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理)学科“生本课堂”学案
学案主备人: 日期: 学年:
授课课题: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自主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判读:
地形
地形特征
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图
判读方法
山峰
四周低,中间高
曲线外 内
坡向线向 侧
数值内高外低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曲线内 外
坡向线向 侧
数值内低外高
山脊
从山峰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等高线向 处凸
等高线凸向低处
脊线 于两侧
山谷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等高线向 处凸
等高线凸向高处
谷线 于两侧
鞍部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一对山脊线
两 之间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坡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等高线
根据陡崖符号
二、 分层设色地形图:
五种地形类型的区别:
地形类型
海拔
地面起伏状况
山地
米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
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 ,坡度较缓
高原
米以上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
米以下
宽广平坦,起伏小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 ,中间
课中合作探究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水平比例尺1:5000 垂直比例尺1:10000
1.确定剖面 ,画出剖面基线AB。
2.确定 :先确定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一致)与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再确定垂直方向的高度差(一般与原图等高距相等)与垂直方向的比例尺(一般大于水平比例尺)。
3.点出剖面基线AB与不同等高线的 ,从每个交点向下在剖面图上做 ,并在垂线上找出每个点的相应高度。
4.把各点连成 的曲线,即得到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课堂巩固提升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A点的海拔是( )
A.400米 B.900米 C.1300米 D.500米
2.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
A.400米 B.900米 C.1300米 D.500米
一般而言,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2400米 B.2000米 C.1800米 D.2200米
4.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地图上的等高线表示的高度都是相对高度
B.?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能判断出地形的起伏
C.?等高线越密集的区域是缓坡
D.?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
某中学夏令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请你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与他们一齐,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字母D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鞍部 B.山顶 C.山谷 D.山脊
6.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
B.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C.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看出某一方向地区高低起伏状况的
D.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我国北方地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决定周末到学校附近山地进行野外考察,下面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7.假如在图中某地宿营,一般不能选择甲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B.位于山脊,风力强大
C.位于河谷,山洪威胁大
D.位于陡崖,山石崩塌威胁大
8.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山顶的海拔在900米以上
B.乙处可能会发育河流
C.甲处陡崖相对高度小于100 m
D.丙处位于山谷,坡度大
9.表示陆地上地势由高到低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绿色→黄色→褐色 B. 绿色→褐色→黄色
C. 黄色→绿色→褐色 D. 褐色→黄色→绿色
威海中考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
B.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答案:一、低、高、外、低、高、内、低、高、高、低、山峰、重合
二、500、大、500、200、高、低
课中合作探究
1.方向 2.比例尺 3.交点、垂线 4.平滑
课堂巩固提升
1.B 2.D 3.A 4.B 5.D 6. C 7.D 8. B 9. D 10. D