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 / 期行,期 / 日中。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时分(碰面)。
加点字:①期:约定。期行:相约同行。
②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颖川许人,做过太丘县令。
③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 / 不至,太丘 / 舍去,去后 / 乃至。
(1)译文: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去,(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2)加点字: ①至:到。 (过中不至:省略句,省略主语“友人”。)
②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③乃:才。
(3)赏析:①“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元方 / 时年 / 七岁,门外 / 戏。
译文: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加点字:①时年:那年。
②戏:玩耍。(门外戏:省略句,地点状语省略介词“于”。)
③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客 / 问元方:“尊君 / 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加点字:①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赏析:
答曰:“待君 / 久不至,已去。”
译文:(元方)答道:“等您好久(您)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友人 /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 期行,相委 / 而去。”
译文: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跟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加点字:①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②委:舍弃。
赏析:①语言描写。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②友人发怒的原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 曰:“君与家君 / 期日中。日中 / 不至,则是 / 无信:对子 / 骂父,则是 / 无礼。”
( 这是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
译文: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加点字:①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赏析:①友人不守信用的表现:日中不至。
②友人惭愧的原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友人的两个错误)
友人惭,下车 / 引之。
译文:友人感到惭愧,从车上下来,想拉元方。
加点字:①惭:感到惭愧。 ②引:拉,牵拉。
赏析:①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
译文: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加点字:①顾:(古义)回头看;(今义)四周看。
赏析:①“入门不顾”这一动作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②“元方过而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
答:过分。没有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要有宽容的心。
【课文主旨】
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方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
人物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诺,守时。
太丘的朋友:【不守信用,不懂礼貌,但知错能改。】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能改。
元方:【聪敏,机智,善变,懂得维护家人最严,懂得为人之道。】
⑴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
⑵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⑶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正直率真的性格特点。
总结:是非分明、懂礼明事理、机智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正直率真。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诚实守信,文明礼貌)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做人应该懂得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道理。
【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㈠尊称
⑴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对方亲属的尊敬。如:令尊(尊称对方父亲),令堂(尊称对方母亲),令郎(尊称对方儿子),令爱(尊称对方女儿)。
⑵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如: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存(请对方保存),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⑶垂: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垂爱(指对方对自己赏识爱护)。
⑷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如:赐教(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⑸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明),高论(指对方见解高明的言论),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尊称别人的职位),高朋(尊称友人),高邻(敬称邻居)。
⑹贤:称呼对方,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①敬称自己的弟弟,②敬称别人的弟弟,③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贤侄(对侄辈年轻人的美称)。
⑺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
⑻其他:久仰(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贵姓(问人姓氏),贵庚(问人年龄),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驾(对对方的尊称)。
㈡谦称
⑴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如:家父、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
⑵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
⑶小: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⑷愚:用于自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⑸拙:用于对对方称自己的东西。如:拙作、拙著(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⑹敝:用于谦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⑺鄙:用于自称。如: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⑻其他:寒舍(谦称自己的家),见教(称对方指教自己),见谅(请对方谅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