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辨日》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辨日》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6 08:3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辨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辩”,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知、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4.能了解《两小儿辨日》中两个小孩儿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了解两个小孩儿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理解题意
  1.揭示课题,借助注释1了解文章出处。
  2.理解“辩”字,借助注释2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了解两小儿观点
  1.谈话:《学弈》是通过一个故事讲明一个道理。本文是两个小孩在——辩论,会有几个观点?又以什么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呢?
  2.自读课文,画出两小儿的观点。指名朗读。
  3.理解观点。
  同桌研讨: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孩儿的观点吗?
  4.板书:早
午;近
远;远

  5.背诵“观点”两句。
  (1)填空练习,指名填写,如有困难,同伴帮忙。
  我以(
)时去人(
),而(
)时(
)也。
  我以(
),而(
)也。
  (2)区分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的语句。
  “日始出时”“日初出”(表扬自觉画在书上的学生)
  (3)明白“观点截然相反”。
  三、再读课文,理解两小儿论据
  1.谈话:两个小孩只讲明观点,能说服对方吗?(还要有论据支撑)
  2.画出两小儿论据,自己朗读。指名朗读。
  3.理解论据。
  (1)同桌之间借助注释说一说论据的意思。
  (2)课件出示车盖、盘盂的图片,进一步体会近大远小
  板书:大

视觉角度
  (3)课件出示:沧沧凉凉、探汤的图片,进一步体会近热远凉。
  板书:凉

触觉角度
  4.背诵“论据”两句。
  (1)填空练习,指名填写,如有困难,同伴帮忙。
  日初出大如(
),及日中则如(
),此不为(
)乎?
  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为(
)乎?
  (2)区分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的语句。
  “及日中”“及其日中”
  (3)明白“论据角度不同,但很充足”。
  四、研读课文,梳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论据
  1.观察课文,思考:其中好几段都以“一儿曰”开头,你是怎么分清楚两个孩子的观点和论据的呢?(指名尝试回答)
  2.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桌设计朗读方式,一起展示。
  要求:做到正确、流利、通过适当的停顿表现出文意。
  同桌互听,看谁能做到正确、流利、不磕磕绊绊。
  3.相机指导
  (1)读出反问语气。
  (2)理解“决”的意思。
  (3)读准“为”和“知”的读音。
  4.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梳理两个小孩儿的观点和论据。
  五、积累与拓展
  1.借助梳理的表格等背诵课文。
  同桌背——接力背(学生之间互相点名)——分角色背
  2.拓展:如果你穿越到古代,加入两小儿的辩论?你要怎么说?,也可以写一写。
  注意评价学生:请你先提出观点,再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六、作业。
  1.读熟课文,并背诵。
  2.思考辩论的话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