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测量温度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能说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能选择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热。
2.能根据生活经验对感觉器官感知水的冷和热做出假设。
3.能运用感觉器官感知水温,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4.能利用表格记录和整理水温数据。
5.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形成科学的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完成测量水温的任务。
2.能坚持定期测量和记录体温,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明温度计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热水(冒着热气)。
2.提问:用什么方法知道这杯水的温度是否适合饮用呢?
3.引导:看来多数同学是用手摸的方法来感知水的温度。还有其他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判断水的温度”。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感知水的冷与热。
(1)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提问:手指能准确感知冷和热吗?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
(预设:学生大多会根据生活经验猜想手感知温度比较准确,但也会有个别学生认为不准确。)
(2)讲解实验,掌握方法。
引导:看来手指测量温度是否准确,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①分别向三只贴有标签的烧杯中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
②将两个食指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感知水的冷和热。
③5秒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杯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水温的感觉
注意事项:要先用手背触摸一下热水的杯壁,避免烫伤。
(3)对比实验,获取事实。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
(4)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讨论: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手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交流:指定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体对冷热的感知程度不同,常常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说明入体对冷热的感觉是不准确的,也说明物体的冷热是相对的
2.测量水的温度。
(1)认识温度和温度计。
引导: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测量温度的工具叫温度计。请大家观察温度计,看看它的外观是什么样的?它上面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它的最大和最小量程是多少?如果用手捂住下端的玻璃泡,你能发现什么?
①学生观察温度计,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
中。
②汇报观察结果。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①提问:我们如何用温度计来准确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呢?
②教师讲解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A.测量前,温度计要静置在空气中3分钟左右,待液柱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B.测量时,要把玻璃泡完全浸入烧杯内的水中,不要碰到烧杯底或壁。
C.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
计玻璃泡要留在水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D.记数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3)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将观测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测量水温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进行实时评价。)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仲
1.提出问题:测量水温用的是酒精温度计,测量人体的温度用什么温度计呢?
2.掌握方法:播放体温温度计、体温枪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获取水银温度计和体温枪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观测记录:测量自己周内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的体温,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顶中。
4.汇报交流:学生交流一周的测量结果,教师采用图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变化规律,交流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