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0 14: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内容主旨】
受到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情势的影响,在春秋战国与秦朝科技文化的基础上,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知道西汉时期使用竹木简、帛、麻纸等书写材料,但竹木简分量重、帛价格昂贵、麻纸质地粗糙;知道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创造了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知道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理解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了解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知道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知道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知道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使学生感受司马迁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使学生感知《史记》具备着巨大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从时代特征的角度解释史事的变迁与延续;知道张骞通西域后,佛教传入中国;知道东汉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知道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传播很快;通过了解道教与佛教的教义,培养学生从时代特征的角度解释史事的变迁与延续。
【重点难点】
重点:
科技与文化成就
难点:
两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与科技文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环节1:出示材料一(东方朔三千奏牍)。
讨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问题引导:当时使用的书写材料是什么?这种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拓展说明: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政府的文书往来越来越多,对新的书写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并导入新课。
环节2:
出示教材中图片《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纸本地图》。设问:以上材料说明西汉时期除竹木简以外还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总结:急需一种价廉物美,质地轻便的书写材料。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西汉时期使用竹木简、帛、麻纸等书写材料,但竹木简分量重、帛价格昂贵、麻纸质地粗糙。
环节3:
阅读教材P73。设问:这个问题是由谁在何时解决的?这种新的书写材料叫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创造了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环节4:观察地图册P32《造纸术的传播路线图》。叙述造纸术传播的时间和路径。设问: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与叙述,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通过问题,理解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环节5:
片段一:阅读P74相关史实。设问:汉代以前我国医学领域已经具备了哪些基础和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片段二:阅读教材张仲景、华佗一目。设问:到了汉代我国在医学领域有哪些代表人物?各有怎样的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知道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片段三:如何解释东汉末年我国的医学领域会取得如此巨大的突破?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制造悬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时代特征的角度解释史事的变迁与延续。
环节5:P76材料研读,并讲述司马迁的故事。设问:司马迁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与故事,知道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历史巨著《史记》,并使学生感受司马迁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环节6:列举史记故事。“赵氏孤儿”
、“孙武练兵”、“完璧归赵”、“荆轲刺秦”、“背水一战”等。并结合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感知《史记》具备着巨大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环节7:出示材料二。设问:司马迁的这一抱负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时代特征的角度解释史事的变迁与延续。
环节8:阅读最后一目。
问题一:东汉时期出现了哪两个宗教?(教师介绍两教教义)
问题二:为什么两大宗教在东汉以后广为流传?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道张骞通西域后,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知道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传播很快;通过了解道教与佛教的教义,培养学生从时代特征的角度解释史事的变迁与延续,并总结全课。
【材料附录】
材料一: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材料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