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一)第五章燃料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表示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2.近两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与石油相关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血液”
B.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
C.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
3.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 )
A.液化石油气
B.焦炭
C.煤气
D.甲烷
4.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5.我国北方冬季常使用煤炉取暖,而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来加热煤球使其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C.煤、石油、酒精均属于化石燃料
D.燃烧时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二氧化碳在燃烧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液化和焦化
7.石油中含有的两种主要元素是( )
A.氢和氧
B.氧和碳
C.氢和碳
D.碳和硫
8.石油中主要含有的元素是( )
A.碳、氢
B.硫、氮
C.碳、氧
D.铝、铁
9.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检验软水和硬水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根据沸点不同可进行多次分馏
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10.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 )
A.汽油
B.煤油
C.润滑油
D.植物油
11.08年2月份我市高明段及鹤山段两地水域惊现多处不明来源的油污带.其中一处长约2公里的油污带给高明自来水厂吸水点造成影响.事发后,为确保整个中心城区近2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下列处理方法不可能的是( )
A.立即停止向用户供水,直到环境部门认定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为止
B.立即用吸油毡覆盖数千平米受污江面吸附油污
C.向江中投入大理活性炭以吸附油污
D.把受污染的水全部抽干,然后集中处理
12.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用天然气做饭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天然气三种。
(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
15.石油主要含
、
元素.石油中各组份由于
不同,所以可以用
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
16.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石油和
等。
(2)人们一般不直接用石油作燃料,而是利用它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
的方式得到各种产品。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叫做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措施。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
17.2009年12月30日凌晨2时15分,陕西省渭南市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发生柴油泄漏,国家高层批示严防浮油入黄.柴油的成分主要是C15H32、C16H34、C17H36、C18H38等有机物.在处理泄漏时,主要采用铺设吸油索、吸油毡,并抛撒凝油剂等方法.除此以外,国际上还采用燃烧法处理泄漏量太大事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对人类有益,政府对这一泄漏的做法实是“浪费”人力物力.
B、纯净色拉油是纯净物,柴油是混合物;
C、柴油不易溶于水;
D、柴油当中可能含有易溶于水的硫化钠;
E、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模拟产生石油
F、被誉为“工业血液”的是石油.
(2)柴油的物理性质有:
柴油的化学性质有:
;
(3)(2分)柴油的主要成分之一C15H32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酒精也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①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②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19.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
。
②目前天然气是主要的家用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己烷烃的通式可以表示为CnH2n+2,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其中n的值为5~8。
资料2: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之比。
(1)请书写当n=5时,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的化学式
。
(2)我国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创技术,实现了中国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真正产业化。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如图,它主要分为合成气制造和合成油合成两个步骤:
①在合成气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部分氧化的方法,以天然气为原料,在8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合成气(CO和H2),利用部分氧化的方法得到的CO和H2的体积比为
。
②在合成油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费托合成的技术,将合成气在35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合成油(人工合成汽油)和水。若向密闭的容器内通入一定比例CO和H2,采用费托合成的方法,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当完全反应后,发现无CO和H2剩余,而塔内气体体积降低到原来的.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时有无合成汽油生成。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CO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可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写出减少CO2的一种方法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22.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
煤焦炭+煤焦油+煤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焦炭的一种用途是
。
(3)煤气由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4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一)第五章燃料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表示我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分析】A、根据管道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利用放出的热量取暖或煮饭等进行分析;
C、根据石油化工的产品进行分析;
D、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管道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所以管道煤气有毒,故A正确;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利用放出的热量取暖或煮饭等,故B正确;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故C正确;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煤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组成、综合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近两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与石油相关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血液”
B.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
C.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
【分析】A、根据石油的状态和美称判断.
B、根据石油的综合利用好处判断.
C、根据石油的成分和混合物的定义判断.
D、根据石油分馏的产品判断.
【解答】解;A、石油呈液态,是重要工业原料和能源,被称为“工业血液”,所以正确。
B、石油要综合利用,直接用作燃料太可惜,可裂解后加工成各种产品,所以错误。
C、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石油是由多种烃组成的,为混合物,所以正确。
D、按沸点不同,石油分馏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多种产品,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成分、物质分类、石油炼制的产品和原理及综合利用等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要熟练记忆.
3.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 )
A.液化石油气
B.焦炭
C.煤气
D.甲烷
【分析】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沸点不同,根据沸点不同将它们加热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产品;根据石油分馏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故选项正确。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焦炭是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错误。
C、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是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错误。
D、甲烷不是石油加工得到的产品,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石油分馏和煤干馏得到的产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目前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解答】解: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而非人工合成的。
A、氢气可用水来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B、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C、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知识,了解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我国北方冬季常使用煤炉取暖,而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来加热煤球使其燃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B.把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C.煤、石油、酒精均属于化石燃料
D.燃烧时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二氧化碳在燃烧
【分析】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煤炉生火,用木材引燃是为了尽快达到煤的着火点,故A说法错误;
B、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B说法正确;
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故C说法错误;
D、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CO)燃烧产生的物质,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C.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可以用于灭火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液化和焦化
【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量时会导致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液化和焦化。
【解答】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用来灭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煤的综合利用措施主要有煤的气化、液化和焦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石油中含有的两种主要元素是( )
A.氢和氧
B.氧和碳
C.氢和碳
D.碳和硫
【分析】可以根据石油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石油的元素组成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石油中主要含有的元素是( )
A.碳、氢
B.硫、氮
C.碳、氧
D.铝、铁
【分析】根据石油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氧元素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等。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主要考查了石油的元素组成方面的知识,了解石油的组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B.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检验软水和硬水
C.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根据沸点不同可进行多次分馏
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分析】A.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石油的综合利用来分析;
D.根据废水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正确;
C.石油是一种化工原理而不是化工产品,故错误;
D.工业废水排放前需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以防造成水体污染,故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0.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 )
A.汽油
B.煤油
C.润滑油
D.植物油
【分析】根据石油中含有的成分解答,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解答】解:石油中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沸点不同,根据沸点不同将它们加热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溶剂油、沥青等产品,植物油不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而是从植物的种子中提炼出来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石油分馏的产品,明确石油分馏的产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1.08年2月份我市高明段及鹤山段两地水域惊现多处不明来源的油污带.其中一处长约2公里的油污带给高明自来水厂吸水点造成影响.事发后,为确保整个中心城区近2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下列处理方法不可能的是( )
A.立即停止向用户供水,直到环境部门认定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为止
B.立即用吸油毡覆盖数千平米受污江面吸附油污
C.向江中投入大理活性炭以吸附油污
D.把受污染的水全部抽干,然后集中处理
【分析】原油泄漏的危害很多,可从不同方向考虑进行作答,如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此题为开放性题,保证论据与论点相符即可.
【解答】解:A、油污带给自来水厂吸水点造成了影响,应停止向用户供水,直到饮用水源没有受到污染为止,故A正确;
B、用吸油毡覆可以吸附油污,从而减轻油污对水的危害,故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吸附净化处理的水安全无毒,故C正确;
D、把受污染的水全部抽干,本身就为水源的处理带来相当大的麻烦,并不切实际,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油泄漏对水源的危害及处理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所给答案结合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回答.
12.2010年4月20,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分析】A、物质的可燃性是化学知识;
B、根据公式P=ρgh分析;
C、漏油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海域;
D、从石油对社会的作用考虑。
【解答】解:
A、石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钻井平台下沉后,离水面的深度变大,由P=ρgh得,压强将增大。故B错误;
C、漏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故C正确;
D、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但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所以是不能禁止开采海底石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石油对社会的作用,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用天然气做饭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隔离可燃物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回答火焰熄灭的原因;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石油;隔离可燃物;C2H5OH+3O22CO2+3H2O。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石燃料,方程式书写方法。
1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气三种。
(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CH4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三种。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2CO2、CH4+2O2CO2+2H2O,则相同分子数目的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甲烷消耗的氧气多,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CH4。
故答案为:
(1)石油;
(2)CH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石油主要含 碳 、 氢 元素.石油中各组份由于 沸点 不同,所以可以用 分馏 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
【分析】石油被称为“工业上的血液”,根据石油的组成成分、石油分馏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可以用的分馏的方法将各成分分离出来,利用的是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不同产品.
故答案为:碳;氢;沸点;分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石油的组成成分、石油分馏的原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6.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等。
(2)人们一般不直接用石油作燃料,而是利用它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 分馏 的方式得到各种产品。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叫做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措施。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2CO2+3H2O 。
【分析】(1)根据三大化石燃料解答;
(2)根据石油的炼制方法解答即可;
(3)根据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解答】解: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利用石油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分馏的方式得到各种产品;
(3)乙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1)天然气;(2)分馏;(3)C2H5OH+3O22CO2+3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2009年12月30日凌晨2时15分,陕西省渭南市中石油一条输油管道发生柴油泄漏,国家高层批示严防浮油入黄.柴油的成分主要是C15H32、C16H34、C17H36、C18H38等有机物.在处理泄漏时,主要采用铺设吸油索、吸油毡,并抛撒凝油剂等方法.除此以外,国际上还采用燃烧法处理泄漏量太大事故.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F ;
A、石油对人类有益,政府对这一泄漏的做法实是“浪费”人力物力.
B、纯净色拉油是纯净物,柴油是混合物;
C、柴油不易溶于水;
D、柴油当中可能含有易溶于水的硫化钠;
E、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模拟产生石油
F、被誉为“工业血液”的是石油.
(2)柴油的物理性质有: 密度比水小 柴油的化学性质有: 可燃性 ;
(3)(2分)柴油的主要成分之一C15H32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15H32+23O215CO2+16H2O .
【分析】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我们应了解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组成它的成分.
【解答】解:(1)石油的泄漏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一定要及时处理;色拉油和柴油都是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柴油不易溶于水;柴油不易溶于水,故不可能含有易溶于水的物质;石油是地球千百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实验室中不能演示;石油不仅是重要的化石燃料,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所以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故说法正确的是:CF
(2)柴油能漂浮在水面上,并可以燃烧,故柴油的密度比水小,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密度比水小
可燃性
(3)柴油燃烧的化学式为:C15H32+23O215CO2+16H2O
【点评】本题考查石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柴油的燃烧化学式.加深学生对石油的认识.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
(2)酒精也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2CO2+3H2O 。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
(4)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①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与氧气隔绝 。
②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
【分析】(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酒精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4)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故填:天然气。
(2)酒精也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
故填:C2H5OH+3O22CO2+3H2O。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2CO2+6H2C2H4+4H2O。
(4)①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与氧气隔绝。
故填:与氧气隔绝。
②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填: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 石油 。
②目前天然气是主要的家用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①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故填:石油;CH4+2O2CO2+2H2O。
【点评】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因此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综合利用化石燃料有利于减少酸雨的产生。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己烷烃的通式可以表示为CnH2n+2,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其中n的值为5~8。
资料2:已知在密闭容器中,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分子数之比。
(1)请书写当n=5时,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的化学式 C5H12 。
(2)我国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创技术,实现了中国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真正产业化。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如图,它主要分为合成气制造和合成油合成两个步骤:
①在合成气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部分氧化的方法,以天然气为原料,在8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合成气(CO和H2),利用部分氧化的方法得到的CO和H2的体积比为 1:2 。
②在合成油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费托合成的技术,将合成气在35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合成油(人工合成汽油)和水。若向密闭的容器内通入一定比例CO和H2,采用费托合成的方法,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当完全反应后,发现无CO和H2剩余,而塔内气体体积降低到原来的.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时有无合成汽油生成。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2)根据题中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根据其意义解答。
【解答】解:(1)根据烷烃的通式可以表示为CnH2n+2,写当n=5时,人工合成汽油中含有烷烃的化学式C5H12。
(2)①以天然气为原料,在8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合成气(CO和H2),反应方程式为2CH4+O22CO+4H2,得到的CO和H2的体积比为2:4=1:2;
②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O+(2n+1)H2=CnH2n+2+nH2O
由于塔内气体体积降低到原来的,即(1+n)(n+2n+1)
解得n=3,n的值不属于5~8范围,说明这时没有合成汽油生成。
答:这时没有合成汽油生成。
故答案为:(1)C5H12;(2)①1:2;②这时没有合成汽油生成。
【点评】本题涉及信息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应用,难度较大。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 天然气 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CO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可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 ,写出减少CO2的一种方法 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来分析;
(2)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学式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产物。
【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故填:天然气;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3)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以采取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故填:温室效应(或全球气候变暖);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4)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因为二氧化碳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那么生成物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也应该是1:2,甲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1:1,乙醇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2:1,乙酸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1:1,甲酸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所以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时,这种产物可能是甲酸;故填: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22.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
煤焦炭+煤焦油+煤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焦炭的一种用途是 用于炼铁 。
(3)煤气由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COCH4+H2O 。
【分析】(1)根据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2)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于炼铁;
(3)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CH4+H2O。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
(2)用于炼铁;
(3)3H2+COCH4+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