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蜗牛》
【教学目标】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能够借助图画读懂故事内容,认读生字,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 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
3、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趣味识字,激发兴趣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看图认读词语。(图画贴在黑板上)蜗牛、发芽、草莓、蘑菇。看看图画,读一读这些词语。带下划线的字,你认识了吗?发现了什么?解释:蜗牛的“蜗”有虫字旁,说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芽”“莓”“蘑菇”这些字里面都有草字头,说明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住、孩、全、变、回、发、芽、久、吧、爬、呀、玩。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游戏激发兴趣——摘苹果
学习新偏旁:王字旁。黑板上出示“王”字和“玩”字,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不同。你们还认识哪些带有王字旁的字?猜猜带有王字旁的字可能与什么有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先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往课文的区别。
回顾自然段的分法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标注自然段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听朗读录音。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你能找到小蜗牛的家在哪吗?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
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第一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2)春天来了,柳树春天来了,桃花春天来了,油菜花
3.图文结合,指导朗读。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5)指导朗读蜗牛和妈妈的对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4.学习第二次对话。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对话内容: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①自由练读。②指名朗读。③分角色朗读。
5.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
五、回顾课文,体会四季变化
小蜗牛爬过了哪几个季节?小树发生了哪些变化?2、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六、小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很喜欢《小蜗牛》这个故事吧,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吗?回家给爸爸妈妈对照图片讲一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