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身边的化学同步练习(一)(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身边的化学同步练习(一)(含解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06 09: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身边的化学(一)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做出重大贡献的方面是(  )
A.青蒿素开发
B.导电塑料研制
C.纯碱制造
D.人工合成橡胶
2.下列图片中所体现的内容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生产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B.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C.新材料用于口罩
D.改良水稻品种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不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酸(C2H6O2)
D.乙醛(C2H4O)
5.“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有(  )
A.CO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2
D.CH3OH和H2
6.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深圳市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倡导践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新风尚,努力创造更多“绿色财富”。你认为下列行为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废弃药品倒入下水道,玻璃仪器洗净后放在指定位置
B.将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对地表的污染
C.生活中废弃的果壳,应放入印有如图标识的垃圾桶
D.减少“白色污染”,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7.化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化学家与其成就相对应的是(  )
A.拉瓦锡﹣﹣元素周期律
B.侯德榜﹣﹣制碱工业
C.门捷列夫﹣﹣原子论
D.道尔顿﹣﹣测定空气成分
8.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青铜器的制造
B.陶瓷的烧制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使用
9.下列是某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化学纤维的合成
B.金属钨的冶炼
C.软件的开发
D.阻燃材料的生产
10.在讨论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时,同学们提出的下列问题: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②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③顺风骑自行车省力;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⑤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⑥菜刀生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其中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  )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11.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有峡谷山群、尘埃风暴,昼夜温差较大。安全着陆无需考虑的因素是(  )
A.火星地形地貌
B.探测器金属硬度
C.火星岩石成分
D.探测器外壳熔点
12.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下列事实与化学发挥的作用不符合的是(  )
A.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D.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的破裂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4.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方案二:Cu+Fe(NO3)2═Cu(NO3)2+Fe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
请你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 
 .你选此方案而不选另两个方案的理由是(每个方案只说出一个理由即可): 
 、 
 .
15.2019年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16.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新材料的研制
B.“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
C.新药品的合成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7.食盐、纯碱不仅是生活中的常用物质,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生产纯碱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侯氏制碱法,是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另外,食盐主要是通过将海水蒸发而获得的。由此可见,人类获取所需物质有两种途径,前者是通过 
 使物质发生 
 变化而获得,后者是通过 
 使物质发生 
 变化而获得。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人类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二百多年前,使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人物是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B.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19.近年来,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 
 的方向发展.
20.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知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通过以上叙述你有何感想?
1.1身边的化学(一)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做出重大贡献的方面是(  )
A.青蒿素开发
B.导电塑料研制
C.纯碱制造
D.人工合成橡胶
【分析】根据化工专家侯德榜在化学工业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来分析。
【解答】解: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改进纯碱生产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史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下列图片中所体现的内容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根据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利用化学原理合成纤维,然后加工成运动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②利用化学方法生产化肥,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③利用化学方法生产钢铁,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③电灯的发明照亮了世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属于物理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研究范畴、化学的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图片中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
A.生产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B.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C.新材料用于口罩
D.改良水稻品种
【分析】化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但有时还会涉及到科技前沿领域。例如,高分子化学(研究高聚物的合成、反应、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应用的化学)、纳米技术、复合材料、隐身材料、绿色化学、导电塑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解答】解:A、B、C选项都是利用化学原理制备出对人类生产与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的新物质;而D选项中的改良水稻品种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在做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题时要注意。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不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酸(C2H6O2)
D.乙醛(C2H4O)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析。
【解答】解:要实现零排放,所有的原子都转化到一种生成物中,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可知生成物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不可能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D。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5.“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在用丙炔(C3H4)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有(  )
A.CO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2
D.CH3OH和H2
【分析】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
的原子个数比为1:2:1,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知,绿色化学即环境友好型化学,其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根据这一观点,要把一个C3H4分子变成一个C5H8O2分子,还必须增加2个C原子、4个H原子、2个O原子,即原料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A、CO和CH3OH,这两种物质如果按照分子个数比1:1组合,则很容易使C、H、O的原子个数比达到1:2:1,故正确;
B、CO2和H2O,其中两种物质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错;
C、H2和CO2,其中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错误;
D、CH3OH和H2,其中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都不能使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再进行灵活运用。
6.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深圳市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倡导践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新风尚,努力创造更多“绿色财富”。你认为下列行为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废弃药品倒入下水道,玻璃仪器洗净后放在指定位置
B.将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对地表的污染
C.生活中废弃的果壳,应放入印有如图标识的垃圾桶
D.减少“白色污染”,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分析】深圳市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倡导践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新风尚,努力创造更多“绿色财富”。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废弃药品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错误。
B、将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会污染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错误。
C、生活中废弃的果壳,应放入印有如图不可回收标识的垃圾桶,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正确。
D、废弃塑料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化学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化学家与其成就相对应的是(  )
A.拉瓦锡﹣﹣元素周期律
B.侯德榜﹣﹣制碱工业
C.门捷列夫﹣﹣原子论
D.道尔顿﹣﹣测定空气成分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故选项错误。
B、侯德榜改良了制碱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即可正确解答,关注化学学科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
8.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青铜器的制造
B.陶瓷的烧制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使用
【分析】化学工艺和化学变化有关,而青铜器的制造、陶瓷的烧制和火药都和化学变化有关.
【解答】解:青铜器的制造、陶瓷的烧制和火药的发明都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成就,而指南针的使用和化学变化无关,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
故选:D。
【点评】指南针的使用与化学变化无关,主要是利用电磁学知识发明的.
9.下列是某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化学纤维的合成
B.金属钨的冶炼
C.软件的开发
D.阻燃材料的生产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属于信息技术研究的问题。
故选:C。
【点评】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10.在讨论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时,同学们提出的下列问题: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②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③顺风骑自行车省力;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⑤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⑥菜刀生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其中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  )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属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与化学关系密切。
②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属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与化学关系密切。
③顺风骑自行车省力,属于物理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主要是属于物理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⑤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属于研究空气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与化学关系密切。
⑥菜刀生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属于化学研究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与化学关系密切。
故①②⑤⑥与化学关系密切。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有峡谷山群、尘埃风暴,昼夜温差较大。安全着陆无需考虑的因素是(  )
A.火星地形地貌
B.探测器金属硬度
C.火星岩石成分
D.探测器外壳熔点
【分析】根据探测器着陆时应考虑的安全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根据火星表面的特殊情况,安全着陆需考虑的因素有火星地形地貌、探测器金属硬度、探测器外壳熔点等;但无需考虑火星岩石成分。
故选:C。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对化学的用途有个大致的了解,熟记与生活、生产、交通、医疗保健、环境等方面联系密切的相关化学知识.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关键的事例,并将其与相关知识关联起来理解。
12.化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下列事实与化学发挥的作用不符合的是(  )
A.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B.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用化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D.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分析】根据化学的用途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错误;
B、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可以用化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正确;
C、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正确;
D、研制可降解塑料可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在做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题时要注意。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分子 和 原子 构成的, 分子 的破裂和 原子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原子论由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3年提出,原子论是一解释物质的本质的理论,说明所有的物质皆由原子构成.分子的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的阿莫迪欧?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是能单独存在、并保持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他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则是在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在化学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分子中各种原子进行重新结合.”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结合二者的理论,有的物质是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分解成原子,原子将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分子;原子;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点评】本题学生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应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有较长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理论需要不断完善.
14.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方案二:Cu+Fe(NO3)2═Cu(NO3)2+Fe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
请你分析考虑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案: 方案三 .你选此方案而不选另两个方案的理由是(每个方案只说出一个理由即可): 方案一有有害气体放出,污染环境 、 方案二不反应 .
【分析】方案的选择要从操作是否简单、有无污染、节约原料、是否可行等方面考虑.
【解答】解:方案一中生成物出现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所以不可取;
方案二该反应不能进行,金属与盐反应时,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
故答案为:方案三;方案一有有害气体放出,污染环境;方案二不反应.
【点评】选择实验方案时,首先看是否反应,再看有无污染,再看操作是否简单、是否节约原料等方面.
15.2019年被联合国大会确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门捷列夫 。
【分析】根据化学史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答案为:门捷列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6.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新材料的研制
B.“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
C.新药品的合成
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可知:选项A新材料的制造,选项C新药品的合成,选项D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与化学有关,而“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与物理研究有关,故选B。
故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食盐、纯碱不仅是生活中的常用物质,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生产纯碱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侯氏制碱法,是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另外,食盐主要是通过将海水蒸发而获得的。由此可见,人类获取所需物质有两种途径,前者是通过 化学变化 使物质发生 本质 变化而获得,后者是通过 水分蒸发 使物质发生 物理 变化而获得。
【分析】根据题目中获得物质的途径进行分析,前者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我国生产纯碱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侯氏制碱法,是以食盐、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食盐主要是通过将海水蒸发而获得的,是通过水分蒸发,属于物理变化获得食盐。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本质;水分蒸发;物理变化。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8.人类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二百多年前,使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人物是 D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B.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史
【解答】解: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人物是法国的拉瓦锡。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史。
19.近年来, 绿色化学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 环境友好 的方向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绿色化学的概念,要求学生能说出其中含义.绿色化学就是对环境友好,没有污染的化学.
【解答】解:化学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时候,也同时给环境带来了破坏,如果人们不改变观念和化学生产的工艺,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越来越糟糕,就会危及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因此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绿色化学观念,诣在通过改变工艺和流程,减少或不排放污染物,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所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绿色化学;环境友好.
【点评】此题主要是对绿色化学有个大致的了解,熟记绿色化学的特点和核心,其实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之中,要灵活运用所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0.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做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知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通过以上叙述你有何感想?
【分析】本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认真阅读材料,对比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从学科学和用科学角度进行回答.
【解答】解:①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
②要勤思考、勤动脑、勤实践,敢质疑、敢否定、勇创新.
③联系实际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自己正当好奇心,激发探索创新意识,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合理即可给分)
【点评】通过了解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要从中吸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为自己的学习及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