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24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5 11:5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
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 儋州市),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作品]文集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作者简介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朱竹”别具一格




作者简介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写景(陈迹)
抒情(感悟)
怀古(人事)
解题
字词正音
垒(lěi) 公瑾(jǐn)
羽扇纶(guān)巾 樯橹(qiáng lǔ)
早生华(huā)发 还酹(huán lèi)
  全词上下两片。上片侧重描眼前景,下片侧重写心中人。请认真阅读解答:
1.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你打算给这个意境图命一个怎样的名?
大江:浩荡
赤壁:险要
乱石:险峭
波涛:汹涌
浪花:如雪
壮美
赤壁江山图
整体感知
3.下片写的心中人是谁?这个人有哪些形象特点?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他的特征吗?仿照上片的命名方式给这幅人物图命名。
赤壁豪杰图
外貌出众
从容潇洒
春风得意
功业早成
儒雅
(周瑜)
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
上片着力
描绘赤壁
雄奇之景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简要概括全词思路,并指出那一句起到了过渡作用
整体感知
下片写周瑜
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文本研读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2)词的开篇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为写“千古风流人物”提供背景
(3)笼罩全篇
  特点:宏伟、 壮阔、气势磅礴。境界开阔,气象恢宏。
  作用:①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
  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③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哪些手法?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形)
(声)
(色)
1.多角度写景
2.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穿、拍、卷
3.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
手法: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承上 如画江山——赤壁之景(写景)
   
启下 英雄豪杰——周瑜(咏史)
怀古伤今——?(抒情)
  这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 ”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上 阕】
(写景)
大江东去
(壮美)
赤壁故垒
(古老)
乱石
惊涛

战地风光
险峻
(慨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过渡
“小乔初嫁”句写婚姻,更显年少英俊、奋发有为。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神态,显其韬略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泰然自若。
“羽扇纶巾”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容不迫、风流倜傥。
4.下阕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的?
5.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
(1)以美人衬托英雄。
(2)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
  这一句是倒装句,“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最终发出 “人生如梦 ”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6.“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
7.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8.聚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思考:词人借周瑜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痛。
  周瑜风流倜傥,又有雄才大略,建立了盖世奇功,而苏轼的人生理想就是能建功立业,一展宏图,所以在写景、咏史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然而,追慕周瑜的英雄业绩也引发了自己的感伤。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贬谪黄州,功业无成,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怎能不感慨万分?
2.表达了作者超越无奈现实的彻悟,走出心灵困境的旷达。
  苏轼游赤壁而思周瑜,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壮志难酬之痛折磨着苏轼的心。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面对无奈的现实,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他要在对历史与人生的沉思中使自己从心灵困境中突围而出。
  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与《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江东去,岁月无情,淘空一切,无数英雄都如滚滚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一切如梦一般,甚至像周瑜这样建立了赫赫功业的英雄都无法摆脱宇宙自然的淘洗。那么我这样一个贬谪之人,又何必对自己的遭遇耿耿于怀,何必可笑地为“功名”二字烦恼而“早生华发”呢?既然功成名就如过眼云烟,又何必强求呢?
  自然永恒而生命有限,何不寄情于明月清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心灵上的宁静,于是“一尊还酹江月”。

9.作者从下面几个角度与自己比较:
周瑜      苏轼
年龄:
生活:
外貌:
职位:
际遇:
47岁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24岁
仕途坎坷
(公瑾)
小乔初嫁
赤壁之战
伤己: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现实
感慨:
怀古
怀人
【下 阕】
本词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
意境壮美
感情豪迈
高远清新
1.描绘壮阔景物
2.刻画英雄人物
3.抒发壮志豪情
小试牛刀
1.下列向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 B.乍暖还寒时候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2.下列斜体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垒西边 B.己而遂晴,故作此
C.故国神游 D.故人西辞黄鹤楼
3.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间的一项是( )
例句:尚能饭否
A.商人重利轻别离 B.樯橹灰飞烟灭
C.鼓瑟吹笙 D.赢得仓皇北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