2;
(2)2;3;1;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16.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 21:8:29 .
【分析】首先正确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Fe3O4
168
64
232
在此反应中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68:64:232=21:8:29.
故答案为:21:8:29.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清洁燃料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2H2O ;
(2)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O2+Ca(OH)2=CaCO3↓+H2O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2H2+O22H2O;
(2)CO2+Ca(OH)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A、B、C三个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分析后认为,只有装置A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装置B、C不能,理由分别是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被收集,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 ; 酒精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2)小明将装置B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
①天平左盘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气球变大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CO3=CaCl2+H2O+CO2↑ 。
②若完全反应后,发现托盘天平并未平衡,原因可能是 瓶塞未塞紧 、 气球漏气 (写出两点即可)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有气体参与或者有易挥发物质参与的实验验证该规律时,需在密闭装置内进行。
【解答】解:(1)装置B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装置C中酒精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只是一个互溶的过程,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被收集,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酒精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只是一个互溶的过程,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①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有气泡出现,当气体生成后,密闭容器内压力增大,将气球鼓大,为实验中比较明显现象,方程式书写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答:有气泡产生,气球变大;2HCl+CaCO3=CaCl2+H2O+CO2↑
②未出现平衡原因主要是气体未被完全收集,从装置气密性考虑,一个是气球、一个是瓶塞;
故答:瓶塞未塞紧;气球漏气。
【点评】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是提高实验探究题解题能力的关键。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 9:1 ;那么,36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 4 g氢气。
【分析】根据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各物质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反应中物质计量数乘积的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6
4
36g
4g
所以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36:4=9:1;那么,36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4克氢气;18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2克氢气。
故答案为:9:1;
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各物质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反应中物质计量数乘积的比。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0.根据描述,写出符合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1)一种化肥A,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4HCO3NH3+CO2+H2O ;
(2)一种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e+O2Fe3O4 ;
(3)一种紫红色金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u+O2CuO ;
(4)一种银白色金属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白一黑两种固体 Mg+CO2MgO+C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碳酸氢铵是一种氮肥,加热时会分解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碳和水,符号表达式为:NH4HCO3NH3+CO2+H2O;故填:NH4HCO3NH3+CO2+H2O;
(2)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氧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符号表达式为:Fe+O2Fe3O4;故填:Fe+O2Fe3O4;
(3)铜是一种紫红色固体,在空气中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符号表达式为:Cu+O2CuO;故填:Cu+O2CuO;
(4)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与黑色的碳,符号表达式为:Mg+CO2MgO+C;故填:Mg+CO2MgO+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符号表达式的能力,掌握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1.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观察化学方程式可得到很多信息。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3Mg+N2Mg3N2
(读作氮化镁),写出你得到的三点信息。
(1) 点燃条件下,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
(2) 点燃条件下,每3个镁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氮化镁分子 。
(3) 每72份质量的镁和28份质量的氮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氮化镁 。
【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1)该反应可读作:点燃条件下,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2)该反应可读作: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3个镁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氮化镁分子。
(3)该反应可读作:每72份质量的镁和28份质量的氮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氮化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点燃条件下,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
(2)点燃条件下,每3个镁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氮化镁分子;
(3)每72份质量的镁和28份质量的氮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100份质量的氮化镁(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S+O2SO2能表示的意义是:
(1)微观:表示 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
(2)宏观①质的关系: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
②量的关系: 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
【分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表示,微观是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考虑;宏观是从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考虑。
【解答】解:(1)从微观方面表示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2)从质的方面表示: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从质的方面表示: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1)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2)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知道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表示。
2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略)。
(1) 2 H2S+ 3 O2═ 2 SO2+ 2 H2O
(2) 4 P+ 5 O2 2 P2O5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解:(1)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H2S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O2、S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1,同时扩大2倍,则H2S、O2、S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2.
(2)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气、五氧化二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5、2,最后调整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
故答案为:
(1)2;3;2;2;
(2)4;5;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