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主要目的:提高
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红海沿岸。?
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
5.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
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6.背景: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7.概况
(
1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
2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
”。?
(
3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
4
)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8.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
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9.事件: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该壮举发生于下面年代尺中的哪一个世纪(
)
13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2.明朝初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
A.驱除倭寇
B.扩大政治影响
C.寻找黄金
D.传播中国文化
3.(
福建中考
)“(
他
)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
4.(
青岛中考改编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抗辽
B.抗金
C.抗倭
D.抗元
5.“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荡平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
B.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
C.击败东、西突厥
D.统一了全国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失。
——摘自《云龙区文史资料》
(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2
)材料二是谁的诗句?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
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7.2020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历史上,葡萄牙殖民者是在哪一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A.1551年
B.1552年
C.1553年
D.1554年
课后巩固提升
1.郑和的船队最多时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规模宏大。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明朝(
)
A.民族交融加强
B.前期国力强盛
C.经济重心南移
D.社会风气开放
2.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3.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4.“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和 明朝前期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5.《广东通志》记载了一个故事:(
1553年
)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了当地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伙殖民者上岸的结果是(
)
A.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
C.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
6.下图为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用此阵法击败倭寇的是(
)
A.辛弃疾
B.戚继光
C.郑和
D.岳飞
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1
)明太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改正:
【
】(
2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改正:
【
】(
3
)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改正:
【
】(
4
)戚继光率军在泉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改正: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自《天妃之神灵应记》
材料三 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他们的独创性本身表现在航海方面正如在其他方面一样……中国海军在1100—1450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
1
)郑和船队第一次远航的出发地刘家港是材料一图中的
(
填字母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
(
填字母
)和红海沿岸
(
填字母
)。?
(
2
)材料二中的“永乐三年”是哪一年?郑和的这一事迹有何意义?
(
3
)材料三批驳了中国人是“非航海民族”的观点,赞扬中国人在航海方面的独创性,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主要目的:提高 明朝 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405 —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 和红海沿岸。?
4.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 亚非 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 印度洋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
5.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 武士 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6.背景: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7.概况
(
1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
2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组建“ 戚家军 ”。?
(
3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 台州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
4
)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8.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 。?
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9.事件: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是航海史上的壮举,该壮举发生于下面年代尺中的哪一个世纪(
B
)
13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7世纪
2.明朝初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B
)
A.驱除倭寇
B.扩大政治影响
C.寻找黄金
D.传播中国文化
3.(
福建中考
)“(
他
)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D
)
A.出使西域
B.西游天竺
C.东渡日本
D.七下西洋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
4.(
青岛中考改编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C
)
A.抗辽
B.抗金
C.抗倭
D.抗元
5.“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荡平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
B.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
C.击败东、西突厥
D.统一了全国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失。
——摘自《云龙区文史资料》
(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现象: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措施: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2
)材料二是谁的诗句?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
戚继光。品德: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
知识点3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7.2020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历史上,葡萄牙殖民者是在哪一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C
)
A.1551年
B.1552年
C.1553年
D.1554年
课后巩固提升
1.郑和的船队最多时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规模宏大。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明朝(
B
)
A.民族交融加强
B.前期国力强盛
C.经济重心南移
D.社会风气开放
2.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3.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
C
)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
C.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
【解析】“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说明了当地人民抗击倭寇的积极性非常高,抗击倭寇是人民的一致要求。
4.“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D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和 明朝前期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5.《广东通志》记载了一个故事:(
1553年
)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了当地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伙殖民者上岸的结果是(
C
)
A.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
C.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
6.下图为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用此阵法击败倭寇的是(
B
)
A.辛弃疾
B.戚继光
C.郑和
D.岳飞
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明太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改正:“明太祖”改为“明成祖”
【×】(
2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改正:“大西洋”改为“印度洋”
【√】(
3
)戚继光统领的军队,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改正:
【×】(
4
)戚继光率军在泉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改正:“泉州”改为“台州”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摘编自《天妃之神灵应记》
材料三 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他们的独创性本身表现在航海方面正如在其他方面一样……中国海军在1100—1450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
1
)郑和船队第一次远航的出发地刘家港是材料一图中的 D (
填字母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 C (
填字母
)和红海沿岸 A (
填字母
)。?
(
2
)材料二中的“永乐三年”是哪一年?郑和的这一事迹有何意义?
1405年。意义: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3
)材料三批驳了中国人是“非航海民族”的观点,赞扬中国人在航海方面的独创性,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北宋时指南针已经运用到航海,南宋造船技术进步,且海船配备指南针,海外贸易发展,出现众多的港口。明朝郑和的远洋航行无论从船队规模、船只大小、航海距离都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