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导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06 09:28:17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A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同步教学教案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1课时 并集与交集
学习目标 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2.会用符号、Venn图和数轴表示并集、交集;3.会求简单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知识点一 并集
思考 某次校运动会上,高一(一)班有10人报名参加田赛,有12人报名参加径赛.已知两项都报的有3人,你能算出高一(一)班参赛人数吗?
答案 19人.参赛人数包括参加田赛的,也包括参加径赛的,但由于元素互异性的要求,两项都报的不能重复计算,故有10+12-3=19人.
(1)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2)并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x|x∈A,或x∈B}.
(3)图形语言:、阴影部分为A∪B.
(4)性质:A∪B=B∪A,A∪A=A,A∪?=A,A∪B=A?B?A,A?A∪B.
知识点二 交集
思考 一副扑克牌,既是红桃又是A的牌有几张?
答案 1张.红桃共13张,A共4张,其中两项要求均满足的只有红桃A一张.
(1)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2)交集的符号语言表示为A∩B={x|x∈A,且x∈B}.
(3)图形语言:阴影部分为A∩B.
(4)性质:A∩B=B∩A,A∩A=A,A∩?=?,A∩B=A?A?B,A∩B?A∪B,A∩B?A,A∩B?B.
类型一 求并集、交集
例1 (1)集合A={x|-1
(2)集合A={x|2k
(3)集合A={(x,y)|x=2},B={(x,y)|y=3},求A∪B,A∩B,并说明其几何意义.
解 (1)可以借助数轴求,A∪B如图.
A∪B={x|-1
={x|-1
A∩B={x|1
(2)集合A由数轴上的无限多段组成.但我们只需取与B有公共元素的,如下图.
A∩B={x|2
(3)A∪B={(x,y)|x=2,或y=3},几何意义是两条直线x=2,和y=3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A∩B={(2,3)},几何意义是两条直线x=2,和y=3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反思与感悟 在利用集合的交集、并集性质解题时,若条件中出现A∪B=A,或A∩B=B,解答时常转化为B?A,然后用集合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运算时要考虑B=?的情况,切记不可漏掉.
跟踪训练1 (1)集合A={x|-1
3},求A∪B,A∩B;
(2)集合A={x|2k
(3)集合A={(x,y)|y=x+2},B={(x,y)|y=x+3},求A∪B,A∩B.
解 (1)A∪B={x|x<2或x>3},A∩B={x|-1
(2)A∩B={x|2
(3)A∪B={(x,y)|y=x+2或y=x+3},A∩B=?.
类型二 翻译集合语言
例2 已知A={x|2a≤x≤a+3},B={x|x<-1或x>5},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
解 A∪B=B?A?B.
当2a>a+3,即a>3时,A=?,满足A?B.
当2a=a+3,即a=3时,A={6},满足A?B.
当2a
需或
解得a<-4,或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a>3}∪{a|a=3}∪{a|a<-4,或
}.
反思与感悟 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跟踪训练2 设集合A={x|-1
答案 a>-1
解析 如图,利用数轴分析可知,a>-1.
类型三 并集、交集的性质
例3 设想集合A、B、C的各种情形,A∩(B∩C)等于(A∩B)∩C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解 可设想A、B、C相等,适合空集等各种情形.
若x0∈A∩(B∩C),依交集定义有x0∈A,且x0∈B∩C,
∴x0∈A,且x0∈B,且x0∈C.
∴x0∈A∩B,且x0∈C,∴x0∈(A∩B)∩C.
即A∩(B∩C)?(A∩B)∩C.
同理可证A∩(B∩C)?(A∩B)∩C.
∴A∩(B∩C)=(A∩B)∩C.
反思与感悟 证明要紧扣定义,这是以后我们做证明题的共性.
跟踪训练3 猜想A∩(B∪C)=(A∩B)∪(A∩C)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解 若x0∈A∩(B∪C),依并集,交集定义有x0∈A,且x0∈B∪C,
∴x0∈A,且x0∈B,或x0∈C.
若x0∈B,则x0∈A∩B,
若x0∈C,则x0∈A∩C,
∴x0∈(A∩B)∪(A∩C),
即A∩(B∪C)?(A∩B)∪(A∩C).
同理可证A∩(B∪C)?(A∩B)∪(A∩C).
∴A∩(B∪C)=(A∩B)∪(A∩C).
1.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等于( )
A.{-1,0,1}
B.{-1,0,1,2}
C.{-1,0,2}
D.{0,1}
答案 B
2.已知集合A={x|x2-2x=0},B={0,1,2},则A∩B等于( )
A.{0}
B.{0,1}
C.{0,2}
D.{0,1,2}
答案 C
3.设集合P={1,2,3,4,5},集合Q={x∈R|2≤x≤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Q=P
B.P∩QQ
C.P∩QP
D.P∩Q=Q
答案 C
4.已知A={x|x≤0},B={x|x≥1},则集合A∩B等于( )
A.?
B.{x|x≤1}
C.{x|0≤x≤1}
D.{x|0
答案 A
5.已知集合A={1,3,},B={1,m},A∪B=A,则m等于( )
A.0或
B.0或3
C.1或
D.1或3
答案 B
1.对并集、交集概念的理解
(1)对于并集,要注意其中“或”的意义,“或”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性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x∈A,或x∈B”这一条件,包括下列三种情况:x∈A但x?B;x∈B但x?A;x∈A且x∈B.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A∩B中的元素是“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而不是部分,特别地,当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与B没有交集,而是A∩B=.
2.集合的交、并运算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元素个数有限的集合,可直接根据集合的“交”、“并”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集合,进行交、并运算时,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取到与否.
一、选择题
1.设集合M={x|x2+2x=0,x∈R},N={x|x2-2x=0,x∈R},则M∪N等于( )
A.{0}
B.{0,2}
C.{-2,0}
D.{-2,0,2}
答案 D
解析 M={x|x2+2x=0,x∈R}={0,-2},N={x|x2-2x=0,x∈R}={0,2},则M∪N={-2,0,2}.
2.已知集合A={x|x<0或x>2},B={x|-
A.A∩B=
B.A∪B=R
C.B?A
D.A?B
答案 B
解析 ∵>2,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易知A∪B=R.
3.已知集合A={x|-1≤x≤1}和集合B={y|y=x2},则A∩B等于( )
A.{y|0
B.{y|0≤y≤1}
C.{y|y>0}
D.{(0,1),(1,0)}
答案 B
解析 ∵B={y|y=x2},
∴B={y|y≥0},A∩B={y|0≤y≤1}.
4.点集A={(x,y)|x>0},B={(x,y)|y>0},则A∪B中的元素不可能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C
解析 A∪B={(x,y)|x>0或y>0},表示的区域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二、四象限和x,y轴的正半轴,故不可能在第三象限.
5.设A,B是非空集合,定义A
B={x|x∈A∪B且x?A∩B},已知A={x|0≤x≤3},B={y|y≥1},则A
B等于( )
A.{x|1≤x<3}
B.{x|1≤x≤3}
C.{x|0≤x<1或x>3}
D.{x|0≤x≤1或x≥3}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A∪B={x|x≥0},
A∩B={x|1≤x≤3},
∴A
B={x|0≤x<1或x>3}.
6.若集合P={x|3
A.{a|1
B.{a|1≤a≤9}
C.{a|6≤a<9}
D.{a|6
答案 D
解析 依题意,P∩Q=Q,Q?P,于是
解得6
二、填空题
7.若集合A={0,1,2,x},B={1,x2},A∪B=A,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有________个.
答案 2
解析 ∵A={0,1,2,x},B={1,x2},A∪B=A,
∴B?A,∴x2=0或x2=2或x2=x,
解得x=0或或-或1.
经检验当x=或-时满足题意.
8.设集合A={x|-1
答案 {x|-1
解析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A,B,
易知A∪B={x|-1
9.已知集合A={x|x≤1},B={x|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a≤1
解析 A={x|x≤1},B={x|x≥a},要使A∪B=R,只需a≤1.如图.
10.已知集合A={(0,1),(1,1),(-1,2)},B={(x,y)|x+y-1=0,x,y∈Z},则A∩B=________.
答案 {(0,1),(-1,2)}
解析 A、B都表示点集,A∩B即是由A中在直线x+y-1=0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代入验证即可.
三、解答题
11.已知集合A={0,2,a2},B={1,a},若A∪B={0,1,2,4},求实数a的值.
解 若a=4,则a2=16?(A∪B),所以a=4不符合要求;若a2=4,则a=±2,又-2?(A∪B),∴a=2.
12.已知集合A={x|-1≤x≤3},B={x|m-2≤x≤m+2}.
(1)若A∩B={x|1≤x≤3},求实数m的值;
(2)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A={x|-1≤x≤3},B={x|m-2≤x≤m+2}.
(1)∵A∩B={x|1≤x≤3},∴得m=3.
(2)A∩B=?,A?{x|x
∴m-2>3或m+2<-1.
∴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m>5或m<-3}.
13.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多少人?
解 设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B、C,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x人,由题意可得如图所示的Venn图.
由全班共36名同学参加课外探究小组可得(26-6-x)+6+(15-10)+4+(13-4-x)+x=36,解得x=8,即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8人.
第2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2.准确翻译和使用补集符号和Venn图;3.会求补集,并能解决一些集合综合运算的问题.
知识点一 全集
思考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是死,后退是亡,那你怎么办?小和尚说:“我从旁边绕过去.”在这一故事中,老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共有哪些?小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共有哪些?
答案 老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只有2个:前进,后退.小和尚偷换了前提:运动方向可以是四面八方任意方向.
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记法
全集通常记作U
知识点二 补集
思考 实数集中,除掉大于1的数,剩下哪些数?
答案 剩下不大于1的数,用集合表示为{x∈R|x≤1}.
文字语言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A
符号语言
?UA={x|x∈U,且x?A}
图形语言
类型一 求补集
例1 (1)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A,?UB;
(2)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
解 (1)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
所以?UA={4,5,6,7,8},?UB={1,2,7,8}.
(2)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U(A∪B)={x|x是直角三角形}.
反思与感悟 研究补集必须是在全集的条件下研究,而全集因研究问题不同而异,全集常用U来表示.
跟踪训练1 设全集U={1,3,5,6,8},A={1,6},B={5,6,8},则(?UA)∩B等于( )
A.{6}
B.{5,8}
C.{6,8}
D.{3,5,6,8}
答案 B
解析 依据补集和交集的定义,用Venn图表示或观察U,A,B中的元素,可得?UA={3,5,8},则(?UA)∩B={5,8}.
类型二 准确翻译和使用补集符号和Venn图
例2 已知A={0,2,4,6},?UA={-1,-3,1,3},?UB={-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解 ∵A={0,2,4,6},?UA={-1,-3,1,3},
∴U={-3,-1,0,1,2,3,4,6}.
而?UB={-1,0,2},
∴B=?U(?UB)={-3,1,3,4,6}.
反思与感悟 在解决问题时,从正面解决有时很复杂,这时就可用补集思想从反面考虑.而要用补集,就要能准确翻译和使用补集符号与Venn图.
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的Venn图中,A、B是非空集合,定义A
B表示阴影部分的集合.若A={x|0≤x≤2},B={y|y>1},则A
B=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0≤x≤1或x>2}
解析 A∩B={x|1
由图可得A
B=?A∪B(A∩B)={x|0≤x≤1或x>2}.
类型三 集合的综合运算
例3 设全集U=R,A={x|<0}.
(1)求?UA;
(2)若B={x|2a
解 (1)A={x|<0}={x|x<0},
∴?UA={x|x≥0}.
(2)若2a≥a+3,即a≥3,则B=???UA.
若2a
需解得0≤a<3.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0≤a<3}∪{a|a≥3}={a|a≥0}.
反思与感悟 求补集的前提是先确定全集,像本例全集为R,而非“使有意义的实数”,故?UA≠{x|≥0}.
跟踪训练3 已知集合A={x|x≤a},B={x|1≤x≤2},且A∪(?R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a≥2
解析 ∵?RB={x|x<1或x>2}且A∪(?RB)=R,
∴{x|1≤x≤2}?A,∴a≥2.
1.设集合U={1,2,3,4,5,6},M={1,2,4},则?UM等于( )
A.U
B.{1,3,5}
C.{3,5,6}
D.{2,4,6}
答案 C
2.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等于( )
A.{1,3,4}
B.{3,4}
C.{3}
D.{4}
答案 D
3.设集合S={x|x>-2},T={x|-4≤x≤1},则(?RS)∪T等于( )
A.{x|-2
B.{x|x≤-4}
C.{x|x≤1}
D.{x|x≥1}
答案 C
4.设全集U=R,下列集合运算结果为R的是( )
A.Z∪?UN
B.N∩?UN
C.?U(?U?)
D.?UQ
答案 A
5.设全集U=M∪N={1,2,3,4,5},M∩(?UN)={2,4},则N等于( )
A.{1,2,3}
B.{1,3,5}
C.{1,4,5}
D.{2,3,4}
答案 B
1.全集与补集的互相依存关系
(1)全集并非是包罗万象,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它是对于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仅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如研究整数,Z就是全集,研究方程的实数解,R就是全集.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
(2)补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3)?UA的数学意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必须具备A?U;其次是定义?UA={x|x∈U,且x?A},补集是集合间的运算关系.
2.补集思想
做题时“正难则反”策略运用的是补集思想,即已知全集U,求子集A,若直接求A困难,可先求?UA,再由?U(?UA)=A求A.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A)∪B为( )
A.{1,2,4}
B.{2,3,4}
C.{0,2,4}
D.{0,2,3,4}
答案 C
解析 ?UA={0,4},所以(?UA)∪B={0,2,4},选C.
2.已知全集U=R,集合M={x|x2-4≤0},则?UM等于( )
A.{x|-2
B.{x|-2≤x≤2}
C.{x|x<-2或x>2}
D.{x|x≤-2或x≥2}
答案 C
解析 ∵M={x|-2≤x≤2},
∴?UM={x|x<-2或x>2}.
3.已知全集U={1,2,a2-2a+3},A={1,a},?UA={3},则实数a等于( )
A.0或2
B.0
C.1或2
D.2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则a=2.
4.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A.A∩(?UB)
B.B∩(?UA)
C.?U(A∩B)
D.?U(A∪B)
答案 B
解析 阴影部分表示集合B与集合A的补集的交集.
因此,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B∩(?UA).
5.已知U为全集,集合M,N?U,若M∩N=N,则( )
A.?UN??UM
B.M??UN
C.?UM??UN
D.?UN?M
答案 C
解析 由M∩N=N知N?M.∴?UM??UN.
6.设P和Q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Q={x|x∈P,且x?Q},如果P={x|0
Q={x||x-2|<1},那么P-Q等于( )
A.{x|0
B.{x|0
C.{x|1≤x<2}
D.{x|2≤x<3}
答案 B
解析 由|x-2|<1,得1
由题意,得P-Q={x|0
二、填空题
7.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______.
答案 {x|0
解析 A∪B={x|x≤0或x≥1},?U(A∪B)={x|0
8.若全集U={(x,y)|x∈R,y∈R},A={(x,y)|x>0,y>0},则点(-1,1)________?UA.(填“∈”或“?”)
答案 ∈
解析 显然(-1,1)∈U,且(-1,1)?A,
∴(-1,1)∈?UA.
9.已知集合M,N,I的关系如图,则N∩(?IM)=________.
答案
解析 ?IM对应的区域在大椭圆外,故与小椭圆没有公共部分.
10.已知全集U=A∪B中有m个元素,(?UA)∪(?UB)中有n个元素.若A∩B非空,则A∩B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m-n
解析 ∵(?UA)∪(?UB)中有n个元素,如图所示阴影部分,又∵U=A∪B中有m个元素,故A∩B中有m-n个元素.
三、解答题
11.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x<3},B={x|-3≤x≤2},求(?UA)∪B,A∩(?UB).
解 将集合U,A,B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
因为A={x|-2<x<3},B={x|-3≤x≤2},
所以?UA={x|x≤-2或3≤x≤4},
?UB={x|x<-3或2<x≤4}.
所以(?UA)∪B={x|x≤2或3≤x≤4},
A∩(?UB)={x|2<x<3}.
12.已知U=R,集合A={x|x2-x-2=0},B={x|mx+1=0},B∩(?UA)=?,求实数m的值.
解 A={-1,2},B∩(?UA)=?等价于B?A.
当m=0时,B=??A;
当m≠0时,B={-}.
∴-=-1,或-=2,即m=1或m=-.
综上,m的值为0,1,-.
13.已知全集U=R,集合A={x|1≤x≤2},若B∪(?UA)=R,B∩(?UA)={x|0
解 ∵A={x|1≤x≤2},
∴?UA={x|x<1或x>2}.
又B∪(?UA)=R,A∪(?UA)=R,
可得A?B.
而B∩(?UA)={x|0
∴{x|0
借助于数轴
可得B=A∪{x|0
(
第
2
页
)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