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6)信息技术七上 第2课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课件(16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2016)信息技术七上 第2课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课件(16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8-06 10:44:28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二课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一单元
感知信息技术
第一部分
激情引入
从古至今,信息技术经历了
五次革命,每一次革命都对
人类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第二部分
探究新知(一)
肢体表达
肢体表达游戏:请同学们参与,思考下面的问题(2人分别向同学们表达2句话)
1、在肢体表达过程中,体现了信息的那些特征?
2、肢体语言的缺点是什么?
语言的产生
通过刚才的游戏,可以看到肢体表达不清晰且繁琐,促进了(
)的产生。
语言产生和应用中,关键词语是什么?
根本性革命
质的飞跃
人类语言
语言的不足之处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现在我们做一个“语言传递游戏”,语言的传递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分组进行)
?
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
语言的不足之二
语言不仅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失真,还有个更重要的不足表现在(
)和(
)上受到局限。例如昨天的声音,今天听不到,在北京发出的声音,我们这里也是听不到,于是促进了(
)的产生。
第二部分
探究新知(二)
文字的作用
1、小游戏:“我说你记”圆周率
(首先不用文字,你能记到第几
位,如果借助文字呢?)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82148
08651
32823
06647
09384
46095
50582
23172
53594
08128
48111
74502
84102
70193
85211
05559
64462
29489
54930
38196
44288
10975
66593
第二部分
探究新知(三)
造纸术和印刷术
文字虽然出现了,最早的文字是写在龟甲和动物骨头上,是为商周时代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文字记载在竹片木头上,称为竹简,缺点可想而知?于是促进了(
)的发明。
造纸术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由原来的手抄,篆刻到后来的印刷术和造纸术,你觉得在信息的传递上在那些方面得到了扩展和增强?
印刷术的发明
第二部分
探究新知(四)
造纸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应用
如果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让传递速度由步行变成汽车,那么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则让传递速度变成动车。
在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几十万大军分路出击以举放烽火作为进军的信号,用了一天时间,而现在则需要几秒时间。
电话电报首次突破了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你认为
是否正确?
刚才我们是回顾的过去,那么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属于第几次革命?是(
)和(
)有效结合。
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部分
拓展巩固
1、多元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回顾了过去,认识了现在,接下来我们在展望下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肯定是不会停止的,那么未来社会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是什么发展趋势呢?
2、网络化——通信设备整合
3、多媒体化——媒体形式整合
4、智能化——认知
5、虚拟化——仿真
常见的多媒体形式:文字、声音、视频、音频、动画等等。
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还有那些重要的
技术发明?它们
给信息的交流带
来了那些便利?
想一想
第四部分
强化练习
知识点强化练习:下列成语或典故中体现了信息的那些特征:
1、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2、孙膑“减灶退敌”(

3、诸葛亮“空城计”(

4、老黄历看不得(

5、一传十、十传百(

6、玉不琢,不成器(

7、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第五部分
课堂小结
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转折点
语言
文字
造纸术、印刷术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thank
you!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年级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
第二课
信息与计算机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七年级(
)班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影响以及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图片列举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结绳记事、烽火台、印刷术、电报、电话、望远
镜、显微镜、电视、气象卫星、计算机、通信网络等,让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存在形式。
2、列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习、生活、生产、研究、国防等,激起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与深刻体会计算机与信息的密切联系。
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危害:不利于身体健康、影响人的沟通和交
往能力的发展、容易遭到病毒与黑客等的破坏、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列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意识。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正确对待网络负面信息的态度和文明使用网络的观念。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是对上一节课的信息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延伸,在内容上学生要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以及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明确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和意识到两者在生活中的紧密联系,从而在整体上做到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为后面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目内
容解


施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创设课件、图片和微视频,让学生进行实践文字录人、删除、插入、复制粘贴等练习。教学难点对信息的正确理解。通过创设课件、图片和微视频,让了解同一效果不同操作方法之间的区别。
4、教学对象分析:
1、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看,他们爱问好动,想象力丰富,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归纳,体验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课堂学习环境。
5、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交流合作、自主观察探究
6、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强化实践”为本,为此我把课本知识分解成四个活动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完成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7、教学媒体: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
PPT图片与课件
微视频
 
8、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3分)
1、历史讲述引入信息技术五次革命
(图片呈现,讲述点解)
学生边看边听
PPT
让学生通过边看边听,引起对信息技术五次革命认识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
(1)肢体表达
①肢体表达游戏:请同学们参与,思考下面的问题(2人分别向同学们表达2句话)
②语言的产生:通过刚才的游戏,可以看到肢体表达不清晰且繁琐,促进了人类语言的产生。
③语言的不足之处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现在我们做一个“语言传递游戏”,语言的传递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任务一:
思考:1、在肢体表达过程中,体现了信息的那些特征?
肢体语言的缺点是什么?
语言产生和应用中,关键词语是什么?
4、小组讨论(分组进行)
PPT图片
通过创设课件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组交流合作,从而得出结论。
(2)文字的作用
1、小游戏:“我说你记”圆周率
(首先不用文字,你能记到第几位,如果借助文字呢?)
结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任务二:尝试记住圆周率。
PPT图片
通过记圆周率,让学生明白文字的重要性,理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内在含义。
(3)造纸术和印刷术
①文字虽然出现了,最早的文字是写在龟甲和动物骨头上,是为商周时代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文字记载在竹片木头上,称为竹简,缺点可想而知?于是促进了造纸术的发明。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任务三:思考“由原来的手抄,篆刻到后来的印刷术和造纸术,你觉得在信息的传递上在那些方面得到了扩展和增强?”
PPT图片
思考问题,找出答案,从而理解知识点。
造纸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应用
①如果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让传递速度由步行变成汽车,那么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则让传递速度变成动车。
②电话电报首次突破了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你认为
是否正确?
(5)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任务四:思考“电话电报首次突破了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你认为
是否正确?”
PPT图片
通过思考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视野,进而组员间分享交流结论。
三、拓展
练习巩固提高(8分)
(1)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回顾了过去,认识了现在,接下来我们在展望下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肯定是不会停止的,那么未来社会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是什么发展趋势呢?
想一想
还有那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它们给信息的交流带来了那些便利?
学生完成课堂思考题。
PPT课件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强化练习(4分)
(1)知识点强化练习:下列成语或典故中体现了信息的那些特征:
①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②孙膑“减灶退敌”(

学生完成强化练习。
PPT课件
通过做强化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5分)
1、让学生小结学生本节课内容,有不全面的,老师进行补充小结。
2、要求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
1、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
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导学案
章节名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一单元感知信息技术
 第二课《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学习目标】:
了解计算机及其发展历程。
了解现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
1、计算机及其发展历程
2、现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
环节
导学内容
师生笔记
学法指导
1、采用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进行学习,小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同学。
2、同学们可以直接根据教材内容、图片或其他资源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
3、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老师提供的微视频,然后完成活动任务。
4、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导学
自主探究
任务一:1、在肢体表达过程中,体现了信息的那些特征?
2、肢体语言的缺点是什么?
3、语言产生和应用中,关键词语是什么?
[学习提示](1)通过生活实际动作去分解肢体语言的信息特征和缺点。
   
任务二:尝试记住圆周率?。
[学习提示](1)体会脑记不如手写。
任务三:思考“由原来的手抄,篆刻到后来的印刷术和造纸术,你觉得在信息的传递上在那些方面得到了扩展和增强?
[学习提示](1)科技的发展推动信息传递的发展。
任务四:任务四:思考“电话电报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你认为是否正确?”。
[学习提示](1)结束生活实际和个人认识,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
拓展
提升
(1)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回顾了过去,认识了现在,接下来我们在展望下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肯定是不会停止的,那么未来社会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是什么发展趋势呢?
想一想还有那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它们给信息的交流带来了那些便利?
[学习提示](1)大家结合个人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回答本题。

评价
小结
填写本节课学习评价。(在线学习评价调查链接)
表2-3
学习评价表
序号学习内容能否掌握1了解计算机及其发展历程。能?
不能?2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能?
不能?其他收获:
总结自己完成本节课活动任务时遇到的问题,分享成功经验。
[学习提示]单击在线学习评价向老师汇报学习成果,总结分享写入其它收获项中
课后
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