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论语》十二章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可以兴,可以观 兴:激发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晓,明白
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天下归仁焉 B.质胜文则野 故木受绳则直
C.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能容于远近 D.人而不仁 死而后已
3.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机敏 ②慎:谨慎
B.质胜文则野 ①文:华美、文采 ②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
D.迩之事父 ①迩:近 ②事:侍奉
4.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回虽不敏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见贤思齐焉
③可以群
④远之事君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择善而从之
⑦草菅人命
A.①⑤/②③⑦/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⑥/②⑤/③④/⑦
D.①④⑤/②/③/⑥⑦
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C.小人,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中就是后一种用法。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韩信、周勃等人都曾被封这一爵位。
B.公,对人的敬称。秦末刘邦起兵于沛,大家称他为沛公。
C.高帝,为“高皇帝”简称,是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谥号是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D.崩,是古代对帝王和王后的去世的称呼;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仔细分析敌方情况,献计刘邦,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趁秦军防备懈怠之时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峣关下的秦军,破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张良淡泊名利。在高帝封赏有功之臣,想把齐地的三万户封赏给张良时,他婉言谢绝了重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②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5).当高帝给张良三万户封赏时,张良为什么婉言谢绝?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敏:勤勉。
2.答案:B
解析:A.焉:代词,代指自己/语气助词,用于句末。B.则: 连词,表承接,就。C.于:介词,在……方面/介词,表被动。D.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
3.答案:D
解析:A.①敏:勤勉。B.②野:粗野、鄙俗。C.①喻:知 晓,明白。
4.答案:B
解析:《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
5.答案:C
解析:①自省:古今同义,自我反思、反省。②终身:古今同义,一生,一辈子。③不敏:古今同义,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④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⑤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答案:C
解析:①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②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齐。③群:名词用作动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变得合群。④事:名词用作动词,为……做事,侍奉。
⑤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⑥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建议。⑦草: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小草。
7.答案:B
解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五部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四书”。
8.答案:C
解析:C项,从这个层面来说,应该“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9.答案:(1).C;(2).A;(3).B;
(4).①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军。
②在军帐之中筹划谋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吧。
(5).①张良有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以及对高帝的无限忠诚。②张良与韩信同样是具有功勋的大人物。韩信自立为王,给高帝以威胁和压力,张良洞察秋毫,故婉言谢绝。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与上会留”意为与陛下在留县相会,语意完整。“此天以臣授陛下”意为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其中“此”指代“与上会留”,故应在“此”前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陛下用臣计”意为陛下采用我的计策,“臣计”是“用”的宾语。“幸而时中”意为幸而时常料中,语意完整,故应在“臣计”后断开。故选C。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比‘伯’低一等”错,五等爵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侯”比“伯”高一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张良并没有“亲身利诱”。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且:暂且。具:准备。益:形容词,多。②运筹策:筹划谋略。决:决定。功:功劳。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古代君臣关系的特点来思考,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役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依礼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祖父、父亲做过韩国五代相国。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用两万士兵去袭击峣关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容易用利益去动摇(他的)心志。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军。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秦军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要接受提议。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沛公于是率兵袭击秦军,并大败秦军。于是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向沛公投降。
汉王元年正月,沛公派人(向项王)请求得到汉中的封地。项王就答应了。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显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回去。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项王因此没有了向西忧虑汉王之心,而发兵向北去攻打齐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地区作为封赏,(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嫌隙;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可以马上任用。而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舍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军就可以攻破了。”最终击败楚军的,正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作战,经常作为出谋划策的大臣,时常跟从在汉王身边。汉王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的印信。汉王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军帐之中筹划谋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陛下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情愿受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去世,八年以后张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