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年级(必修四)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7《声声慢》
难点名称 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意象”的丰富内涵,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因为此词的意象的复杂,词人情感的变化,学生较难理解。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导入,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音乐导入:
播放配乐《秋日私语》)
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情感世界。走进《声声慢》 ,体悟一代词宗的愁情。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整体感知
自读词作,思考这首词的词眼什么?
“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把这个字拆分来看的话,一个“秋”,一个“心”,即心上之秋。那么心上之秋是怎样牵扯作者的愁思的呢?
三、赏意象?品愁情?
?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哪些意象触动了词人的愁思。?
明确:酒、晚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每一个意象的内涵,并努力找出学过的诗句来说明。
a、淡酒???
提问: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
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只能是举杯浇愁,愁更愁呀!自古以来借酒写愁的句子就很多,能举出几句吗?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结论:酒--“愁”
b、晚风??? ?
??提问:这里的风是什么季节的风?
秋风——渲染愁情
c、过雁???? ?
提问: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
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
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
回忆以前学过的作品出现雁的诗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雁——“离愁”
d、黄花
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看到黄花,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
回忆出词人以前作品中出现黄花的诗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相关的诗词曲赋。
e、梧桐细雨
提问: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淅淅沥沥的秋雨,不仅仅滴在耳边,更滴在心头。
关于梧桐、细雨的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细雨---哀伤、愁丝
(难点巩固) 四、课堂练习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离愁别绪,别后思念;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
小结 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可以说作者在情景交融当中取得了一重未了一重添,一愁更比一愁重的效果。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播放配乐:织女心丝)齐声诵读,沉浸到这凄美绝然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