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08:1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课题
西门豹治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材
分析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学习课文,从西门豹的语言描写入手,从初到邺时与老大爷的对话调查,到后面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假话真说、直话曲说、重话轻说中去体会一个有血有肉、敢作敢为、正直睿智的好官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学情
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人烟稀少、眼睁睁、提心吊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和领会西门豹惩治坏人的巧妙方法。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
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具
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通读课文,掌握课文整体结构,理清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姓氏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一个个精神抖擞,我很想认识你们,你姓什么?
生答
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叫西门豹。你们知道西门豹姓什么吗?
生:姓西门
师:你的常识很丰富哟(介绍西门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西门豹治邺。(出示题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接拉近距离,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中华百家姓文化的熏陶。】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豹、芜、娶、媳、巫、绅、旱、徒、磕、淌、凿、溉”的读音,并组词语。
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1)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2)汇报
理解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生: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3.段落结构: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神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层(10—15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层(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接拉近距离,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中华百家姓文化的熏陶。】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
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总结提升
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西门豹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在这里面文中的意思,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品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分析西门豹人物形象,了解西门豹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和西门豹一起到了民间去调查,从老大爷处我们了解到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谁能向大家交代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学生发言,回顾上堂课探讨过的内容,板书:人祸天灾)这主谋我们也找出来了,西门豹准备如何去应对的,他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官绅、巫婆,为民除害的,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
?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新课
教学
二、品读课文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1.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画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师:请同学们找到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练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
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
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
齐读最后一段。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师小结: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
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神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5.激情交流: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许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想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句,感受课文中的精彩的人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门豹的人物,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布置作业
1.说说写写
(一)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二)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2.完成小练笔。请展开想像,续写“巫婆和几位官员受到惩处后,其他官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怎样做?”
?
板书
内容
26.西门豹治邺
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祸)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天灾)
教学反思
复姓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西门”姓的来历?西门豹的生平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由于学生准备比较充分,所以一开课就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既了解了复姓,还列举出其他的复姓;既了解了时代背景,还拉近了学生同作者和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初读课文,感知文章脉络。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接着,同桌当小老师检查,主要是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全班内共同重点朗读比较长的句子,为感知文本内容扫清障碍。接着,出示阅读要求:根据提示,简单复述课文内容。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学生标画相关的词句段自由练习复述。推选四名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并评选出小小复述员,发奖品以资鼓励。
研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
首先聚焦第一个问题:找出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并将感受作好批注。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西门豹的品质,如:“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样说会有怎样的结果?你想到用这样的理由和人选了吗?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西门豹的委婉措辞和机智。当时人们有没有怀疑河伯娶媳妇这件事情呢?为什么西门豹不把所有的官绅都投进河里去呢?创设商讨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的争辩中进行思维的训练,最后明白: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
迁移运用,升华感情。
真相终于大白了,如果你就在漳河边,你会对西门豹和当地的老百姓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根据提示,写一写当时的感受。从而让西门豹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