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3声声慢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5 16: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一
教材版本
课题名称
声声慢 李清照
难点名称
意象的丰富内涵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虽然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但是让学生展开联想,体会李清照词的意象妙处较难。象征意义了解的太少,不熟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难在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让太平盛世的幸福少年体会晚年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魂是难的。
难点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品读语言,探究相关意象的内涵,掌握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间接抒情(淡酒 晚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鉴赏主要意象(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找出词中的六个主要意象:淡酒 晚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2.学生分组探讨指定的一个意象,思考这些意象是怎样表现愁情的?
3.学生组长收集整理本组意见,做总结汇报:
淡酒:(1)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2)含义:是“愁”的象征
晚风:(1)渲染愁情,环境的寒衬托内心的冷,写出词人独居生活的凄惨;
(2)含义:秋风渲染愁情。
过雁:(1)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悲痛和对丈夫的悼念。
(2)含义:“雁”有离愁的象征
黄花:(1)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2)含义::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1)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2)含义: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细雨:(1)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
(2)含义: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4.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营造凄婉 愁苦哀怨的气氛,传递出孤寂愁苦绝望的心情。
为何生愁(幻灯片)
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幻灯片)
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
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幻灯片)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小结
最后,让我们齐唱《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