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05 20: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
1.背景
(
1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2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 
,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3.推翻元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
4.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5.措施
(
1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
2
)在中央,废除了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3
)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6.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  
  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
7.变化表现
内容
明朝提倡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形式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
8.影响: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
9.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  
 、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0.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1.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  
  、安徽的徽商。?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
1.下方表格中的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
2.(
大庆中考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
2
)观察材料三,①、②是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的两项,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具体内容。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
4.下图为古代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秦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汉朝时期
D.明朝时期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
5.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小麦 ④花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明朝的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当时全国性的两大商贸城市分别是(

A.苏州和杭州
B.北京和南京
C.长安和洛阳
D.成都和上海
课后巩固提升
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是(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2.(
聊城中考
)“(
宋濂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
通‘翌’
)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关系融洽
B.反对铺张浪费
C.君主专制加强
D.饮酒之风盛行
3.(
广东中考
)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4.《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5.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废除丞相”“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6.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皇权高度集中
D.商品经济活跃
7.明清时期各地商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帮,主要有徽商、晋商、闽商、广商、宁波商、洞庭商等。他们在各地建公所、会馆。当时流传谚语“广商富甲天下”“钻天洞庭遍地徽”等。这反映出商帮(

A.形成地域生产的分工
B.具有巨大的贸易优势
C.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D.推动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东厂的侦察访缉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它一旦得到消息后,就会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会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
材料三 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后,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材料四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
1
)“锦衣卫”和“东厂”都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
2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
(
3
)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
1.背景
(
1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2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 明朝 ,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3.推翻元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
4.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5.措施
(
1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
2
)在中央,废除了 丞相 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3
)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锦衣卫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6.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 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
7.变化表现
内容
明朝提倡 尊孔崇儒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 ”“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形式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八股文 ”?
8.影响: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
9.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 玉米 、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0.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1.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 南京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 晋商 、安徽的徽商。?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
1.下方表格中的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C
)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8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
2.(
大庆中考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D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秦朝。材料二:元朝。
(
2
)观察材料三,①、②是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的两项,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具体内容。
①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②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
4.下图为古代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D
)
A.秦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汉朝时期
D.明朝时期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
5.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A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小麦 ④花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明朝的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当时全国性的两大商贸城市分别是(
B
)
A.苏州和杭州
B.北京和南京
C.长安和洛阳
D.成都和上海
课后巩固提升
1.“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是(
D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2.(
聊城中考
)“(
宋濂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
通‘翌’
)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C
)
A.君臣关系融洽
B.反对铺张浪费
C.君主专制加强
D.饮酒之风盛行
3.(
广东中考
)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
)
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4.《明史·选举志》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
A.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科目者,沿唐宋之旧”“稍变其试士之法”,可得出C、D两项;由题干中的“专取四子书及……五经命题”,可得出B项。A项在材料中未反映。
5.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废除丞相”“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A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6.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D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皇权高度集中
D.商品经济活跃
7.明清时期各地商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商帮,主要有徽商、晋商、闽商、广商、宁波商、洞庭商等。他们在各地建公所、会馆。当时流传谚语“广商富甲天下”“钻天洞庭遍地徽”等。这反映出商帮(
C
)
A.形成地域生产的分工
B.具有巨大的贸易优势
C.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D.推动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东厂的侦察访缉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它一旦得到消息后,就会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会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
材料三 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后,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材料四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
1
)“锦衣卫”和“东厂”都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特务机构。
(
2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
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导致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最终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表明了科举制度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是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
(
3
)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反映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和它的渐趋腐朽、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