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上2.4《自然灾害》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襄阳)2021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防灾减灾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B.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C.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回家收拾贵重物品逃生
D.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故A正确。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故B正确。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建筑物,而不能回家收拾东西,故C错误。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2.(2021·黄石)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下列气象灾害中,黄石市夏季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旱涝 D.沙尘暴
【答案】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黄石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夏季最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旱涝,夏季时不用担心寒潮的影响,台风对黄石的影响小,沙尘暴几乎不会影响黄石,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3.(2021·绥化)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泥石流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以上四种灾害中,寒潮、洪涝和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4.(2021八下·临漳期中)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设了( )
A.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沿海生态林工程 D.黄河防护林工程
【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头近,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立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以阻挡日益严重的风沙危害,该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故答案为:B。
【点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5.(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究其成因,错误的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B.西南山区广大,多陡坡
C.降水丰富,常有暴雨 D.深受台风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处,地震多发,地形崎岖、山区面积广,多陡坡,加上降水丰富且多暴雨,使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离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各种地貌单元当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还有地面沉降、冰崩、雪崩等。四川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
6.(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来临,顺山坡往下跑 B.寒潮来临,衣着注意防寒保暖
C.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D.台风来临,站在广告牌下躲避
【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A叙述错误。当寒潮来临时,我们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故B叙述正确。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死伤的危险,应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故C叙述错误。台风来临时,应远离广告牌,以免被砸伤,故D叙述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旁侧山坡跑去,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 地震时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
(3)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
7.(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地震—台风—雷暴 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 D.寒潮—暴雪—大气能见度降低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种类很多,许多灾害之间往往有着关联性,如地震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海啸告示,台风会引发暴雨,暴雨又会引发山洪等,但地震不会引发台风,干旱也不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暴雨与海啸无关,寒潮会引发暴雪,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故答案为:D。
【点评】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的过程,灾害特点是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冬天影响范围大,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不易影响到。另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受到阴山、秦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减,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很少受寒潮影响。
8.(2021八上·枣阳期末)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与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风灾害
B.河南省——干旱灾害
C.西藏自治区——洪涝灾害
D.海南省——寒潮灾害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各省区自然灾害的说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不受台风的影响,故A错误。河南省主要位于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导致降水不均匀,容易出现春旱天气,故B正确。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受洪涝灾害影响小,故C错误。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受寒潮影响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9.(2021八上·南丹期末)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 台风、洪涝 B.火山、地震
C.雾霾、沙尘暴 D.滑坡、泥石流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因为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落差大,降水量大时,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021·湘潭) 2021年3月,受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北和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这是近10年中国遭遇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省区受沙尘天气影响最小的是( )
A.甘肃 B.山西 C.河北 D.海南
11.下列关于沙尘天气产生的原因,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垦荒 ④建设人工草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0.D
11.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沙尘暴沙源主要是中亚和新疆,以及甘肃和内蒙古、蒙古的广大沙漠地区。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强沙尘暴也可影响到南方;面对日益频繁的沙尘暴,我们应采取的措施:围绕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措施展开。
10.根据题意可知, 我国西北和北方部分地区容易出现沙尘暴。 四省区中,海南位于南方地区, 受沙尘天气影响最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再加上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发生沙尘天气。建设人工草场可以减少沙尘天气的发生。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2021·龙东)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天气出海捕鱼
B.发生泥石流,顺着山坡向下跑
C.沙尘暴天气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D.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台风天气不宜出海捕鱼,A项错误;发生泥石流时,应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跑,B项错误;沙尘暴天气时应尽量待在室内,C项错误;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可以躲在小开间的墙角,D项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震发生时,位于底层的人可以尽快离开室内,躲到广场等开阔的地带,位于高层的人不要使用电梯逃生,可以躲到卫生间的角落里,卫生间通常管道交错,坍塌时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安全的三角形角落。
(2021八下·灵石期中) 2021年3月15日,据中国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最新卫星监测显示,内蒙古、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沙尘天气。读“我国各月沙尘发生次数表”及“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次数(次) 0.4 1.2 3.4 4.5 3.1 0.1 0.1 0.1 0 0.3 0.6 0.4
13.沙尘暴多发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沙尘暴影响的区域主要有( )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15.下列不是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是( )
A.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B.多大风
C.土质疏松 D.植树造林
【答案】13.A
14.C
15.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1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主要集中出现在3-5月,4月发生发生次数做多,为4.5次,3-5月为春季,故答案为:A。
14.从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中可以看出沙尘暴影响的区域主要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故答案为:C。
15.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春季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土质较为疏松,同时多大风天气,带动地表的沙土,形成沙尘天气,而植树造林是利于改善沙尘天气出现的重要措施,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昌乐模拟)寒潮指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l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的天气。读“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和影响中国的寒潮年等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年等频次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东向西递减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7.成都与南京纬度相近,但成都受寒潮影响次数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16.A
17.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考查我国气温的分布问题,寒潮是冬季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大,农业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南方地区,由于远离风源地,受到的影响较小。
16.寒潮发源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受纬度因素和山脉的阻挡,我国寒潮影响的年等频次从北向南递减。故答案为:A。
17.成都与南京纬度相近,成都受寒潮影响次数较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故答案为:C。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遭受地质灾的地区,常常会出现“醉林”现象,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推测导致图片中“醉林”现象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火山爆发 B.滑坡 C.水土流失 D.地震
19.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答案】18.B
19.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是由于山势陡峭,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东部的低山等地。
18.图中发生“醉林” 现象的地点有大量堆积物,边缘坡度较陡,判断是坡体岩层沿坡面下滑堆积形成。因此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滑坡,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9.由图可知,形成醉林需要大量松散堆积物,且有林木生长,因此醉林区域降水量丰富,且地势有起伏或地势崎岖,选项中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云贵高原,D正确。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降水较少,A、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起伏小,C错误。故答案为:D。
2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广东省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
A. 沙尘暴 B.霜冻 C.寒潮 D.台风与洪涝
【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与洪涝。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2021九上·郓城期末)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季风气候条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旱涝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国家之一,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及持续积累给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阅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②旱涝灾害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
③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涝北旱”
④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旱北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关于图中A、B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是造成A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
B.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B地区春季缺水
C.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预防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
D.梅雨是我国的特殊性天气之一,主要发生在我国的A地区
【答案】21.A
22.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1.由图可知,旱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①正确。由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而夏季风进退不及时,易造成旱涝灾害,②正确。夏季风强时,雨带推进快,在南方停留时间短,北方停留时间长,易造成“南旱北涝”,③错误。夏季风弱时,雨带推进慢,在南方停留时间长,北方停留时间短,易造成“南涝北旱”,④错误。故答案为:A。
22.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属于自然原因,A说法错误。B位于华北地区,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春旱问题,B说法正确。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C说法正确。梅雨主要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3.(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24.(2019八上·闽清期中)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和“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一个干旱出现频次>30的主要地形区: ;列举一个洪涝多发的主要地形区: 。
(2)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干旱和洪涝灾害均集中在 (东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受 (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 (大/小)。
(3)除气候因素外,右图中A地区洪涝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请你为A地区的洪涝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至少一条)
(4)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洪水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答案】(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东部;夏;大
(3)河道弯曲;对河道裁弯取直
(4)滑坡、泥石流等。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干旱频次大于30次以上的主要地形区有华北平原;洪涝多发区的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2)从空间上看,我国的干旱与洪涝灾害均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3)除气候因素以外,A是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除气候因素以外,还有河道弯曲等;要解决该地区的洪涝灾害,要对河道裁弯取直。(4)洪涝灾害还会导致一些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点评】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受气候的影响,我国也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
25.(2018八上·鄂托克期中)读我国气象灾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 路径,B为 路径。
(2)地震属于地质灾害,2017年12月19日在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发生了4.4级地震,沈阳有明显震感,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下列自救错误的是(_______)
A.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C.楼道内,远离窗户,坐电梯迅速离开
D.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
【答案】(1)寒潮;台风
(2)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寒潮路径,B为台风路径。
(2)当地震来临时,“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这些做法都是正确的,当发生地震时不能坐电梯,故选C。
【点评】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
26.(2020八上·阆中月考)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图1)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图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 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
【答案】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远离危险源);临近居民区;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防灾避险地”一般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能容纳较多灾民,病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 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可以远离危险源,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临近居民区,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故答案为: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远离危险源);临近居民区;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点评】本题考查 “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 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 / 1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上2.4《自然灾害》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襄阳)2021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防灾减灾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B.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
C.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回家收拾贵重物品逃生
D.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
2.(2021·黄石)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下列气象灾害中,黄石市夏季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旱涝 D.沙尘暴
3.(2021·绥化)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泥石流
4.(2021八下·临漳期中)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设了( )
A.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沿海生态林工程 D.黄河防护林工程
5.(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究其成因,错误的是(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B.西南山区广大,多陡坡
C.降水丰富,常有暴雨 D.深受台风影响
6.(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来临,顺山坡往下跑 B.寒潮来临,衣着注意防寒保暖
C.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D.台风来临,站在广告牌下躲避
7.(2021八上·马鞍山期末)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
A.地震—台风—雷暴 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 D.寒潮—暴雪—大气能见度降低
8.(2021八上·枣阳期末)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与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台风灾害
B.河南省——干旱灾害
C.西藏自治区——洪涝灾害
D.海南省——寒潮灾害
9.(2021八上·南丹期末)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 台风、洪涝 B.火山、地震
C.雾霾、沙尘暴 D.滑坡、泥石流
(2021·湘潭) 2021年3月,受冷空气影响,我国西北和北方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这是近10年中国遭遇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省区受沙尘天气影响最小的是( )
A.甘肃 B.山西 C.河北 D.海南
11.下列关于沙尘天气产生的原因,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垦荒 ④建设人工草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1·龙东)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天气出海捕鱼
B.发生泥石流,顺着山坡向下跑
C.沙尘暴天气进行户外体育活动
D.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2021八下·灵石期中) 2021年3月15日,据中国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最新卫星监测显示,内蒙古、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西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沙尘天气。读“我国各月沙尘发生次数表”及“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生次数(次) 0.4 1.2 3.4 4.5 3.1 0.1 0.1 0.1 0 0.3 0.6 0.4
13.沙尘暴多发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沙尘暴影响的区域主要有( )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15.下列不是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是( )
A.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B.多大风
C.土质疏松 D.植树造林
(2021·昌乐模拟)寒潮指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l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的天气。读“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和影响中国的寒潮年等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年等频次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东向西递减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7.成都与南京纬度相近,但成都受寒潮影响次数较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021八下·桐城开学考)遭受地质灾的地区,常常会出现“醉林”现象,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推测导致图片中“醉林”现象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火山爆发 B.滑坡 C.水土流失 D.地震
19.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20.(2021八下·自贡开学考)广东省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
A. 沙尘暴 B.霜冻 C.寒潮 D.台风与洪涝
(2021九上·郓城期末)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季风气候条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旱涝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国家之一,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及持续积累给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阅读“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②旱涝灾害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
③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涝北旱”
④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旱北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关于图中A、B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是造成A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
B.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B地区春季缺水
C.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预防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
D.梅雨是我国的特殊性天气之一,主要发生在我国的A地区
二、综合题
23.(2021八上·克东期末)图1“影响中国的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图2“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 洋,主要发生季节: 季;
(2)读图2,寒潮属于 灾害(气象或地质),主要发生在 (夏/冬)半年;
(3)读图2,寒潮西路经① 省(全称)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 高原(地形区)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 平原(地形区);
(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 级阶梯,其原因是 。
24.(2019八上·闽清期中)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和“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一个干旱出现频次>30的主要地形区: ;列举一个洪涝多发的主要地形区: 。
(2)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干旱和洪涝灾害均集中在 (东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受 (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 (大/小)。
(3)除气候因素外,右图中A地区洪涝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请你为A地区的洪涝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至少一条)
(4)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洪水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25.(2018八上·鄂托克期中)读我国气象灾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 路径,B为 路径。
(2)地震属于地质灾害,2017年12月19日在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发生了4.4级地震,沈阳有明显震感,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下列自救错误的是(_______)
A.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C.楼道内,远离窗户,坐电梯迅速离开
D.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
26.(2020八上·阆中月考)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图1)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图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 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若洪水来袭,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故A正确。在台风多发地区,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故B正确。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建筑物,而不能回家收拾东西,故C错误。如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转移,故D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地震时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应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2.【答案】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黄石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夏季最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旱涝,夏季时不用担心寒潮的影响,台风对黄石的影响小,沙尘暴几乎不会影响黄石,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3.【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以上四种灾害中,寒潮、洪涝和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4.【答案】B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头近,风沙危害严重,国家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建立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以阻挡日益严重的风沙危害,该工程被称为“绿色长城”,故答案为:B。
【点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5.【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处,地震多发,地形崎岖、山区面积广,多陡坡,加上降水丰富且多暴雨,使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离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的国家,各种地貌单元当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我国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还有地面沉降、冰崩、雪崩等。四川成为我国发育最多、规模最大、类型最全、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大省,在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同时也享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
6.【答案】B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A叙述错误。当寒潮来临时,我们应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故B叙述正确。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死伤的危险,应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故C叙述错误。台风来临时,应远离广告牌,以免被砸伤,故D叙述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旁侧山坡跑去,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2) 地震时不要惊慌,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冷静等待救援;在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层建筑中的人不能乘电梯,要尽快逃离。
(3)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
7.【答案】D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自然灾害种类很多,许多灾害之间往往有着关联性,如地震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海啸告示,台风会引发暴雨,暴雨又会引发山洪等,但地震不会引发台风,干旱也不会引发山崩、泥石流,暴雨与海啸无关,寒潮会引发暴雪,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故答案为:D。
【点评】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的过程,灾害特点是降温幅度大、影响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冬天影响范围大,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不易影响到。另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受到阴山、秦岭等东西走向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减,所以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一带很少受寒潮影响。
8.【答案】B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各省区自然灾害的说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不受台风的影响,故A错误。河南省主要位于华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导致降水不均匀,容易出现春旱天气,故B正确。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受洪涝灾害影响小,故C错误。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受寒潮影响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台风灾害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到一定影响 ;暴雨洪涝灾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寒潮冬天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除外)。
9.【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因为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落差大,降水量大时,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故答案为:D.
【点评】(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答案】10.D
11.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沙尘暴沙源主要是中亚和新疆,以及甘肃和内蒙古、蒙古的广大沙漠地区。我国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强沙尘暴也可影响到南方;面对日益频繁的沙尘暴,我们应采取的措施:围绕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措施展开。
10.根据题意可知, 我国西北和北方部分地区容易出现沙尘暴。 四省区中,海南位于南方地区, 受沙尘天气影响最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再加上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发生沙尘天气。建设人工草场可以减少沙尘天气的发生。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台风天气不宜出海捕鱼,A项错误;发生泥石流时,应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跑,B项错误;沙尘暴天气时应尽量待在室内,C项错误;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可以躲在小开间的墙角,D项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震发生时,位于底层的人可以尽快离开室内,躲到广场等开阔的地带,位于高层的人不要使用电梯逃生,可以躲到卫生间的角落里,卫生间通常管道交错,坍塌时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安全的三角形角落。
【答案】13.A
14.C
15.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沙尘暴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1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主要集中出现在3-5月,4月发生发生次数做多,为4.5次,3-5月为春季,故答案为:A。
14.从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中可以看出沙尘暴影响的区域主要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故答案为:C。
15.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春季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土质较为疏松,同时多大风天气,带动地表的沙土,形成沙尘天气,而植树造林是利于改善沙尘天气出现的重要措施,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6.A
17.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考查我国气温的分布问题,寒潮是冬季的一种常见天气现象,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大,农业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南方地区,由于远离风源地,受到的影响较小。
16.寒潮发源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受纬度因素和山脉的阻挡,我国寒潮影响的年等频次从北向南递减。故答案为:A。
17.成都与南京纬度相近,成都受寒潮影响次数较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故答案为:C。
【答案】18.B
19.D
【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是由于山势陡峭,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和黄土高原,东部的低山等地。
18.图中发生“醉林” 现象的地点有大量堆积物,边缘坡度较陡,判断是坡体岩层沿坡面下滑堆积形成。因此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滑坡,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19.由图可知,形成醉林需要大量松散堆积物,且有林木生长,因此醉林区域降水量丰富,且地势有起伏或地势崎岖,选项中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云贵高原,D正确。内蒙古高原和准噶尔盆地降水较少,A、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起伏小,C错误。故答案为:D。
20.【答案】D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与洪涝。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寒潮是指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答案】21.A
22.A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点评】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21.由图可知,旱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①正确。由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风带来的,而夏季风进退不及时,易造成旱涝灾害,②正确。夏季风强时,雨带推进快,在南方停留时间短,北方停留时间长,易造成“南旱北涝”,③错误。夏季风弱时,雨带推进慢,在南方停留时间长,北方停留时间短,易造成“南涝北旱”,④错误。故答案为:A。
22.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属于自然原因,A说法错误。B位于华北地区,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春旱问题,B说法正确。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C说法正确。梅雨主要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
23.【答案】(1)太平;夏
(2)气象;冬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
(4)一;海拔高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影响我国的台风发源地是太平洋,主要发生夏季,台风影响我国的省区有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3)读图2可得,寒潮西路经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入我国,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中路经②内蒙古高原南下,直达③“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4)地势三级阶梯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第一级阶梯,其原因是海拔高,该阶梯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故答案为:(1)太平;夏;(2)气象;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长江中下游;(4)一; 海拔高。
【点评】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其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24.【答案】(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东部;夏;大
(3)河道弯曲;对河道裁弯取直
(4)滑坡、泥石流等。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干旱频次大于30次以上的主要地形区有华北平原;洪涝多发区的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2)从空间上看,我国的干旱与洪涝灾害均集中在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3)除气候因素以外,A是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除气候因素以外,还有河道弯曲等;要解决该地区的洪涝灾害,要对河道裁弯取直。(4)洪涝灾害还会导致一些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点评】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受气候的影响,我国也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
25.【答案】(1)寒潮;台风
(2)C
【知识点】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1)从气象灾害图判断,图例中A为寒潮路径,B为台风路径。
(2)当地震来临时,“教室内,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场馆内,就地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卧室中,可以在小开间的墙角躲避”这些做法都是正确的,当发生地震时不能坐电梯,故选C。
【点评】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
26.【答案】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远离危险源);临近居民区;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知识点】我国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防灾避险地”一般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能容纳较多灾民,病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 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可以远离危险源,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临近居民区,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故答案为: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远离危险源);临近居民区;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点评】本题考查 “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 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