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屈原列传——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屈原列传——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5 14: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屈原列传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属(s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
B.餔(pǔ)其糟 蝉蜕(tuì) 滋垢(ɡòu) 浊(zhuó)秽
C.啜(chuò)其醨 皭(jiào)然 既绌(chù) 温蠖(hù)
D.被(pī)发 憔(qiáo)悴 濯淖(nào) 罹(lí)难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
②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纳”,接纳
③被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
④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⑤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通“嘱”,嘱托
⑥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继承
⑦娴于辞令 娴:熟练,熟悉
⑧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 适:到某地去
A.①②③⑥⑧ B.②③⑥⑦⑧
C.②③⑤⑦⑧ D.②③④⑥⑦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邪曲之害公也 遂取楚之汉中地
D.外欺于张仪 大破楚师于丹、淅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B.齐与楚从亲
C.厚币委质事楚 D.其文约,其辞微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蝉蜕于浊秽
②复释去张仪
③厚币委质事楚
④时秦昭王与楚婚
⑤举贤以自佐
⑥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⑧身客死于秦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D.①③⑧/④⑥/②/⑤⑦
6.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②兵挫地削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④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⑤为天下笑
⑥竟为秦所灭
⑦是以见放
⑧战于蓝田
A.①③⑥⑦ B.③④⑤⑦
C.②④⑥⑧ D.②⑤⑥⑦
7.下列对《屈原列传》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的《离骚》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石级引路,蜿蜒而上,先见一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四字,不由让人想起《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之句。这是激愤昂扬的《太史公自序》里最轻松的笔墨。遥想当年,受腐刑之辱的司马迁蓬头垢面,在长安禁苑的更漏声里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的眼前会不会跳动着一个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怡然自得的少年?大概会吧。造祠者聪明,自有他的构想,以“河山之阳”牌坊始,至岗顶祠院后面的司马迁的墓终,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走在陡峭的司马坡上,你会想起司马迁少时耕牧故里,然后随父宦游长安,继而伴驾巡幸四海,后又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发愤著述十三载,终成《史记》的伟大而惨烈的一生。
顺着石阶走向岗巅,每一步都无比沉重。到题着“太史祠”的祠门,进祠院,便见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太史祠规模不大,东_______黄河,西_______梁山,北_______芝水,南_______魏长城。寝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殿内有司马迁坐像,方脸长髯,两眉及鬃,现出刚直不阿、抱负脱俗的气概。立于像前,不禁肃然起敬。祠堂后边,便是司马迁墓。墓冢不大,却长着五棵巨形古柏,虬枝苍干,互相交缠,状若蟠龙,自成一派气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设问 比喻 引用 B.设问 比喻 引用
C.反问 借代 排比 D.反问 借代 排比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带 靠 临 邻 B.临 枕 带 接
C.瞰 枕 接 带 D.带 接 靠 邻
(3).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一句。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选自《史记·季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族,一般为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剃去头发,钳是用铁圈束颈。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代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意为“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陷入困境。汝阴侯滕公与朱家谈论季布时,认为季布是贤者。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让他穿褐衣,并用广柳车把他送到周家。周家把他买下来,将之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藏,终被赦免。汉高祖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季布四处躲藏。后来,汝阴侯滕公按朱家所说的奏明皇上,皇上赦免了季布。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生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生的不断宣扬,季布的名声得以流传得更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5).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①“穷”应解释为“困窘”;④“害”应解释为“嫉妒”;⑤“属”不是通假字,应解释为“缀辑,撰写”。
3.答案:B
解析:B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表示被动,译为“被”;第二个“于”是介词,引进动作的地点,译为“在”。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指”:同“旨”,意旨。B项,“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C项,“质”:同“贽”,见面礼。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用法的能力。①“蝉”,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②“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③“币”,名词作状语,拿着礼物;④“婚”,名词作动词,联姻,通婚;⑤“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⑥“和”,名词作动词,求和;⑦“忠”,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忠臣;⑧“客”,名词作状语,像客人一样。故选D。
6.答案:D
解析:①是判断句,③④不是特殊句式,⑧是状语后置句。
7.答案:B
8.答案:(1).B;(2).B
(3).①“曲曲折折”“坎坎坷坷”运用叠词,既强化了石径路之曲折、司马迁一生之坎坷,又具有韵律之美;②把眼前曲折的石径路和司马迁曲折的一生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形象,语言生动。
解析:(1).“他的眼前会不会跳动着一个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怡然自得的少年?大概会吧”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状若蟠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反问、借代、排比的修辞手法。
(2).填入动词要结合具体语境。这句话介绍太史祠的方位,第二空用“枕”可以突出梁山之高,比“靠”“接”形象生动;黄河气势雄壮,芝水气势相对较小,故第一空用“临”、第三空用“带”可以准确表现出两者的区别。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3).赏析语言可从修辞手法、炼字、句式等多个方面考虑。句中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是叠词,叠词的作用一是强化语意,二是使语言具有韵律之美。同时,“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是抽象的,而“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是形象的,“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化抽象为形象,语言生动。
9.答案:(1).C;(2).A;(3).B
(4).①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是他的职责而已。
②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生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
(5).①季布为项羽尽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②刘邦赦免季布,可以向天下显示他胸怀宽广。③逼迫季布,会令季布为敌国所用。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陷于因境。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下令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说:“汉王朝悬赏捉拿您非常紧急,很快就要追踪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您想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圈束住他的脖子,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棺材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将他安置在田地里耕作。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拜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追捕他这么急迫?”滕公说:“季布多次替项羽把皇上逼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把他抓到。”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是他的职责而已。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汉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嫉恨壮士而去帮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之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等到有了机会,滕公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感谢皇上的赦免之恩,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楚地有个人叫曹丘生,他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用金钱巴结权贵。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权贵,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生回家,想要窦长君写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生坚持请窦长君写了信,于是拿着信走了。曹丘生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生到来。曹丘生到了,马上向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的一句诺言’,您凭什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也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我周游天下,到处宣扬您的大名,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生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大,就是曹丘生替他宣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