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 是什么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声音 是什么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06 17: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下图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物理规律,有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发声的音叉使脸颊发麻
B.烛焰随音乐摆动
C.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
D.发声的喇叭使小纸片跳舞
3.小王在实验室探究有关声现象的问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错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5.声音在干燥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是声速大小跟空气温度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A.声音的传播必须有空气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C.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D.当空气温度为3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接近350m/s
6.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可以听枪声开始计时
B.人耳不可以辨别出低音和高音
C.在空旷的房间内说话时容易听到回声
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7.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5s、0.12s、0.185s、0.13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9.高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因为喇叭
 
 而产生的鸣笛声,会通过
 
 传到人耳,干扰考生考试。
10.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工作。某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防疫知识的宣传。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
 
 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1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较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声速较快。音乐会上正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观众能在观众席上听到音乐,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1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运用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到达海底反射回来。某次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大约1500m/s,则海底深度大概是
 
 m。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知: 
 。
15.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如图中,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约为 
 m/s。
16.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D;
2.B;
3.D;
4.C;
5.D;
6.A;
7.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8.振动;大于;
9.振动;空气;
10.振动;信息;
11.固体;振动;声波;
12.能量;不能;
13.3000;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4.振动;放大;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空气;减小;真空不能传声;
15.0;不变;A;320;
16.固体可以传声;阻止了棉线的振动,阻止了声音的传播;不能;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