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第22课
宁汉合流(狼狈为奸)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另立南京国民政府,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消除了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制造的谋杀张作霖的事件。
1928年6月3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伐军进逼之下,放弃北京,退返东北。因其未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日本关东军决意除掉张作霖。
6月4日晨,当张乘坐专列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弹炸成重伤,当日死亡。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一系列事件之一。
北伐战争
二次北伐
目的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倒北洋军阀
组织基础
国共合作
性质
国内革命战争
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
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
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共合作
国内革命战争
打倒北洋军阀
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
张学良
张作霖
1930年5月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集团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混战。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巧电”,派遣东北边防军精锐入关,使胜利的天平最终倾向蒋介石。……双方参战兵力超过百万,最终以蒋介石集团的胜利而结束。
中原大战蒋介石在军事上打败了对手,却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而不得不接受反对派的主张,召开了国民会议、颁布了约法,并提前召开了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政府”则形成了蒋介石主军、汪精卫主政,蒋汪分治共管的“均权制”局面。
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蒋家天下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
宋子文对简照南、简玉阶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垂涎已久。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低价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公司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火柴大王”刘鸿生
陈家党
宋氏姐妹
孔家财
官僚资本: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PS.内容:清算了一个错误,
确定了一个方针,
决定了一次起义,
提出了一个思想。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九月二十日早晨,迎着清晨的霞光,毛泽东在里仁学校操坪向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体人员讲话,宣布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关于不打长沙转兵向南的决定。之后,毛泽东鼓舞全军指战员说:“现代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有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这次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文家市转兵,实现了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转变,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付闪《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的四个关键抉择》
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遵照中央指示遵照中央指示,进攻湖南省会长沙。但途中遭到优势敌军的阻击、围堵,部队损失惨重。未到长沙,队伍由开始时的5000余人锐减到余人锐减到2000余人。
——摘编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
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
——《毛泽东思想》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城市中心论)
──《红旗》(1930.5)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
兹经本会没收商城县安区乡地主冯润亭房屋十间稞一石斗升分给商光边七区二乡六村农会会员刘运亭耕种
此证
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印)
一千九百三十一年七月九日发给
井冈山八角楼
身穿红军军服的毛泽东(左一)和他的警卫员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武装
土地革命(中心内容)工农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割据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毛泽东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
“兹特重颁赏格,如前方剿匪各部队及各县警队,能击毙朱毛献其首级者,合赏洋五万元,能活捉朱毛捆送来辕者,合赏洋十万元。”
——1930年7月28日《江西民国日报》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红色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比例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
约4:1
第五次
50万
8万多
约6:1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第一次反“围剿”
1930
毛泽东、朱德
第二次反“围剿”
1931
毛泽东
第三次反“围剿”
1931
毛泽东
第四次反“围剿”
1932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反“围剿”
1933
博古、李德、周恩来
在前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运动战的方针,粉碎了“围剿”。周恩来、朱德创造大兵团伏击歼灭敌人的战术,粉碎了第四次“围剿”。连续四次,国民党军队被红军“横扫千军如卷席”。
共产国际派了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红军的指挥权从朱德、周恩来手中转入李德和博古(秦邦宪)手中。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反“围剿”开始后,李德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无视红军割据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主张用碉堡战术进攻红军,把“长驱直入”改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汉斯·冯·塞克特,德国人,蒋介石的军事顾问
李德,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毛泽东谈到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的危害:“政治上既犯错误,军事上势必犯错误。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还有什么御敌于国门……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
——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带着众多笨重的印刷、军工机器缓慢行进,转移成为大搬家,使红军接连失利、损失巨大。
──《中外历史纲要
教师教学用书》
封锁线
损失兵力
(大致数据)
第一道
3700
第二道
9700
第三道
8600
第四道
(湘江之战)
38000
博古
李德
毛泽东
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1938年,季米特洛夫对王稼祥如是说
周恩来
王稼祥
张闻天
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
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
——蒋介石关于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应严饬所属爱护民众给刘湘、潘文华电
1935年3月6日
飞夺泸定桥
翻越大雪山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七律·长征
毛泽东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大庾岭等横亘在赣、湘、两广之间。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
1934.10——1935.10——1936.10
陕北吴起镇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毛泽东:《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行军368天,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途中总共翻越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茫茫沼泽地(沼泽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占领过62座城市;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堵截。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军队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堪称奇迹。
20年代、30年代日本方面,民间也好,官方也好,对毛泽东可以说是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可言,像日本外交当局发布的那种胖子毛泽东肖像,这样的事情表明,日本对毛泽东这个人,或者中国共产党,几乎没有什么研究。在他们看来,毛不过是一个借共产主义在农村闹事的贼人,可能没有其他的更详细的认识。
——石川祯浩
30年代的时候,日本发出了一个对毛泽东的通缉令
南京国民
政府的统治
政治
经济
宁汉合流
二次北伐
东北易帜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发展
工农武装割据
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武装反抗之路
工农割据之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转折:遵义会议
独立自主之路
意义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堂总结
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