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积累文化常识。
2.把握怀古诗用典的手法,以及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3.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词作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其词气势雄健、意境深远、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的风格。
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他的爱国词作情辞慷慨,爱憎分明,艺术感染力很强。他还以多彩的画笔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描绘农村风光,赞美壮丽山河。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
背景介绍
写于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时年66岁。两年后去世。
当时韩侂胄执政,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立一场伐金大功。他想借用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1204年,辛弃疾被起用担任镇江知府。辛弃疾支持北伐,但认为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然而韩侂胄不仅不接受,反而对他产生疑忌,辛弃疾被调离镇江,后来北伐失败。辛弃疾满怀悲愤写下了《永遇乐》词。
怀古诗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题目解说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层次结构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作者登亭都看到了什么景?想到了什么人?
文本研究
景: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孙权、刘裕
上片
孙权和刘裕有什么共同点?
文本研究
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首都,击退北方来犯的曹操;
刘裕:出身寻常人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率兵强马壮的军队,驰骋中原,何等豪迈。
共同点:1、都在京口起步;2、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感情的词或句子,并说说作者对他们充满了什么感情?
文本研究
英雄、觅、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和向往之情。
同样都是当权者,南宋小朝廷政绩如何?
文本研究
偏安一隅,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落胡尘里,遥望南师又一年”,而南宋统治者却饮酒作乐,天天歌舞,夜夜管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对于当权者的讽刺跃然纸上。
下片用了哪些典故?
文本研究
封狼居胥
佛狸祠
廉颇老矣
下片
作者借用这些典故分别要表达什么?有何意图?
文本研究
封狼居胥:告诫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不然也会落得跟宋文帝刘义隆一样下场。体现作者正确的抗金思想。
佛狸祠:小民无知,不知道当年的历史,看到神就拜求祝福,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就连43年前悲惨的景象也忘了。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的隐忧:江北各地沦陷已久,要尽快谋求恢复,不然百姓可能会安于异族统治,忘了自己是宋的子民。
文本研究
廉颇老矣:自己虽年迈,但依然能够为收复中原失地而效力,只可惜,自己的处境,犹如当年的廉颇,空有满腔豪情却无人真正赏识,英雄无用武之地!
他的悲愤是那个时代的悲愤:前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徒留“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在作本词后两年后,临终时连呼数声“杀贼,杀贼!”才含恨而死。
刘义隆这个典故中“赢得仓皇北顾”可否改成“落得”?
文本研究
不能,刘义隆费尽心力,大动干戈,兴师北伐,却只“赢得”一败涂地,仓皇逃窜,作者借用词典,表达了对韩侂胄草率出兵的警醒和讽刺。改成“落得”而字就少了这层讽刺的意味了。
本词为暮年英雄的叹息,仔细阅读本词,思考作者都发出了哪些叹息?
文本研究
一叹世无英雄
二叹当权者无能
三叹怀才不遇
四叹老大无成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中心思想
1、用典。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不仅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由于这首词用典恰切,感慨深邃,“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艺术特色
2、对比。
以古代英雄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被免职后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艺术特色
当堂检测
1.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答案】D
【解析】封:册封
当堂检测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战败的耻辱。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当堂检测
【答案】
(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当堂检测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诗人。与苏轼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当堂检测
【答案】B
【解析】A项,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诗人;C项,认为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D项,认为辛弃疾也会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是正确的,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4.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示希望能为朝廷效力)
当堂检测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用典作用的能力。用典作用:使立论有根据;委婉表意;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其中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B项,“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应是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