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
Once I built a railroad,made it run,
Made it race against time.
Once I built a railroad.now it’S done—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Once I built a tower,to the sun,
Brick and rivet and lime.
Once I built a tower,now it's done,
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
(译文)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
让它与时间赛跑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
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
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以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期间相当流行的一首歌曲。想一想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工人怎样的心境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
专题六
知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 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
课标要求:
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三、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一)新政概况:
1、第一阶段——1933年-1935年
2、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
(二)新政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四、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知识建构
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1930)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挤食品
看一看
大萧条大恐慌(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信任危机)
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千百万饥寒交迫的人无处求助,胡佛却依然声称美国经济没有毛病。愤怒的人们把胡佛作为嘲弄的对象,称他为“饥饿总统“。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
胡佛反危机措施(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失败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罗斯福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1575万票—2280万票
比一比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大萧条大恐慌(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信任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自由主义政策的失败)
3、临危受命的罗斯福入主白宫(伟人当选)
探究一、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材料 :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罗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稳定 资义制度
角色扮演一:你们是金融家,企业家,农民,工人,思考经济危机到来后,你们面临的困境和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角色扮演二:你是罗斯福的“智囊团”,分别代表金融委员会成员,工业委员会成员,农业委员会成员,社会福利和就业委会成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经济危机的表现
整顿银行
与金融业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
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
企业破产
(工业危机)
农产品
价格猛跌(农业危机)
工人失业
(就业危机)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金融危机)
核心
摆脱困境 复兴经济的措施
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改革(Reform)
三、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R)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材料一: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⑴两则材料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哪一举措?
⑵产生什么作用?
1933年《联邦紧急救济法》
材料二: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署,耗资105亿元,建了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新路,7.7万座桥梁,285个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就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
防止盲目竞争
材料二:蓝鹰标志
结合书本谈谈其目的与意义。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
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
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
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材料一:1933年6月,罗斯福政府颁布 《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该法令 ……该法令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日……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探究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特点: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的商税骂他们是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
材料三 :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但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探究三: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材料一: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美国社会矛盾,避免走法西斯道 路,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
材料二、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材料三: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3)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的经济改革。
材料四: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四、评价
1、进步性(作用):
⑴直接影响:美国渡过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
⑵间接影响:缓和美国社会矛盾,避免走法西斯道路;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政治、生活】
⑶深远影响: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战后美及西方资义国的经济改革。 【世界】
2、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小组讨论:请归纳这节课的知识结构
罗斯福新政
评价
背景
措施
实质:
1、经济危机
2、胡佛失败
3、罗斯福当选总统
1、整顿金融
2、工业
3、农业调整法
4、社会福利:
阶段
第一阶段
特点:
第二阶段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目的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摆脱经济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时间:
特点:
时间:
特点:
进步性(作用):
局限性:
工业复兴法
保护劳工权利
课堂小结
小试牛刀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2、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3、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障碍的阴影笼罩每一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罗斯福新政最能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是( )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课后探究:
罗斯福新政“新”在什么地方?(提示:从理论、模式、起点角度思考)
Thanks!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二 罗斯福新政(学生学案)
郫县三中 张春芽
一、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文本、图片等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概述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并进一步总结出分析改革背景的基本范式。
2、在预设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学生在背景与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解读,认识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4、对比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中的作用。
二、知识建构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三)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内容:
A、新政概况:
1、第一阶段——1933年-1935年
2、第二阶段——1935年-1939年
B、新政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四)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干家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对新政的评价
四、学法、教法
知识形成过程:融入情景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知识情感升华
学法: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法:情景唤起法 讨论 启发式教学 比较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年开始,( )
2、( )失败。
3、1932年( )。
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三、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
1、概况:第一阶段从( )到1935年,主要是( )结束混乱,稳定人心。
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 ),主要是( )。
2、内容:
第一,( )克服金融危机。该法的实施使( )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第二,( )。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政府用( )调节农业生产,( ),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国会通过( )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该法以( )为目标,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 )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 )。众多庞大的公共建设工程对( )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 )。罗斯福为( )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
第五,( )。它有助于( )。
四、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特点:
材料一:1933年6月,罗斯福政府颁布 《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该法令 ……该法令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日……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实质: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的商税骂他们是敲竹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
材料三 :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五、评价罗斯福新政
1、进步性:
2、局限性:
材料一:新政初期以尽快复兴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1933年夏和1934年春,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度回升……到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已恢复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材料二:新政所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由于经济逐渐复兴,人民生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社会趋于稳定。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仅没有被破坏,且得到了巩固,所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材料三: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材料四: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六、课堂小结
练一练
1、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2、罗斯福新政中既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生产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3、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障碍的阴影笼罩每一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罗斯福新政最能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是( )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课后探究:
罗斯福新政“新”在什么地方?(提示:从理论、模式、起点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