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7-17 13: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八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题(每小题2分,计22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绥靖(suí jìng)  拂(fú)晓  诘(j é)问  狼藉(jí)
B、寒噤(jīn)  地窖(jiào)  荒谬(miao)  凹凼(dàng)
C、乱柯(ke)人  绮(qi)绣  掳(lǔ)  迂(yū)腐
D、仄(zè)歪  晨曦(xī)  憧憬(chōng jǐng)  宫阙(que)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张皇失措  高屋建领  阻遏  蹒跚
B、锐不可当  风尘苦旅  健忘  颓唐
C、转弯抹角  穷愁潦倒  疮疤  塌败
D 伯乐相马 安贫乐道 愧怍 尴尬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新修的堤坝安然无恙,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
B、 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态度鲜明,决不能模棱两可
C、 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D、 他们两人一起采访,写出来的稿子却迥然不同。
4、文常搭配有误的一项(  )
A、《赤壁》――――《樊川诗集》-----杜甫--咏史诗
B、《水调歌头》――《东坡乐府笺》――苏轼――宋词
C、《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集》――陶渊明――自传
D、《与朱元思书》――《艺文类聚》――吴均――山水小品
5、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
B、 母亲经常怂恿我,要我好好学习。
C、 录音笔显示了方便、大容量的特点而成为会议记录的重要工具。
A、 对科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6、说话得体的一项(  )
A、 小王要菜谱,店主说没有,小王随口说:“啊!真没谱!”
B、 营业员对顾客说:“才几块钱的生意,还要挑挑拣拣的!”
C、 看见同桌被题困扰,晓明走过去说:“让我来试一试,怎么样?”
D、 该来的客人还有一位没到,等急了小李脱口而出:“该来的怎么还没来?”
7 仿照例句写一段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修辞。
例: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8文言文默写。(8分)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现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2) 《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的句子是 ,

(3)东风不与周郎便, 。
(4 ) ,病树前头万木春。
(5 ) ,波涛如怒, 。
(6 ) , 干戈寥落四周星。
二、综合性学习(6分)
你班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能完成下列任务:
9请仿照例子,自拟一个作品集的名称。 例 :《古诗中的四季风光》 。《古诗中的爱国情怀》
你的作品集的名称是 (2)
10 写出至少两句能体现你的作品集主题的诗句。(2)
, 。
, 。
11 你认为读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答两点。(2)
三 阅读
(1) 文言文阅读。(16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14.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15.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6.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________。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概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洪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 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6分)
默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9、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4分)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21、“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40字以内)(3分)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8分)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③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有删改。作者丁立梅,选自《知识文库》2005年第11期)
24.上文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2分)

25.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答:

26.从上文加方框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4分)
选句序号:[ ]
答:
27.上文第七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28.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4分)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答: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答:



三、写作。(50分)
以“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尽量写出独特的体察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